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崛起与发展是电视媒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按照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理论来看,伴随着电视媒介实力的发展与壮大,必然要有一种区别于报刊评论和广播评论的符合电视媒介特性的言论节目形态应运而生,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相似文献   

2.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一种通常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所进行的大众传播活动,包括新闻访谈、人物访谈、演播室聊天、情感交流等节目类型。主持人往往与现场嘉宾围绕既定的话题,针对疑问或争议展开讨论,最终达到释疑解惑或沟通不同观点的目的。这类节目贵在有感而问,有问而语,它的出现打破了电视节目的僵硬模式,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电视媒介的受众意识日益国强。这集中体现在它们所创办的受众参与性节目上。从目前情况看,这些节目的内容多属娱乐性。电视媒介通过努力经营这些节目,在陶冶受众性情、增加受众知识、提高受众的审美能力、激发受众参与热情……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从整体上看,电视媒介与受众的联系,往往忽视将电视媒介的主体节目──新闻类节目作为联系受众的桥梁,新闻节目的主体意识不够,其主体作用发挥不足.笔者认为:电视媒介在制作新闻节目的过程中,同样应该增强受众的参与性,进而培养受众的新闻意识,最终提高电视媒介受众…  相似文献   

4.
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两位传播专家在其1992年出版的专著<媒介事件>一书中将媒介事件界定为"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即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这些事件是"电视仪式"或"节日电视",甚至是"文化表演".在文化呈现多元化,在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介的栏目或节目被不同的受众群体所选择、所分割,大众传播趋向小众、分众传播的情况下,媒介事件却始终表现出对空间、时间,从一国、数国乃至全世界的征服.在这个内涵丰富的概念范畴里,媒介事件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日常理解,成为特性鲜明的传播学术语.  相似文献   

5.
与人沟通,交往的社会本性,驱使人们寻找各种各样的途径和媒介来满足这一本性。其中.一种可以看到别人心灵图景的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它就是电视谈话节目。  相似文献   

6.
荣荣  王晴 《今传媒》2014,(8):10-11
麦克卢汉把媒介理解为"人的延伸",尼克·史蒂文森则认为"媒介在伸展社区界限的同时,使我们接触到了与我们素昧平生的人们的生活"。身处于媒介所营造的拟态环境中,人们生活的真实世界被虚拟化、符号化、奇观化。因此,本文以央视一套节目《舞出我人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媒体奇观理论对节目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体现当下电视娱乐类真人秀节目的媒体奇观现象。  相似文献   

