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③③①李菊在反手相持中站位贴近球台,重心偏左脚,肘②邓亚萍反手枉胶发力时,手腕向内收,肘关节位置关节及前臂几乎贴近台面。放低。③③③李菊反手发力后立即还原并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目请注意邓亚萍的姿势:网腿几乎腾字,身体前倾,衡。不执拍手与执拍手保持平衡-③③二李菊在处理反手偏中路的球,肘关节远离身体,放宜邓亚萍没有判断出这个球会变她;卜L而十菊已低位置,腕关节内收,身体重心右移并凋整好拍形。经借用身体的力量将球变直线。③@了李菊反手攻球时的肘关节的力量控制得很好,身③由于这个变线突然性强、用挺人、使兀}朴工广够体重…  相似文献   

2.
这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四)定式三中的战术延伸——直板接发球撇搓对方底线,迫使对方勉强上手,然后准备反攻。图中,波尔为左手握拍选手,因此马林在接发球时,不但要考虑来球的旋转问题,还要盯住对方的站位,扼制对方有威胁的进攻。波尔发右侧下旋短球到马林的反手位。马林上步突然一撇,撇到波尔的反手偏中路底线。波尔站位离球台比较近,无法及时调整动作,只好快速用反手拉一板,这板拉球的力量并不大。马林稍退半步,反拉波尔的正手位。马林的整套战术运用得非常流畅,每一板球都先观察对方的站位,处理球非常果断,掌握住了节奏。  相似文献   

3.
女子单打决赛,郭跃对阵李晓霞。李晓霞身材高大,技术全面,尤其是反手技术比较突出。郭跃发对方正手位不转短球(图1—5),李晓霞摆短对方中路。郭跃看到来球较短,并不急于用正手进攻,而是移动到中间位置用反手进攻。郭跃的反手进攻很突然,她观察到李晓霞的站位靠近球台中间位置,于是她在击球的瞬间突然将手腕外撇,挑打了一板直线(图8—12),压住了对方反手位空当。李晓霞接发球后,虽然做好了防守准备,但是她无法判断对方进攻的线路,面对郭跃巧妙的进攻,李晓霞失去了身体重心,仓促地用反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13,(6):110-111
削球质量不能一成不变 在对方连续进攻时,削球选手要根据对方的来球质量不断变化削球的旋转、落点、弧线,以达到干扰对方判断,施加进攻压力的作用。否则,总是一个节奏或一种旋转,很容易被对方先变,造成自己在防守上的漏洞。反手运用颗粒胶削球时,要多结合胶皮的特性,站稳重心,把动作做充分。转和不转的配合,很容易让对方冒出机会球。  相似文献   

5.
桐桐  深泽图 《网球天地》2013,(10):135-135
学过正手削球技术的球友都知道:正手削球时是以大陆式握拍,在球来时,通过头部、肩部稍向后引拍,在拍头高于击球点的位置,保持拍头向上挥拍击球,整个击球过程中身体重心由后向前转移。在日常的比赛实践中,很多球友也喜欢使用正手削球,除了关于正手削球的基本技术要领外,我们还知道多少关于正手削球使用的禁忌呢?  相似文献   

6.
张燮 《乒乓世界》2004,(5):62-63
张燮林点评:对方突然放短,丁松在离台较远的情况下,用右脚上步去削,这种球可以说是削球训练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特别是长短球结合的多球训练中。在本图中,丁松是在上步削球时主动送对方正手位,这一意图在图A6之前尚未表现出来,但从图A7中他击球的拍形、出手的方向和手腕的动作就可以作出判断。实战中,丁松需要预先注意观察对方的站位,如果对方站位靠左方他会送右方空档,如果对方站中间就可能送左方,总之声东击西,不能让对方站定位置发力。上步之后,需要根据自己“送”球的质量高低,及时调整自己的站位,回球偏高就向后退以便防守对方的攻击,  相似文献   

7.
直柏推档ABC     
《乒乓世界》2002,(3):36-36
—般站位及准备动作:根据运动员身材高矮的不同,站位离台约30—40厘米左右,大多站在球台左半台的1/3处;两脚开立,比肩略宽,右脚稍前,左脚稍后,相差半只脚左右,或两脚平行;上体稍前倾,身体中心在两脚间,两膝微屈;拍呈半横状,拍面与球台平面约成90度:握拍时食指稍用力,拇指放松,上臂和肘部自然靠近身体右侧,上臂与前臂的角度约为100度左右,肩部放松。  相似文献   

8.
1.发球前准备姿势:侧身站位,左脚靠前,左手掌心托球置干身体右侧前方。2.身体重心稍稍提高,准备将球抛起。3.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右臂内旋.使拍面角度稍前倾。4前臂向身体右后方引拍5.重心移至右脚、右臂从身体右后方向右前方挥动。6.请注意击球瞬间的拍形角...  相似文献   

9.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11):100-101
王励勤的进攻十分出色,尤其是相持中的进攻和防守转攻能力很强。在前三板技术中,王励勤并不像大多直板选手那样凶狠,通常他会先将来球转化为上旋,随后再寻找更好的进攻机会。王励勤的挑打并没有很强的进攻性,多是起到控制和调动对方的作用。一旦对方的回球质量不高,王励勤会立刻抓住机会反攻。缉图 A 中,对方发王励勤正手位短球,王励勤先通过手臂寻找击球点(图2),当来球位于上升后期时,王励勤的手臂迎前,将球拍置于球台上方(图3)。靠前臂的收缩,以中等力量挑打(图4)。他挑打时的手腕动作并不明显(图3—4),因此回球的力量和速度都不突出,但他更注重落点,通过调动对方,遏制对方高质量的进攻。王励勤击球时,他的两脚更加向前,身体的重心向后压(图4),这样既保证了可  相似文献   

