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后用力技术对于每一位标枪运动员来说都是非常的重要,本文就投掷标枪的最后用力技术做一简要分析。除了序言和结语之外,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合理的最后用力技术动作原理,第二部分是合理的最后用力技术动作过程,第三部分是我国标枪运动员的最后用力技术动作类型,旨在说明侧弓式最后用力技术是最为合理和应用的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2.
跑、跳跃和投掷是田径运动中的基本技术。支撑反作用力是影响跑速的最重要因素,分析了跑的动力来源及增效途径,跑的阻力来源及其消减途径。跳跃技术中助跑最后4步技术直接影响起跳效果,分析了起跳的技术要素。最后用力技术是投掷技术中的基础,同时,最后用力前的姿势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铅球、标枪、铁饼最后用力技术动作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铅球、标枪、铁饼都是以远度决定成绩的田赛项目,在整个投掷技术动作中,最后用力动作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尽管三个项目所投掷的器械不同,但就其最后用力动作而言,三者存在着许多异同。下面就三者最后用力动作进行具体分析。一、铅球的最后用力 铅球的最后用力动作因滑步的长短而大致分为两种技术动作。 (一)短长型(滑步距离较短而最后用力的一步距  相似文献   

4.
标枪的基本技术大致可分为:持枪助跑、引枪投掷步、最后用力这三个阶段。这中间,最后用力技术是最关键的,而难点则是助跑和最后用力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图,一5=预跑结束,两步完成引枪动作。图6一1。:左脚落地,第3步开始。屈右膝,大腿带动小腿有力前迈。右脚落地完成交叉步动作。图11一12:左腿前迈,左脚积极着地开始最后用力。图13一16:最后用力,从右脚开始,经右髓,躯干肩、肘,形成反弓,力量最后传递到前臂和手腕,以左侧的有力支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方法,对6名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左腿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并与国外优秀标枪运动员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我国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左腿前摆技术较差,助跑与最后用力衔接不够连贯,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多等,而在投掷步最后一步左腿支撑能力和标枪出手瞬间左腿蹬伸能力方面我国运动员却不劣于国外运动员。希望我国教练员从中得到启发,促进我国男子标枪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图,一5=预跑结束,两步完成引枪动作。图6一1。:左脚落地,第3步开始。屈右膝,大腿带动小腿有力前迈。右脚落地完成交叉步动作。图11一12:左腿前迈,左脚积极着地开始最后用力。图13一16:最后用力,从右脚开始,经右髓,躯干肩、肘,形成反弓,力量最后传递到前臂和手腕,以左侧的有力支撑.像抽鞭子一样,以最大的初速度将标枪掷出。图17一18;缓冲向前的速度.防止犯规。35法蒂玛·惠特布雷德标枪技术连续图  相似文献   

8.
对背向滑步推铅球过渡阶段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优秀铅球运动员过渡阶段与滑步阶段、最后用力阶段及与身体重心和铅球移动轨迹的关系,认为过渡步技术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的利用加速铅球的滑步速度并提高最后用力的实效性,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根据推铅球最后用力的特点 ,笔者总结了一套简单有效的最后用力技术教学练习的方法———转体教学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预备姿势 ,双脚左右开立略宽于肩(铅球最后用力技术脚的位置)双手插腰上体直立 ,左右转动 ,转动到腰扭紧为宜 ,要求下肢和髋不动。这个动作练习20—30次即可掌握。易犯错误 :下肢和髋也跟上体一起转动。纠正方法 :教学初期用手轻扶学生的髋部 ,提醒其不要转动。第二步 :在第一步动作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按完整的推铅球最后用力技术的预备动作站立 ,用力扭紧肌肉 ,重心投影点在右脚上 ,但双…  相似文献   

10.
1.采用带过渡步的6步投掷步。助跑速度不算太快,但进入投掷步后速度逐渐加快,特别是最后两步的速度明显加快,投掷步和最后用力衔接很好。 2.引枪较平,引枪时手臂与双肩基本水平,双肩和地面平行。 3.从进入投掷步到最后用力前的准备姿势,身体后倒不大,动作紧凑,节奏很明显。  相似文献   

11.
采用SIMI Motion3D运动图像解析系统对参加第12届全运会女子铅球前8名运动员的最后用力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通过运动学的相关指标参数,分析第12届全运会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技术特点。结果表明:第12届全运会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最后用力准备加速阶段身体姿势规范,用力顺序合理,但制动效果不理想;在最后用力阶段,投掷臂能够维持在一个比较理想的位置,但铅球运行的距离较短,肌肉爆发用力不足。  相似文献   

