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质与量"保持平衡发展是成人高等教育基本目标。文章以成人高等教育质式发展与量式发展为方法论,分析了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质与量"失衡的种种表现,并提出了回归成人高等教育本性发展之路,以达到"质与量"发展的平衡统一。  相似文献   

2.
由于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本文根据调查材料,从经费投入、院校布局、办学定位和管理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办学硬件建设等5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彼此的差距,并针对这些不平衡的现实,提出了利用"双转移"契机,加速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逐步缩小彼此差距、以至达到全省平衡发展的8条建议.  相似文献   

3.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文论观点。这种"不平衡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相适应关系",其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酝酿并深深根植于艺术发展的特殊规律之中;同时,希腊神话这一特殊艺术形式所散发出的独特艺术魅力是对这一关系的最好阐释。  相似文献   

4.
我国最早仅在少数民族教育中使用"双语教学"一词,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存在普遍的疑惑:双语教学中母语与外语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母语与外语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能否维持平衡发展。通过梳理以与当代双语平衡相关论文为主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我国双语平衡相关文献分布基本情况、研究的特点和教育研究中的不足并进行展望,以期做到明确双语平衡的内涵,在指导实践的同时帮助少数民族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平衡发展思想,以协调发展理论彰显于经典之中,并以"八个统一"揭示了思政课教学的平衡规律,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文章界定了"课堂平衡"概念和"生态思政课堂"理念,也分析了当前提出"课堂平衡"理念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课堂平衡"为视野构建高校生态思政课堂的建议: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树立思政"课堂平衡"的价值观;以"创新、协调、互动、包容"为方法,推进思政"课堂平衡"的结构调整;以"情感因素"和"中间地带"为抓手,注重高校思政"课堂平衡"的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高等教育家克拉克.克尔看来,作为当代一种新型大学,巨型大学是因"用"而生,然而也正是"用"使得巨型大学内外部产生不平衡,并且不利于巨型大学的发展。这就需要巨型大学对其内外部的不平衡作出回应,从而平衡各方利益,推动大学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平衡要遵循"动、变、平、定"的四字原则。平衡不是一潭死水,是动态的,简称"动";当平衡的一边改变时,另一边也会随之改变以达到新的平衡,简称"变";平衡中得到的与失去的总保持相等,简称"平";保持平衡的特点就是,平衡总保持相对稳定,简称"定"。其中"平"和"定"是目标,"动"和"变"是实现既定目标的策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统一。"大自然、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都符合这一规律,都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旧的社会平衡未被彻底打破、新的社会平衡尚未完全形成,直接影响到国民素质均衡发展.如果国民素质严重失衡,就必然导致社会不和谐或畸形发展.因此,积极发展和谐的社会关系,国民树立"学习素质"观念,并提高对素质观念内化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社会学的视野中,中国百年教育学的发展所呈现出来不断"推倒重来"现象受制于百年中国"总体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受制于百年中国学术发展习惯于"总体话语"言说这一主流取向。真正激活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实现教育学科知识的累积式发展,取决于中国教育学人能否平衡并把握自身"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两者之张力。  相似文献   

10.
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界积极探索可行方案,文章对于在教师培养过程中什么是"对象范本化"与"个性培养"作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平衡"对象范本化"与"个性化"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详述当前实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基础上,利用双螺旋模型迭次上升的特点,建立教研的"冲突—平衡"对称点,构建基于双螺旋模型的"冲突—平衡"动态教研新模式。并以"机制"为核心的管理属性协调并促进新模式中"冲突—平衡"点的促进效用。  相似文献   

12.
"支教"即支持教育,支援教育.它与"支农""支边"一样,都是我国社会发展特定时期的产物."支教"的产生,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不平衡,教师资源不平衡,以及教育的迅猛发展,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矛盾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梳理了古代"中和"美论的起源及其三个发展阶段,并在此基础上,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对"中和"美论进行了辩证思考和恰当的评价:批评了"美即和谐"与"美在冲突"的两种错误倾向,阐述了美即"和谐的冲突"或"平衡的动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张慕彤 《考试周刊》2014,(49):147-147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公平公正。高等教育作为促进人力资本增值的有效手段,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国东中西部的高等教育发展存在不均衡,通过政策导向和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有效平衡了我国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地域差异,也对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起到了战略性的指导作用,有利于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双方面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并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职业教育领域同样凸显出来,尽管近些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规模发展、质量提升、结构调整、产出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向制造强国、培养大国工匠等要求不相适应,自身发展与经济社  相似文献   

16.
王悦芳 《江苏高教》2012,(1):146-149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由于矛盾双方的斗争性、不平衡性是无条件、绝对的;因而,人们习惯于通过斗争和"冒进"的途径或方式来促进教育的进步,但却带来诸多问题。于是,人们转而从"和谐"与"平衡"中寻求发展,而这正是郭秉文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郭秉文认为发展教育应该平衡好通才与专才、人文与科学、师资与设备、国内与国际、学术与事功等方面的关系,唯有平衡乃能和谐,唯有和谐乃能进步。  相似文献   

17.
结合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找准一条既可反哺又相对独立的特色生态链来推动高职院校生态化平衡发展,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从生态学视角,通过推导"学业—职业"之间的内涵关系,针对高职院校生态化发展存在的困惑与误区,提出了高职院校构建"学业-职业"生态化平衡发展的基础与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从教育的内容、过程和目的上看,教育本质就是一种服务。"服务型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把教育看成是一种服务。在课堂这个主阵地,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条件,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能自由伸展,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认知心理学派中的建构主义为服务型课堂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建构主义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从而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提高。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作为民生大计,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解决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至关重要。解决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仅仅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中小学校应该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内涵,主动承担起教育平衡充分发展的责任。自1994年建校至2017年,石家庄外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发展"模型思想"。"模型思想"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是沟通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之间的桥梁,是链接数学核心知识与外部世界的途径。教师要善于挖掘模型素材并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模型思想。一、在生活原型中建构概念型数学模型课件依次呈现:平衡(空天平)——不平衡(天平的左边放入两瓶200克的牛奶)——平衡(天平的右边放入400克砝码)。学生边观察天平,边说出变化过程。当天平保持平衡,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