10.
一、近台正手攻球技术须知(以右手直拍为例) 1.站位:判断来球,积极移动,站位近台,左脚在前,右脚稍后,标准大约是右脚尖与左脚跟的连线与球台端线基本平行;两脚问的距离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含胸收腹,注视对方动作和来球。  相似文献   

11.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前18届欧洲选手占有绝对优势,夺得了绝大部分冠军,当时的器材状况:球台窄、球软、球网高,对削球打法有利。所以当时以削球打法为主。自1937年第11届世乒赛后,规则作了很大变动,球台加宽、球网降低,为攻球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加之1952年,日本人成功地利用了奥地利人发明的海绵拍,使快速进攻成为可能,并一举在世界乒坛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2.
l.普里莫拉茨站位球台的中间,用反手发近网短球.发球时保持了较好的身体重心.  相似文献   

13.
非典型截击     
大侠 《网球天地》2014,(8):123-125
Part1 截击的基本 截击的基本握拍方法是大陆式握拍,正手球和反手球都使用这种握拍方法。 准备击球时,身体重心降低,扩大站位幅度,进行分腿垫步。 球拍的运动在截击中至关重要。引拍幅度过大会影响动作稳定性,因此应尽量控制弓拍动作。  相似文献   

14.
赵晖 《乒乓世界》2006,(12):78-81
A 横板正手平挡弧圈球正手平挡弧圈球是防守弧圈球的基础技术。平挡弧圈球的动作幅度较小,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对抗中,使用正手平挡弧圈球的几率很小,因为这样的防守方式速度慢,缺乏攻击性。而在业余选手中,平挡弧圈球是最容易掌握的一项防弧圈球技术。组图 A 中可以看出,正手平挡弧圈球时,上半身前倾,身体几乎平行于球台端线,身体重心相对较低,手臂的位置相对较高(图1);击球前,右肩略微下沉,手臂随腰部的转动向后引拍,但引拍幅度很小,身体重心放于右腿(图2-3);触球时,要保证在身前击球,手臂和手腕相对稳定,用球拍拍面正对来球(图4),腰部顺势自右向左转动,用身体顶住来球(图5)。  相似文献   

15.
王喆 《乒乓世界》2008,(8):122-123
发球若想迷惑对方,保持发球的隐蔽性,从准备发球到球拍触球的这段时间内,任何动作细节皆需尽量做到一致,其中包括站位的角度、抛球的高度、引拍和挥拍的轨迹以及球拍触球时身体的合力点。这一系列的动作尽可能地保持一致,但球的旋转要有较大的差异,如此就会给对方的判断造成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直拍推挡ABC     
一般站位及准备动作:根据运动员身材高矮的不同,站位离台约30—40厘米左右,大多站在球台左半台的1/3处;两脚开立,比肩略宽,右脚稍前,左脚稍后,相差半只脚左右,或两脚平行;上体稍前倾,身体中心在两脚间,两膝微屈;拍呈半横状,拍面与球台平面约成90度;握拍时食指稍用力,拇指放松,上臂和肘部自然靠近身体右侧,上臂与前臂的角度约为100度左右,肩部放松。  相似文献   

17.
在乒乓球竞赛中,对方的来球,不论速度有多快、力量有多大、旋转有多强、落点有多刁,只要能够用合理的拍形去还击,并恰当配合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就能准确地将球击入对方球台台面。可见拍形在乒乓球技术中的藿要性。一、影响拍形变化的主要因素和力学原理在乒乓球运动中,准确、速度、力量、旋转和落点是提高技术的五种要素,其中要以准确为前提。否  相似文献   

18.
李菊正反手弧圈球技术解析1.邓亚萍站位左半台准备侧身接发球,这要求有很好的步法。3.邓亚萍判断正确,注意她的握拍,食指挪得很高,中指也在球拍的背面。5.注意邓亚萍拉弧圈的动作,整个身体的力量都用在了拉球上,并充分利用了肘和腕关节的力量。7.李菊在站位上保...  相似文献   

19.
2.正手位用正面发左侧下旋侧跳球   动作要领:站在球台的左侧,两脚前后开立约一肩宽,左脚尖和右脚跟站在同一条直线上,身体侧对前方,离球台端线约 40厘米左右,两腿弯曲,上体稍前倾,持球手置于腹前,持拍手置于持球手的右侧。抛球时两脚同时蹬地,多利用大臂上抬的动作,将放在掌心上的球稳稳地直上地抛向空中,同时持拍手向右后上方引拍,待球落至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时,持拍手迅速大臂带动小臂向球的下方挥拍,手腕放松,击球时,由右侧后下方向左侧下方磨擦,球就会出现顺时针旋转的侧跳现象。击球后前臂手腕迅速做向右方摆动…  相似文献   

20.
东月 《乒乓世界》2000,(3):28-28
和欧洲运动员相比,中国运动员拉弧圈球的特点是速度快,前臂的力量用得很好。王励勤就是典型的一个。这是王励勤的一组正手拉球动作。(1)准备姿势:两腿左右分开。两膝微曲,身体重心稍稍前倾。(2)执拍手向右后方引拍,右肩下沉,重心移至右脚。(3~4)执拍手继续向右后方引拍,身体重心逐渐下降,腰、肩要随着身体重心一起转动。(5~6)击球后,大臂带动前臂向前上方挥拍,身体重心随之逐渐移至左脚,摩擦球的瞬间迅速收缩前臂。(7~8)击球动作完成以后,球拍随势挥至前额处,身体重心转移至左脚,然后迅速还原,准备回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