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协同育人     
<正>·主持人语·学生的成长环境除了学校,还包括家庭和社会。2017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原生环境;家长是孩子的教育启蒙者,家长也是学校教育的内在力量和后台系统。因此,学校要主动搭建家校沟通的平台,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开发家庭教育课程,让家长参与到学校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A2):3-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要因素。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阵地,同样也是家庭教育实施的重要桥梁,所以如何做到家庭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共享尤为重要。本文从整合家长资源机制、构建学校家庭发展共同体机制、落实家庭教育奖励机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正>教师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外,还应及时和家长联系、沟通,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更需要家庭教育来培养和巩固。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才是最根本、最持久的,它甚至能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一、转变观念,适度放手要想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注重自我学习,尤其要关注新课改动态,提高认识。家长给与孩子最好的爱,莫过于相信他,让他依靠自己的努力,自  相似文献   

4.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同样也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基石,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缺一不可。所以,为了让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广大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在家里接受的教育,而且还要密切注意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学习情况,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进行服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做全人。殊不知,良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而且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建立,不仅有助于家校合作,而且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每一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理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努力,携手同行,完成教书、育人、培养完人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孩子的学习,劳动等各方面去阐述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指出:家庭、社会、学校对孩子习惯形成的影响。强调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值得共同关注。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构建人生成败的必要重要条件,它象高楼大厦的坚实基础,只有一个坚如盤石的基础,才能使我们的孩子成长为栋梁之材。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必须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给予正确的引导,这也是成为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个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在漫长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小学生所处的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对其影响极大。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一辈子受用不尽,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我,有必要谈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6.
正家长学校是家庭和学校联系的桥梁,发挥好家长学校的作用,可以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扬长避短,互为补充。我校家长学校成立10年来,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组织家长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家长与孩子进行亲情沟通,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我校家长学校被评为"沧州市优秀家长学校"。一、严把教材关,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教材选用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教材除了能全面介绍党和国家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聂永忠  聂桥 《中学生电脑》2010,(8):70-71,73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生活环境和家长的言传身教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因此,家庭教育十分关键和重要.它对入的一生发展起着奠基作用。一个人良好的品德、习惯、兴趣都来自家庭及家长的影响和熏陶,是学业、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基础,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句话告诉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一生学习生活的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决定了整个学习过程的成效。因此,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除了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来源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孩子教育成长的摇篮,更是孩子终身教育的基地;学校教育延续了家庭教育,把多个家庭教育的成果集中体现在  相似文献   

9.
人的一生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基本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素质,家庭的环境,都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阶段,是孩子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塑造高尚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人生关键的成长时期。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孩子生涯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可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关键是:家长应率先垂范,做好自身的生涯规划,努力工作,不断学习,热爱生活,同时树立正确的生涯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生涯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关心社会教育,帮助子女养成良好习惯,帮助孩子做好人生规划,促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孩子生涯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可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关键是:家长应率先垂范,做好自身的生涯规划,努力工作,不断学习,热爱生活,同时树立正确的生涯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生涯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关心社会教育,帮助子女养成良好习惯,帮助孩子做好人生规划,促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家庭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在家庭中,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更突现家庭教育的重要。家长要为孩子设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家长要把好家庭教育这一关,对待有问题的孩子,要分析原因,有的放矢,对诊下药,使其真正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既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又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对自己的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则是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教育虽是家庭成员之间通过人际互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向学习过程,但在现实生活中多指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的教育过程。对个人而言,家庭教育是个体习得生活的基本技能,获得角色认知,探索性扮演社会角色的起点,是个体接受规范的学校教育及多样化的社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因此说,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
李梅兰 《辅导员》2009,(3):58-58
有人说: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钥匙,是人生最大的指导。的确,想要孩子全面发展,首先要重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渐进的长期过程,它贯穿于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方位和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仅有学校教育是不够的,更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实现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那么,我们的家庭教育应该何处入手呢?我们认为进行家庭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层次着手: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学校的教育首先是家长的教育。任何国家和地区教育的三大介体是家庭、学校、和社会,而在我国往往把教育的介体单一片面为"学校教育"。忽略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尤其对家庭教育的忽略,导致家长个人责任的淡化,把教育的责任直接推到了学校,发生问题一味的追究学校、老师的责任,绝大部分家长,没有真正认识到自身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没有体会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重要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生活中,很多良好的品质培养,良好的习惯的形成,良好性格的形成都和家长有很大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要形成良好的品德必须从孩子抓起,必须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培养。由于幼儿的成长和学习主要在家庭里,家长与幼儿朝夕相处,家长对孩子的特点、天赋及日常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非常清楚,所以,在幼儿品德形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而且占主导地位。1·目前幼儿品德教育的现状(一)重智轻德虽然很多家长已开始注重幼儿早期教育,但往往只注重孩子的知识教育,而忽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很多家长从孩子呀呀学语开始,就让孩子认字、学英语、背唐诗,让孩子参加钢琴班、绘画班、舞蹈班等等,弄得孩子疲于奔命,却对孩子…  相似文献   

17.
邢永玲 《学周刊C版》2019,(17):163-163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孩子年龄越小,可塑造性越大,越容易养成各种好习惯。应该抓住幼儿教育这个时期,除了教师之外,家庭教育更应该得到各位家长的重视。营造温馨家庭氛围,父母做好榜样,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呵护孩子掌握分寸,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等都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引言 家庭教育是生命关照的教育,是守候一生的教育,是谁也离不开的教育.现代的家长花很多精力注意孩子的智力培养,而不注重孩子品德、意志、毅力、劳动习惯、生活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事实证明,非智力因素多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孩子的诚信、独立、宽容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19.
孩子早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幼儿期不仅要注重幼儿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训练和培养,更应关注孩子早期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为孩子储存一生受益的资本。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只有充分了解幼儿期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才能在教育孩子时做到有的放矢,把握早期教育的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潘泽群 《教师》2013,(25):40-41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