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一年级英语课本第五课是“This andThat”(《这和那》).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This和That这两个词呢?This和That可作代词和形容词,相当于汉语的“这”和“那”,但在翻译中,根据上下文和具体情况的需要,却不一定都译成“这”或“那”.用来指示和区别两个人或两件事物时,this指离说话人较近的一个,that指较远的一个,这是最基本的意义.而在实际运用中,它们还有多种引伸出来的意义和用法.现在就一些比较常见的用法,分别举例说明如下:(一)this多用于朝说话人来的人或物,that多用于离开说话人而去的人或物.如:Who isthis coming up the road?(谁在路上朝这头走来)?Who is that going down the road?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教育》2006,(9)
《教育》最吸引人也最打动人的是“用新闻的心脏贴近教育”《教育》双周刊最吸引人也最打动人的就是那句“用新闻的心脏贴近教育”。作为一本年轻的杂志,敢于打破期刊固有的窠臼,尝试以新闻这种形式来“说”教育的事情,不能不让人瞩  相似文献   

3.
“见义勇为”本身是那么的纯正,“过程”却是那么的让人震撼。让人感动的就是英雄那一瞬间毫无私心杂念、不计后果的道德自觉,就是这一瞬间,造就了英雄那最酷、最帅的剪影。  相似文献   

4.
NO.4 极OK推理     
【故事1】有位先生委托两个人评估一块他颇感兴趣的土地。一个向他报告“那个地方种的全是活不了的树,溪流窄到几乎可让人一步跨过,那儿的野草还有一人高哩!”另一个人却评论说:“那片土地上的柴火,够你烧一辈子;溪边有一处宽到足以挖个小游泳池;从野草的面积大小来看,这是那地区中最丰饶、最肥沃的土地。”这位先生  相似文献   

5.
第十六条反对监视我们为了“摆平”纪律,监视是一种惯用的手段.那为什么监视会有效控制纪律呢?监视者一般都可能拥有如下逻辑:一、学生一般都不会自觉遵守纪律的;二、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可以有效控制纪律,那就是教师始终在场;三、教师不可能总在场.因此必须寻找到教师的“替代人”;四、最常用的“替代人”是班级小干部,他们获得了教师的信任;五、但这还不能被称为监视,如果班级中大多数孩子都以为教师或教师的“替代人”不在场,而他们的一言一行  相似文献   

6.
温柔的杀手     
去参观过海底世界的人都会被那绚丽多姿的鱼儿和那变化万千的海藻深深吸引,但在这浩瀚的海洋中最让我叹为观止的是拥有曼妙自由的身姿却暗含杀机的水母.……  相似文献   

7.
当提到“根”,我们不自觉就会想到那参天大树,那纷繁芜杂的网状支体,它们支撑了大树的高大挺拔,供给了大树的枝繁叶茂。根,可谓是大树的生长源泉。于人,“根”就是最基础的东西,而“心”主宰着整个命脉,“心根”则是人成长的心灵根基,是人出生后接触世界所形成的最根本的心灵基础。  相似文献   

8.
温柔的杀手     
去参观过海底世界的人都会被那绚丽多姿的鱼儿和那变化万千的海藻深深吸引,但在这浩瀚的海洋中最让我叹为观止的是拥有曼妙自由的身姿却暗含杀机的水母.……  相似文献   

9.
小议孝     
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它可以说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精神的根源.若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了孝,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经失去了生命的价值.因而历史学家钱穆先生称中国文化为"孝的文化".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绽放的孝心最美丽,绽放孝心的人生最精彩.珍惜那一份情,恪守那一份孝,让孝心绽放绚丽之花.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说:"善比喻者为天才".比喻是增强语言形象性的最常用的手法.   文章,因比喻而精彩,因比喻而余味无穷.如果文章是一片芳草萋萋的原野,那比喻则是原野中星星点点的野花,让人赏心悦目;如果文章是一泓绿意融融的清泉,那比喻则是清泉中往来翕忽的游鱼,令人怡然称快;如果文章是一方诗情悠悠的碧空,那比喻则是碧空中振翅高飞的雄鹰,叫人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