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沉太平洋     
华夫 《中国档案》2005,(8):22-25
《波茨坦公告》与日本投降德国投降后,反法西斯战线加强了对日本的打击。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向全世界播放了《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无条件地投降,否则,日本将面临迅速而完全的毁灭。由于日本拒绝了盟军的要求,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这两座城市顷刻间化为废墟。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三路苏军进入中国东北,对关东军进行毁灭性的打击。8月10日,裕仁天皇御前会议决定,在不改变天皇体制的前提下,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4日上午,日本最高首脑在御前会议上,讨论了无条件投降的…  相似文献   

2.
1894年(甲午年)7月25日日本军队对中国陆海军发动突袭.8月1日,中日双方宣战,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中国方面不敌日军.最后,清政府于1895年4月在日本马关被迫与日本签订了结束战争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为:割让台湾及所属岛屿;承认朝鲜独立;赔偿巨额军费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通商口岸等.随后,杭州划定了租界.  相似文献   

3.
苏联对日宣战与苏军进驻哈尔滨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美国的罗斯福、英国的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晤,根据秘密缔结的《雅尔塔协定》,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二三个月内,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本作战。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8月9日,苏联后贝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8月9日零时,苏联红军157万人,分三路出兵中国东北、内蒙古及朝鲜北部,对日军发起进攻。苏联红军后贝加尔方面军所属各集团军越过中蒙边境进入内蒙古地区,第三十六集团军于11日攻占满洲里筑垒地域;坦克部队在海拉尔筑垒地域遭日军顽强抵抗,  相似文献   

5.
李群 《档案天地》2008,(6):33-37
侵华日军细菌战解密文件显示,“731部队”研究成果移交美国。日本《产经新闻》2007年1月18日报道,原日军“细菌战研究”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首先号召全民族抗日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首先号召抗日,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9月22日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9月30日发表《为日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第二次宣言》,这些宣言和决议,揭露日本侵略罪行,号召全国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争得民族的解放与独立.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2年4月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  相似文献   

7.
略述中国远征军的两次缅甸战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日军先后入侵菲律宾、泰国、马来亚、关岛、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所罗门群岛,一直到中途岛以西的广大地区,并侵入缅甸,声言将与希特勒会师中东,妄图实现共同主宰世界的美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等国很快对日宣战。国民党政府也于12月9日正式对日宣战。于是美、英与中国建立了联盟。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二十六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国家的联合宣言(即“二十六国公约”),保证互相援助,不与敌国缔结单独停战协订或和约。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中国成为盟军的一个战区。  相似文献   

8.
二战期间,日军疯狂攻打珍珠港后,美国正式向日本宣战.之后,美军发起了“冲绳岛战役”,重挫了日军的锐气.为了切断日本海军的海上运输线,美军“皇后鱼”号潜艇和“海狐”号潜艇先后驶向台湾海峡执行任务:监视并攻击经过台湾海峡的日本可疑船只. 台湾海峡,“皇后鱼”果断击沉一艘日本“军舰” 1945年4月1日,美国海军上校查理·拉福林驾驶“皇后鱼”潜艇驶向了台湾海峡,查理·拉福林是一位很有实战经验的年轻军官.“皇后鱼”的任务是监视过往的日本船只,可以对任何可疑的日本船只进行攻击.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5,(15):19-22
学界或坊间几乎都认为有三位中国记者见证了1945年9月2日东京湾美国密苏里舰上日军投降仪式,他们分别是《大公报》记者朱启平、黎秀石和中央社记者曾恩波。而实际情况是,在密苏里舰上见证日本投降的中国记者有8人,除上述3人外,还有中央社总编辑陈博生、中央社记者宋德和与关宗轼,中共地下党员刘尊棋。此外,还有1名拍摄电影的记者与陈博生、刘尊棋、关宗轼一起,受美国陆军上将魏德迈之邀从重庆出发经马尼拉抵达日本。  相似文献   

10.
1943年冬中国驻印军与美英盟军协同战斗,自缅北反攻侵缅日军,1945年初会师芒友,中印公路(又称史迪威公路)全部打通,战绩辉煌,扬名中外,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史政局暨战史编纂委员会所辑《中华民国驻印军反攻缅北第一期作战经过概要》、《中华民国驻印军第二期作战经过概要》,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特别是研究中、印、缅战区战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予公布。 史料标题为原有,原件无日期,标点为编选者所加。  相似文献   

