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与联邦制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787年宪法确立以来,美国的联邦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期的"二元联邦制"逐渐演变成了"合作联邦制".在这个过程中,联邦最高法院以扩张解释宪法规定的联邦权力、认可和实施国会立法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扩展了联邦的权力,是联邦制发展变迁过程中一支重要的力量.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联邦最高法院是解释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最重要部门,20世纪30年代以来联邦最高法院的制约功能有所萎缩,联邦最高法院的立场有很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贾瑛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2):143-144
纵观加拿大历史,不难发现其联邦制是由集权性联邦向分权性联邦演变的,到了20世纪下半叶,甚至有人认为加拿大省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可能会令联合国许多主权国家感到羡慕,可见其省享有主权之大。而在省权扩大的历程中政党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从举办形式、法律地位、领导体制、政府监管四个方面对“浙江模式”独立学院与联邦制大学管理体制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我国在深入推进“浙江模式”独立学院管理体制改革中应联合举办主体,形成合作共赢的发展共识;落实法人地位,实现办学责权利的对等统一;理顺治理机制,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加强政府监管,实现政府有效引导与扶持。  相似文献   

4.
囿于国内、国际环境的制约,出于消除国内军阀割据,实现各民族平等和解放的现实考虑,中国共产党早期承认"民族自决权",主张采用"联邦制"作为国家建构模式。虽然这种主张和思想与中国历史传统以及现实国情相悖,其理论层面尚十分肤浅,但这毕竟是对当时国困民弱、南北分立的一种爱国反应,是为消除内乱的一种道路选择,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正是由于其理论的不成熟,使得联邦制与民族自决权渐渐退出中共的话语层面与思想层面,为单一制统一国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国家建构形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5.
关于美国联邦制的特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Ⅰ·必修>人教社2007年1月第3版写道:"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事实上,美国联邦制与中央集权这个概念,应该是完全不搭边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美国联邦制的特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Ⅰ·必修》人教社2007年1月第3版写道:“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事实上,美国联邦制与中央集权这个概念,应该是完全不搭边的。  相似文献   

7.
论欧盟政治体系的联邦制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关于欧盟的体制之争从未停息,但认为欧盟同一般的国际组织没什么区别的观点已不大被人赞同,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欧盟本身所拥有的权力及其与成员国关系上来分析,欧盟不同于一般国际组织,而多少渗进了联邦制成分,或说是介于联邦与邦联之间的一种政治体系,本分析了欧盟政治体系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其联邦制特色,并对欧盟的政治体系的未来走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苏联是一个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是世界上民族关系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联的解体,是联邦制国家体制的失败。长期以来,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严重地违背社会和民族发展的规律,粗暴地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和民族平等原则,导致苏维埃联邦制的极度扭曲,以致最终解体。  相似文献   

9.
美国联邦制的发展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联邦制经历了由“二元联邦主义”、“合作联邦主义”到“新联邦主义”的发展历程 ,即保持权力关系的相对平衡 ,相对平衡的权力关系被打破到重新寻求平衡权力关系的过程 ,反映了美国联邦政治的“弹性”。如今美国联邦政府在政策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时势的变迁要求联邦政府保持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传统与现实又要求保留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独立发展的权力地位 ,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只能在兼顾两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共存。  相似文献   

10.
美国联邦制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从宪法层面对中央与地方的权限进行比较具体的划分,实行中央与地方二元结构的立法体制,形成了分权合作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有利同争、无利躲避的权力交叉和空当现象,调动了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特别是弹性的权力运行机制比较恰当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促进了美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政府闻相互扯皮、推诿、效率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苏联联邦制的建立缺乏坚实的根基,再加上实行"民族区域原则"和"双重主权原则",致使联邦制不是在强化统一的国家认同和整体功能意识,而是在强化各加盟共和国的民族认同和局部功能意识。苏联联邦制因缺乏充分整合各民族形成强有力的民族凝聚力的能力而成为苏联疆域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美国联邦制建立对世界民主化进程影响巨大,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关于美国联邦制建立,课程标准要求“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人教版新版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为标题,分“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的颁布、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等三部分叙述;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给学生讲授高三思想政治第一课第二节“我国是单一制国家”这一框题时,比较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有学生提出联邦制国家有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问题。鉴于课本仅简单介绍了美国在这方面的情况,而没有从理论上说明联邦制国家是如何在中央与地方之间进行权力划分的,现就此做补充说明,以弥补课本之缺憾。我们都知道,国家权力要素通常被分解为立法、行政和司法,联邦制国家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间完整的权力分配也包括  相似文献   

14.
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三个社会主义联邦制国家,以主要的民族区域为联邦主体,本意是要保证各民族的平等。但在实际上,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大小民族不平等、不同质民族不平等、事实上的民族裂痕为表面上的平等所掩饰等现象。分属不同文化,受不同大国影响,复杂的历史恩怨大大地弱化了联邦制下的各民族对同一国家的认知程度。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在国家结构上是联邦制,可在政治制度上却是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一党政治集权与一个民族的集权相结合更加强化了三国的内在离心力。三国的联邦制终结不是偶然的,而终结的方式则与各国民族关系的好坏相关。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的联省自治运动是一次转变中国纵向权力结构的尝试,它的兴起与当时联邦制、地方自治的思潮密切相关,然而这次尝试最终并没有走向学者所鼓吹的美国式联邦制,原因在于中国并不具备扎根于关利坚土壤上的宪政文化—自由主义传统、契约精神、法治传统。这种自下而上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政权结构形式要想在中国取得成功仍需时日。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联邦制是建立在加拿大历史、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多样性的基础之上的。早期加拿大联邦制以强调中央立法议会作用和加强中央集权为特点。探析其联邦制的形成史,对研究加拿大政体发展史至关重要,并对多民族国家的宪政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到美国1787年宪法时,教材称美国实行联邦制共和政体。但在课堂上抽问学生时,有的学生却回答说美国是联邦制政体,在做题时又涉及到国体的问题。为避免混淆,需要区分三个概念: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联邦主体的联邦国家,其联邦体制是不成熟的制度,它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和内容都是极其复杂和独特的。俄罗斯联邦制构成的复杂性、联邦主体的非均衡性、宪法—条约联邦模式以及俄总统驻俄联邦区全权代表制度都体现出俄罗斯联邦制的特殊性。同时,这种特殊的制度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9.
苏联民族联邦制建立在民族自决权原则和具有特殊生活习惯、民族成分的区域的自治这两个基础之上,以民族原则来确定联邦结构的组成单元.列宁原则上支持以民族自决权为基础的民主集中制大国,视其为通向社会主义和民族融合的唯一道路.民族联邦制只是布尔什维克迫于革命后求民主集中制不得,而采纳的一种过渡性政治架构,倘若它在长时段内无法实现民族融合之最终目标,必然会崩溃于其自身两个基础所培育的民族意识和分离倾向.民族联邦制自身不具备自我维持的动力和权威,其唯一的支撑——民主集中制党崩溃之际,也就是它的消亡之时.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的视角对政治学的古老知识的"重述"将会有全新的启示。以结构、法条、静态为基本特征的旧制度主义政治学所研究的都是重大制度问题,比如关于横向权力结构的总统制与议会制、关于纵向权力关系的单一制与联邦制,它们构成了本文所称的"十字结构"政体理论。而这个"十字结构"不但具有政治学学说史上的转折意义,更是在现代国家建设面临"重大议程"的根本性挑战时的产物。从国家建设角度理解政治学说史中的一些重要概念,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