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尊群 《新闻世界》2012,(10):216-217
随着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电视台在节目制作技术上也不断朝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非线性编辑(Nonlinear Editing)系统从产生开始就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并不断在应用中更新换代,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本文主要探讨了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组成结构、存在问题、系统性能等内容,为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质量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数字视音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各地电视台纷纷进行节目制作和播出系统的数字化改造。电视节目制作从传统以录放机加字幕机的线性电编的模式,转变到普遍应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及非编制作网;节目的播出也从以录像机为主播出信号源、以基带模拟视音频信号传输的方式,逐步转变成硬盘播出服务器为源设备的数字信号播出方式;文稿编辑也逐渐从手写转  相似文献   

3.
吴智勇 《声屏世界》2003,(11):62-63
概述电视台的数字化就是将数字、网络技术渗透到电视节目采、编、播工作的各个环节。数字化带来了节目制作质量提高、节目播出效果更好、节目保存成本更低、资料检索速度更快、设备维护费用更少、节目交流十分方便等一系列好处。电视台的数字化一般分几步走:第一步是节目制作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大多数电视台已经采用了非编系统);第二步是节目播出采用硬盘自动播出系统;第三步是节目实现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化管理;第四步是摄像素材实现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化管理。第五步是采访摄像采用硬盘数字摄像机。我台正在进行数字化工程,现已完成数字硬盘…  相似文献   

4.
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日益成熟.硬盘播出系统以其高安全性、高效益灵活性成为现代播出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全国各级电视台得到了广泛应用。新余电视台原电视播控系统采用各自独立的半自动播出系统,播出质量指标不高.为响应广电总局提出的实施全国电视台全数字化编播规划,实施节目制作、编辑、播出全数字化、网络化的目标,我台决定构建数字硬盘播出系统,  相似文献   

5.
<正>非线性编辑系统启始于电视台节目制作中,并且随着数字存储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成本进一步降低,许多中小电台公司纷纷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提高其节目制作效率。本论文通过对非线性编辑技术、非线性编辑系统构成分析,并结合电台实际工作需要研究非线性编辑技术在电台节目制作的实际价值。非线性编辑改变了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实现了电影编辑和电视编辑优势的整合,利用非线性编辑技术有效提高了  相似文献   

6.
非线性制作网络系统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电视台制作编辑节目的效能,如何保证非线性制作网络系统安全可靠、稳定有序、高效地运行,本文结合长春电视台的非线性网络制作系统从存储空间管理、素材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就非线性制作网络系统的运行管理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非线性制作系统在节目后期制作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非线性网络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制作播出节目的工作效率和制作质量。本文以福建东南电视台为例,比较详细的阐述了非线性网络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正> 运用MPEG-Ⅱ数字视频压缩技术,提高了视频数据压缩效率,降低了信号传输成本,节约了大量的存储空间,特别是MPEG-Ⅱ格式的标准化和兼容性,为架设大规模的数字化电视台系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当人们面对进一步的规模化网络、数据链路交换分配、大规模数字化存储、多通道数字播出以及DVB直接接收、DVB播出、宽带网上电视的直接数字化链接和交互电视等一系列课题时,基于Motion-JPEG的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已无法回答,人们不约而同地将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计算机视频处理技术、图象压缩技术、高速网络接口技术、硬盘存储阵列技术的快速发展,将电视制作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非线性编辑方式是计算机技术在电视制作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与传统编辑设备相比较,非线性编辑系统实现了信号的全数字化处理,不损失视频信号质量;实现了编辑、特技、字幕、配音等多种功能的集成,提高了编辑效率,能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变传统的串行制作为并行制作,降低设备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非线性编辑网络倍受各级电视台的青睐。吉安电视台于2001年10月引进大…  相似文献   

