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要分析中考体育对体育教学的影响,探究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根据教学现状制定教学改进策略,优化体育教学。在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关注学生不同的体育运动能力,设计趣味性的训练环节,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体育综合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提升中考体育"三项"的能力,完成素质教育下的高效初中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2.
自体育中考实施以来,获得了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支持,对提升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受到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初中校将考试内容作为指挥棒,出现考什么就训练什么的现象,造成学生体育能力上的不均衡、运动兴趣和习惯受到影响。因此,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正确理解体育中考的含义,充分发挥体育中考的导向作用,逐步规范学校的体育教学,培养其终身体育的能力,从而走向健康、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中,所有项目的训练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对中考。体育中考制度使得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体能训练,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各项体育项目的设计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在现阶段的中考制度中明确中考体育的相关问题,更好地为体育教育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4.
在体育成为中考科目之一的背景下,体育教学中存在应试教育、训练式教育、突击式教育等误区。要走出这些误区,应扩大考试范围,增加技能考试,完善体育中考评价体系,确保学生每天锻炼时间。  相似文献   

5.
体育中考的得失是初三体育教学的"指挥棒"。领导,学生和家长都十分重视,因为是中考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中考体育就成为压倒一切的工作。学校每年都组织大量人力、物力来进行体育中考的辅导工作,包括班主任管理本班的训练,体育教师的指导等等,特别在临近中考的前几个月田径场上全是初三学生在训练。中考体育项目训练从初三第一节体育课就开始,直到中考结束。这种所谓的强化训练,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效果是好的,也许考试结果会很理想。  相似文献   

6.
李玉成 《成才之路》2020,(5):122-123
自从体育被纳入中考之后,提升学生中考体育成绩已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关注的焦点。对中考体育项目训练方法进行探研,能使训练更加科学和高效,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中考体育成绩。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中考体育部分项目训练方法进行探研。  相似文献   

7.
中考是学生人生当中的一个重要关口,对学生的人生有着关键的影响。而体育作为中考的一个重要考核科目,必须引起初中体育教师的重视与关注。并且中考体育项目的设置,也是为了使得初中体育教学能够有效地开展,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以福建省为例,中考体育必考项目为田径类基础项目,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了球类运动等项目的选考。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训练中也要做出相应的革新和调整,提升体育训练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体育中考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完善,素质教育和体育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有了相应的改进。初中学生升学过程中的体育加试,是落实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措施,同时促进了应试教育往素质教学方向的转变,是加强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中考中的体育加试对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从一定程度上,中考体育加试会使学生增加体育学习的紧张感,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学习。为了更好地进行初中体育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中考体育加试对体育教学产生的影响。有利就会有弊,中考体育教师同样会对体育教学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如何在加强中考体育加试的同时完善体育教学,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相似文献   

9.
体育中考是初中生迈向高中校门的第一步,也是学生人生考验的第一关,体育中考结果如何,其实对学生后面的文化课学习和考试的状态及心态有着直接关系,是积极充满斗志还是颓废气馁这两种情绪。人们常说体育中考是学生向中考发起的第一枪,为了是这一仗能打得响亮、漂亮,就有必要在体育中考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调整好积极面对体育考试的心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和与之相匹配的身体素质。教学中跟踪近三年毕业班学生,有针对性地改进体育中考训练的方法与研究结果表明,进行干预的实验班学生体育中考成绩满分率达到 80% 左右,没有干预的班级满分率最高的班级为5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中笔者以卢梭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为背景,分析中考体育功利性行为特征,提出中考体育发展路径:中考体育应重新审视自然主义体育教育理念的现实性,完善加试考核内容、改变一考定终身现状,正确认识中考体育加试、注重学生课余锻炼,还原"自然"环境下的考风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1,(A5):4-6
体育中考成绩会对学生总成绩带来很大影响。在初三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入核心力量训练活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发展有极大帮助。因此在实践中,初中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核心力量训练的内涵,把握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的差别,灵活借助核心力量训练来提高学生中考体育成绩。  相似文献   

12.
莫丽娜 《时代教育》2013,(8):164-165
近年随着体育中考不断改革,许多中学为了取得体育中考高分,从初一年级的体育课程就直奔体育中考主题,对初一学生进行如:200米、800米、仰卧起坐等专项性的训练,导致许多初中生对枯燥的训练型体育课不感兴趣,并产生抗拒心理。本文通过对广州市某校初一40名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跳绳项目体育活动实验,发现这40名的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有显著提高,建议各中学把跳绳项目运用到初中的体育教学当中,更好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并且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锻炼中身心健康地发展,教师要用"主体参与型"思路开展体育教学。以引导学生开展投掷训练为例,探讨了应用"主体参与型"教学思路优化体育教学的要点。  相似文献   

14.
结合市体育中考和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初三体育中考的选项与分层的教学方法。既能在教学时数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条件下,使学生能较好地完成中考任务,又使体育教师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贵州省黔东南州2009—2011年体育中考考生为研究对象,对体育中考情况进行分析.在考试项目内容设置变化、考试模式等方面与经济发达地区及相邻地区进行对比研究;并对黔东南州体育中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建议黔东南地区应重视对考生进行考前的适应性训练;学校体育教育注重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及培养终身体育的理念;正确对待"体育应试教育"问题;以生为本调整目标效果考试项目,取消过程性考试;在体育考试常规和制度化下,测试仪器、组织形式等考试办法不断完善,对考生区别对待,缩小城乡差别;增加体育与健康课程基础理论考试;中考体育成绩分数提高到100分.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中考体育考核与日常体育教学之间的矛盾,我校通过三年时间,对2008年入学的新生暨2011届毕业生进行了体育教学课改实践。依据中考体育教学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规划,有序训练。不但发展与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促进了运动能力、身心健康、体育学习、考试成绩等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综合水平的全面提高;而且最为关键的是为全体学生顺利考上高中与将来步入社会之后,进一步主动地运动、快乐地学习和工作、健康地成长、全面和谐发展和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可持续参加体育运动、科学锻炼身心健康的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是目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学校应该将体育重视起来,用体育锻炼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考体育加试体现出了教育部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如何在中考加试背景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目前体育老师亟须解决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体育中考训练中,由于训练周期短等原因,我们体育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心理训练,因此一些平时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一到考试就发挥不出来,最终影响了学生的中考体育成绩。而科学的心理训练可同生理训练一样重要,笔者在工作中尝试了以下几种心理训练的方法,并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玲 《教育教学论坛》2012,(28):279-280
体育中考使学校、家长,还有对体育重视的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质有了质的改变。体育中考对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和推进学校积极重视体育教学中教师学生体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学校将体育教学重视起来,保证了体育锻炼充分的时间,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兴趣得到增强,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体育中考和实施课改在教学上有共性,但更多的是差异,它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兴趣和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欧土德 《中国教师》2009,(Z2):239-240
随着初中毕业体育考试制度的推行和发展完善,体育中考分数占中考总分的比例越来越大,现行的体育中考形式也得到了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普遍认可,各市、县、区的教育部门,尤其各中学更为重视。但由于各校的组织形式、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不同,其效果也不尽相同。如何在初三阶段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组织教学,促使学生的体育成绩突飞猛进,成为共同探讨的问题。本文就体育中考备考的组织与管理实施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