7.
提及电视行业,人们至少应该从三个维度进行结构。其一是内容生产,即传播媒介生产的具体节目(栏目)。其二是产业运行,即电视作为工具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其三是技术创造,即电视作为主流媒介所利用的技术发明。本文从产业运行维度出发,运用菲利克斯的价值棒理论,消费意愿、生产意愿等四个基本要素出发,梳理电视产业的发展。并分析在"OTT"浪潮下电视产业的变化和其价值链的重构。最后总结其"OTT TV"发展所需的必要条件,以期对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视在我国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电视购物节目依托电视媒介传播效率高的特点,打破传统商品零售的方式,不断涌现在观众的眼前,但在享受它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种新兴广告的媒介语境倾向。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介绍和探讨了我国电视购物节目的产生和现状、电视购物节目的语境特点和该语境特点对人们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方玲玲 《新闻界》2004,(4):68-69
当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视融人人类生活.并逐渐体现出商业与文化、雅与俗等矛盾冲突的时候,人们对它的讨论就从来没有中断。随着媒介环境与文化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对电视的感情变得复杂起来,溢美之词与批判之声此消彼涨。其实除了电视这种媒介形态本身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之外,电视的节目内容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9,(9):70-81
本文以湖南卫视热播的国内首档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为研究个案,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一方面探讨了国内电视媒介对于父职议题的媒介再现逻辑,即电视娱乐节目如何通过一种"民众化"的媒介再现策略对当下中国的父职问题进行媒介再现与建构;另一方面则将这种父职的媒介再现与当前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以及由这种转型所诱发的复杂的中国父职境况进行勾连,进一步批判性地检视了这种父职媒介再现所暗含的深层次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于会明 《新闻窗》2010,(6):109-109
近几年,电视美食节目正以百花齐放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电视上的真人秀做菜节目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而电视美食节目正是借助大众媒介,让其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孟雯璐 《今传媒》2016,(9):140-141
尼尔波兹曼认为在电视媒介的影响下,人们已成为一种娱乐至死的物种。《娱乐至死》一书专设一章来剖析电视媒介的教育功能,表明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在营造娱乐至死氛围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作者将电视媒介的教化功能,根据其产品形式分为:有形的教育功能(通过电视教育节目实现)与无形的教育功能(通过电视音像传达的每一则信息体现),并通过分析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形式、特点,从而对中国电视媒介的教育功能做出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电视人物访谈是近年来我国电视界一种比较重要和流行的节目样式。与报纸和广播相比,电视人物访谈的成功离不开记者深厚的新闻采访功底。如果我们从媒介形态层面考察,依托于电视这样一个传播媒介的电视人物访谈,必须首先从媒介本身的特征与要求出发,并融入现代的电视理念,设计整体的采访提问和节目构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4.
曾佳 《声屏世界》2013,(10):63-64
电视、广播与网络媒体的发展现状及融合趋势 一、依托于技术进步与节目多样化发展趋势的电视媒体。当下,电视已经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在工作之余消遣娱乐的主要媒介载体,其快速发展趋势主要集中体现在多样化的节目类型与不断进步的技术载体上。  相似文献   

15.
陶诗怡  李瑶 《青年记者》2012,(26):64-65
电视读书节目是一种特殊的电视形态,是电视和图书二元媒介的互融,它既有电视的属性,又包含图书的属性。两种媒介能否成功嫁接,取决于电视媒介对图书内容的再创作。电视读书节目极大地不同于电视新闻、纪录片、综艺节目等节目形态,它恰恰是要用电视最擅长的转瞬即逝的直观的视听语言,来表现电视最不擅长的需要反复思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中国,因特网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以后的一个重要的传播工具,这种媒介环境的变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他们已不满足于从传统媒介上得到的信息、服务和娱乐消遣,甚至于不满足于欣赏那种单向的电视化和娱乐节目,希望自己能有所参与,得到自己所需要的那种化娱乐。这种强烈的参与意识,迫使从事传统媒介工作的人们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观念,创造出一种新的互动型的电视节目形态,使得观众的参与性随着各种互动性节目的出现而更加强烈、更加有兴趣了。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E时代”的电视节目将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形态,它将如何传播?  相似文献   

17.
提高观众参与节目质量的途径吴兴文受众参与电视传播活动,既是社会民主政治进程的需要,也是其不断增长和扩大的社会参与需求的反映。它不仅仅是一个节目形态问题,更是对电视媒介所具有的功能的新开掘。如何为观众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增加参与节目的广度和深度,不断丰...  相似文献   

18.
电视购物广告充斥屏幕 之所以将电视购物广告作为广告媒介的批判对象,主要是因为它将电视的主要功能变异成了广告的直播工具.广告的目的是为了调节节目的播出进度,也是为了媒体的赢利而开展的一项电视附加节目,广告作为一种附属的或者说是辅助性的节目就应该精短而且不影响人们收看电视节目的心情.  相似文献   

19.
电视读报节目是电视媒介选取、整理报纸媒介的新闻信息(报道或评论),以电视化传播形态进行导读、点评,将纸质媒介的深度性、抽象化与电视媒介的形象化传播的紧密结合。电视读报节目可以说是近年来电视新闻资讯类节目涌现的新样式,也是众多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  相似文献   

20.
从《百家讲坛》看电视媒介文化传播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芳芳 《新闻传播》2006,(11):38-39
《百家讲坛》是近年来媒介和学界备受关注的节目,它通过电视媒介传播文化,其传播方式、传播内容都受到很大争议。电视大众媒介的本质,决定了电视传播的内容都会带有大众化、娱乐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