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和发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创造性思想力求“新”和“异”,能使人有所发现,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给人们带来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精神和物质产品。语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即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学生创作性地“发现问题”的思维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思维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家把人的思维分为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造性思维也就是求异思维。数学教学中表现为,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是满足于一般的结论,而是广泛、深刻地进行思维,提出新的假设、新的构思,从而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引导学生将思维由“求同”转化为“求异”。一、培养探索精神,打好转化基础要实现由“求同”转向“求异”的思维方式,首先必须使学生具有各种有利于转化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的核心是探究心理,而“发现式”教学对培养探究心理则是行之有…  相似文献   

3.
李瑛 《成才之路》2009,(18):28-28
华罗庚说过:“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而提出问题是判断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一个重要依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重要。”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科学进步的历程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提出问题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所谓创造性思维 ,指在创造性活动中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 :在一般人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 ;对于一般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深入思考 ,通过猜测、设想、验证 ,以带有独创性的见解解决问题。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王戎识李”、“曹冲称象”、“司马光破瓮救人”等就是非常典型的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是各学科教师的共同任务 ,但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思维与语言关系极为密切。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和发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人才。而创新 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创造性思维力求“新” 和“异”,能使人有所发现,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给人们带来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精神 和物质产品。语文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即有意识、 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的思维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其训练 重点,就是要鼓励思维多向流动,培养发散思维,获取多种多样的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  相似文献   

6.
日本创造学家高桥浩在其所著的《怎样进行创造思维》一书中强调:“发现问题的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力量源泉。”只有发现问题,有了一个思维指向点,创造者才能运用所有的知识围绕这一核心进行发散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发现问题呢?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原有的知识与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创造性的重新组合、加工,在头脑中产生新的思想和形象。因此,创造性思维过程往往具有思维的流畅性、新颖性和奇特性。思维的流畅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本条件。一般创造性思维比较活跃的人,在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时,往往很少受阻,在较短时间内能够联想与待解问题较多的概念和条件,并且迅速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一旦思维受到阻滞,一方面能够发现其症结所在,并构思克服“症结”的新方案,将思维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周立群 《云南教育》2001,(21):47-47
创造性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加强思维训练,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注重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也称之为扩散思维或辐射思维,它反映了创造性思维的“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设计开放性问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这类问题对学生有很大的挑战性,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一个长方体,底面边长4厘米,高6…  相似文献   

9.
主题学习模式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时代要求 所谓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它是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等多种思维活动的综合表现,人们一般把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敏感性作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判断标准。”何克抗教授对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科学、全面的论述,他指出“创造性思维”过程由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横纵思维六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10.
赵红娜 《小学生》2013,(11):105-105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含有较多创新成分的思维。在教育教学中,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重要手段,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发现问题过程和解决问题过程,在科学学科中,重视实验教学,优化实验过程,变"验证式"实验为"探究式"实验,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创造性思维包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通过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问题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发散思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出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当前,解决问题教学虽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还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解决问题的教学既要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在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4.
“人的可贵,在于能创造性思维”(华罗庚语),有了创造性思维,发明创造便成为可能.在数学学习中,教师编制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并回顾解决问题所走过的路子,使自己的思维更深刻,思路更开阔,从而产生自己的设想,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数学学习中的  相似文献   

15.
发散思维和敛聚思维同属于创造性思维范畴。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能运用发散思维去发现问题,而运用敛聚思维去“完成”创新任务。这是挖掘学生思维潜能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问题”作为被思考的客体或对象 ,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中 ,具有独特的思维功能和重要作用。作为语文教师 ,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 ,精心设计问题 ,使学生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一、发现或设定问题 ,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根本前提和重要阶段。一个问题的提出 ,或者从新的角度来设定旧的问题 ,就需要创造性的思维想像在起作用或者需要对已有的知识系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审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人们认知的一般规律 ,最适合的设问方法是 :是什…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一般专指在创造性活动中进行文艺创作、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革新时的那种思维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的思维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  相似文献   

18.
“为创造性而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谓问题情境,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  相似文献   

19.
创新思维是一种不囿于常规的思维,当学生能用一种不寻常的眼光看问题,在别人看不出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并且提出不同于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就说明他的思维是有创造性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问题的解决而忽视问题的发现.其实,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两个互逆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解决问题,缺少发现问题的环节,思维元就不能形成“群”状结构.在许多著名学者看来,“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甚至更为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发现问题的过程是启动创造思维的过程,集中体现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与思维的开放性,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