11.
刘飞锋 《青年记者》2007,(21):24-24
根据史料记载,由英国人美查于1872年4月创建的《申报》,在日本侵犯中国台湾和中法战争等重大战争活动中派出了自己的记者进行报道,这是有历史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战地报道。方汉奇编写的《中国近代报刊史》和《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都记载了这些新闻事件。1874年6月,"日本借口侨民被杀,派兵侵入台湾。《申报》特派记者一名,前往前线进行实地采访。7月22日起,在报上刊出大量有关日军  相似文献   

12.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割让给日本。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发。次日,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向中外宣告“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香港商务印书馆特别举办一系列活动,包括邮票展、书籍介绍、书展及研讨会,试图引起大众对抗日战争的深刻回顾与思考。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邮票展览”于7月7日至16日在铜锣湾商务印书馆图书中心举行。“绝版抗战图书展”则紧接邮票展于7月19日至30日举行。9月底将举办“日本战后五十年的反动与反思”研讨会。 在此之际,出版的新书有4种。《日伪时期煤矿坑的故事——山西煤矿万人坑发掘纪事》,此书收集了日军暴行遗址考古资料、200多帧相片及幸存矿工的见证,揭发日军掠夺中国天然资源及残害中国百姓的暴行。《南京大屠杀真相——日本教授的论  相似文献   

14.
吴臻 《上海档案工作》2014,(11):F0003-F0003
日本明治二十几年(1896),东京春阳堂出版了一套《日清战争绘卷》手绘本,记载了日军丰岛战役、牙山战役、平壤战役以及与清军鏖战于黄海、辽东的种种侵略行径,从日本方面全景展现了中日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15.
名刊要览     
《中国新闻周刊》2006,(37):12-12
美国《新闻周刊》我的影像生活,美国《时代》失去手臂但找回自我,英国《经济学家》债务的黑暗面,日本《现代》月刊 向改宪政权宣战,德国《明镜周刊》恐龙的魅力,法国《新观察家》 纳粹党卫军的真实历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菊与刀:日本人的柔美与暴力》[美]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商务印书馆,1990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最后的关键时期。尽管美国对日作战已经取得了转折性的胜利,在塞班岛、瓜岛等太平洋岛屿,美军在短兵相接的交战中彻底地摧毁了对手,进占日本本土看来也只是时间上的事情。然而,太平洋诸岛的近身作战也让美军感到恐惧。日军的顽抗完全出乎美国人之意料,他们追切需要知道的是:这些宁死不降的日军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具有如此坚持之气  相似文献   

17.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5天以后,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时报》首先向世界公众披露了这一暴行。报道这一惊人消息的人,是该报驻中国特派记者特尔曼·坦丁(又译名为蒂尔曼·坦丁)。 坦丁当时正在南京,亲眼看到日军对数百名被俘的中国军人进行屠杀。俘虏们每50人被编为一个小队,用绳子缚着双手。日军用机关枪连续扫射。枪杀完一队之后再押过来一队。日本军官一边枪杀俘虏一边大声狂笑。在一天之内,坦丁3次目击了集体屠杀惨景。 日军惨无人道的屠杀,使坦丁感到震惊和愤慨,  相似文献   

18.
正中原大地的漯河,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举办地之一,在中国的历史上应该留有厚重的一笔。何为中国战区?它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阵营建立有着密切的关系。1941年12月7日,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爆发。8日,美国和英国对日宣战。9日,中国正式对日、德、意宣战,中、美、英成为共同对日作战的盟友。1941年12月3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征得英、荷政府同意后,向蒋介石正式提议建立中国战  相似文献   

19.
“一·二八”事变与中日航空兵力的发展 抗日战争和空军战力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与日本之间展开了长达15年的战争。这个时期同时也是军用飞机技术突飞猛进的一段时期。在中国的战争对于日军尤其是日军的航空部队.成为了技术的演练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传媒最早发表的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评论文章,是1937年12月25日《武汉日报》发表的短评《惨痛的一页》,与1937年12月28日《大公报》(汉口版)发表的社评《为匹夫匹妇复仇》,义正词严、充满感情,对日军暴行进行严峻的声讨,对南京难民进行正义的声援,对事件作出刻骨铭心的总结,向国际发出悲愤的控诉与强烈的呼吁,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