10.
<正>江西五套全流程数字化多媒体融合制播平台是江西五套自办栏目的生产基地,承载了日播节目大于5小时的生产任务,涉及节目制作的采、编、播、存、管等多媒体融合制播的各个环节。自2013年12月全面投入使用以来,系统运行平稳,并具有功能扩展能力和更大规模的制作能力。本平台由卫星转播车、集群式数字演播室和全流程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三大模块组成,在满足了电视台节目播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化、文件化、流程化手段实现了多媒体融合制播,使内容生产从  相似文献   

11.
非线性制作网络系统在我国各级电视台广泛应用后,有效地提高了电视台编辑节目、制作节目的效率。本文从网络化的目标着手,结合本单位使用的喜马拉雅系统,对非线性制作网络系统的构建和管理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朱进兵 《声屏世界》2004,(12):63-63
广播电视局域网在县一级主要有三大块,即电视领域的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广播领域的音频制作播出网络系统、办公领域的网络系统。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主要由素材存储器(FC磁盘阵列)、上下载实时非线性编辑工作站、上下载实时复杂非线性编辑工作站、无卡编辑工作站、网络配音工作站、FC交换机、服务器和以太网交换机等组成。  相似文献   

13.
新余电视台为了实施节目制作、编辑、播出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目标要求,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电视节目无线覆盖的信号质量及电视发射台播出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工程的规范管理.实施了单纤双向视音频及数据传输系统暨发射机远程监测监控项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化技术、电视制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的制播网络系统在各级电视台广泛使用,较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播出质量。但给电视台在节目制作、播出、存储模式等方面带来全新变革和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安全问题。内外网存在的威胁威胁计算机网络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互联网、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设计上存在的缺陷:互联网使用的基础协议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FTP(文件传送协议)等都存在许多安全漏洞;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造成的不安全性及操作系统的无口令入口  相似文献   

15.
<正> 随着图形、图像数字化技术向深层发展,电子采集、后期编辑、节目播出设备将以网络方式互联,实行节目数据的交互式作业方式。作为体现新技术特征的基于硬盘的播出系统,由于它良好的非线性编辑性能、多通道的编解码器、长时间的节目存储量、周详的安全考虑和灵活的网络功能,在电视播出领域的应用已成为电视技术人员关注的焦点,可以肯定预测基于硬盘的播出方式会逐步替代传统的磁带播出概念,成为电视节目播出的最佳方式。实现电视节目的自动播出,是电视台数字化改造最必须、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打造节目品牌,提高节目制作水平和播出信号质量,抚州电视台针对台内采编播设备陈旧、老化严重的状况,动工兴建了两频道制作播出一体化网络。该网络采用模块化设计,集成度高、安全性好,维护量小同时具有超高的性价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可发展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建设发展非常迅速,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当今,各种电子设备的开发应用非常迅速,人们对电视节目质量的要求更高,使电视行业受到了重大的挑战。对于电视节目来说,其制作需要通过网络系统或者相关软件进行,从而提升节目质量。本文对电视台节目制作网络系统设计、应用方面的实例进行研究,为电视台改善节目制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用于广播电视电影制作的非线性编辑系统逐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以来,非线性编辑系统(单机)、非线性编辑网络,以至于越来越深入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全台一体化网络系统的大规模应用,使得非编系统以及非编网络在电视台日常工作中的必要性得到了更广泛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卫星节目的录制,是各电视台获取节目素材、进行节目交流的重要手段。建立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卫星自动收录系统,并与非编网络、硬盘播出系统构建统一数据格式的全数字化录、编、播一体的网络,是当今电视台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南通电视台全数字化卫星节目收录、交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0.
孙浩 《出版与印刷》2003,(Z1):63-66
电视的实现,不仅扩大和延伸了人们的视野,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而且以其形象、生动、及时的优点提高了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视频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电视节目的编辑方式正从传统的线性编辑向非线性编辑过渡,表明电视节目制作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促进了电视节目制作从模拟方式向数字方式的转变.而非线性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以及数字摄像机、数字录像机、数字照相机和其他计算机外围设备价格的不断下降,使得电视节目的制作不再遥不可及,许多业余或半专业的视频爱好者,都开始用DV数字摄像机自己拍摄素材,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各种特效的视频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