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当前教学反思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学校调研,有些教师关于教学反思所谈的话题令我始料不及,他们说:“教学反思是不是一定要课课思?”“有时候课上完了什么感觉也没有,思什么?写什么?”“写教学反思究竟以多少字为宜?我们学校规定必须要在两百字以上,愁呀!”“教学反思到底应该写在哪里?是写在教案上,还是要专设笔记?我们学校要求既写在教案上又抄在教学反思录上,一月还要选交一篇到学校,忙呀!”“就那些内容那班学生,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有什么可思的?  相似文献   

2.
孔子在《论语》等著述中,提到“疑思问”、“每事问”;朱熹也曾提出,读书要“熟读精思”。可见“反思”之意,古人圣贤早已有所论述。课改以来.提及“教学反思”日见其多.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常用之词。那么.今天如何正确认识和实践“教学反思”呢?  相似文献   

3.
朱秀华 《小学生》2011,(2):42-43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思”为核心,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学生通过反思来调整学习,并强调“思”与“练”的结合,通过补救性的训练来解决存在问题,从而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根据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教学反思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践中,反思与实践的疏离所形成的“反而不思”和“思而不反”,导致教学反思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功效。幼儿教师只有从“心动”走向“行动”,坚持教学反思的实践路向,才能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5.
反思是知识的来源之一,是形成经验的心灵内省认识活动,也应该是“教师”自我发展的灵魂。教学反思则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根本途径。只有反思才能打破思维定势,从而生成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教学;有反思才会纠“错”扬“优”,不断完善教学。有的教师从教几十年,甚至一辈子,课堂教学却庸庸碌碌,平平淡淡,这与教而不思、教而不改不无关系。教学必思考,思考定有获,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改则空。体育教学如何进行反思?本人认为应从思得、思失、思改三个方面着手思得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前准备的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特别…  相似文献   

6.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使教学法更加优化。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每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不断地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思纳曾经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全国著名优秀教师魏书生就有“白天执教夜间思”的习惯,几年他就写满了几十本笔记本,他的教改成功经验也正是这些思索的结晶。由此可见,反思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我们教师成长成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学会反思,就是让教师自己学会对自己的教学成功点、失误点、创意点以及后续点进行重新反省审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学习中较重要的一节,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本节的教与学,并要做好对本节教学的反思。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9.
教学后记——备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标十分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美国学者波斯纳在1989年就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义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反思就是教后感,要反思就须写教学后记。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认为精心备好教学过程,精心上好课就足够了,往往忽视教学后记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10.
“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对教师“教”、对学生“学”的反思,是指教师以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效果为反思对象,进行主动探究,寻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调动教学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反思性教学”是在《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思”为核心,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学生通过反思…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优秀的教学思想之一,就是主张求疑与反思。孔子说的“每事问”、“疑思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主张的“熟读而精思”以及他概括的“无疑—有疑—解疑”的求索过程,都 是求疑与反思是研究性学习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到学校调研,有些教师关于教学反思所谈的话题令我始料不及,他们说:“教学反思是不是一定要课课思?”“有时候课上完了什么感觉也没有,思什么?写什么?”“写教学反思究竟以多少字为宜?我们学校规定必须要在两百字以上,愁呀!”“教学反思到底应该写在哪里?是写在教案上.还是要专设笔记?我们学校要求既写在教案上义抄在教学反思录上,一月还要选交一篇到学校,忙呀!”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思”为核心,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学生通过反思来调整学习,并强调“思”与“练”的结合,通过补救性的训练来解决存在问题,从而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把教学反思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叶澜、波斯纳等中外教授学者也说过“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的确,一个教师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与“思”.回首自己的教学生涯,愈发觉得“教学反思”就是探索教师自身成长的最佳途径.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如何写好自己的反思?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5.
孟子说:“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学反思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笔者认为坚持教与学的反思,可以不断推进探究的深入、持久化,也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那么我们又将如何做好教与学的反思呢?  相似文献   

16.
反思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反思是社会前进的起点早在封建社会我同思想家就已有“反思”的意识了.如“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说的就是反思。如果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套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的教学与反思中更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思品“学案导学”教学中,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与反思,认为学案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出优化思品学案设计的一些想法:精心设计,初次优化学案;集体智慧,二次优化学案;反思感悟,再次优化学案。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技术的哲思经历了“无思之思”、“有思之思”和“反思之思”三个阶段。“无思之思”是哲学史中对技术的不显眼的、零散的思考;“有思之思”是自技术哲学诞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对技术所作的较为全面、系统的思考;“反思之思”是对于技术哲学自身发展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昭示了当代技术哲学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9.
反思性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要做到四思:即“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集体反思”。  相似文献   

20.
周鑫 《小学生》2011,(4):4-5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实施的,它以教师和学生的“思”为核心,以全体学生“学会”、“会学”为目的,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学生通过反思来调整学习,并强调“恩”与“练”的结合,通过补救性的训练来解决存在问题,从而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根据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有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