12.
<正> 撤换步推铅球技术由于是两腿交换,身体稳定性较好,易于最后用力,铅球在移动中的停顿少,因此,与滑步技术相比,撤换步技术有利于发挥初学者的能力。撤换步推铅球技术 (以右手推为例) 预备,投掷者持球(持球法同背向投法)站在圆圈内靠近后沿处,背对投掷方向,左右脚前后开立,体重放在左脚上。上体前屈,左臂自然下垂,两腿弯屈到适宜程度(如图一)。开始时左腿用力蹬地,重心后移,同时右腿后撤,脚尖内转,以前脚掌外侧着地过渡到全脚掌,紧接着左脚迅速向投掷方向撤换步,为最后用力创造条件,(如图二)。撤换步的  相似文献   

13.
主要采用运动生物力学三维运动学分析方法,对我省现役标枪运动员投掷技术动作进行研究,发现我省标枪运动员最后一步没能将肩角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有不合理的技术动作降肘拉枪现象。肘部运动幅度相对较小,鞭打动作不充分。右上肢特别是右腕提前加速,环节用力顺序不合理等现象。  相似文献   

14.
掷标枪是一项技术复杂的轻器械投掷项目。 它是由握枪、持枪助跑、最后用力等技术环节组成。 在投掷标枪完整技术中,投掷步技术是较为关键的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完成引枪、加快两腿的动作、完成超越器械、为最后用力形成有利姿势并和用力投枪紧密衔接起来。掷标枪有五步、七步投,通常多采用五步投。但在标枪教学中,由于大多数高校学生身体素质薄弱(力量、速度、柔韧等),综合能力不强(协调能力、对标枪的控制能力等),空间感觉、肌肉的本体感觉差(对标枪的控制能力),从而导致在学习中出现引枪时枪尖偏离、工作距离短、交叉步速度失…  相似文献   

15.
合理、实用的推铅球技术是指简单、实效、各技术环节形成最佳组合,以及发挥自身特点,符合投掷原理的综合构成,由滑步、转换、最后用力三个阶段组成,用力顺序是评价最后用力效果的主要标志,也是推铅球技术训练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以国家队铁饼运动员的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摄像、解析、比较等方法对相关技术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技术呈现为平速型、后速型和全速型。平速型更能体现平稳转动、逐步加速、持续用力的合理技术。铁饼运行后期最高点、最低点之间的落差及相应位置关系的变化,蕴含着不同发力形式的区别:李艳凤等三名队员此段落的铁饼运行呈现出急剧下降的状态,将垂直用力与旋转摆动效果合二为一,加强了最后用力的发力力度,此类发力形式可称为"下压型";其余队员此段落铁饼垂直落差值较小,即注重集中发挥旋转给铁饼带来的离心力,或可称为"平摆型"发力形式。李艳凤铁饼出手前最后阶段运行轨迹的特征更符合现代铁饼技术要求,表现更为合理。支撑矩大小对用力幅度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软步技术的益处在于它能使身体形成一个有利的投掷预备姿势,并在最后用力时不损失助跑的动量。一旦掌握了软步动作,技术就得到了明显改进,运动员就能加快助跑速度,顺利完成动作,将标枪投得更远。合理的技术是以发挥更大的速度为自的的。如果没有掌握好软步技术,助跑速度越快,投掷距离就越近。欧洲人仔细研究了人体的运动,通过物理学和运动学的分析,使运动员的技术有很大改进,身体的各个环节在技术中表现得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十运会田径比赛女子掷标枪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投掷步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快,但速度利用率却不高;投掷步时短,步频快,不能为最后的用力做好充分的准备;投掷各步躯干后倾角变化小,对标枪施力不够;左脚落地时膝角缓冲过大,制动效果差。同时,投掷成绩与最后交叉步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标枪投掷属于轻器械纵轴用力速度型项目,是由握法和持枪、助跑投掷步、最后用力和缓冲等几个环节组成的。在标枪的训练中,大多数教练员只注重标枪的几个大环节训练,致使个别运动员的标枪投掷技术的某个环节出现短暂的“停顿、脱节”现象及掷标枪的整个过程不连贯,动作不流畅,最后用力不充分。为了不出现“停顿、脱节”现象,有的教练员就只要求运动员进行“完整动作”练习,对动作技术学习效果并不很理想。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最后用力的技术前世界纪录创造者德国铁饼运动员沃.施密特说:“不管是什么技术,都必须符合力学原理,……而且要非常重视利用两腿的力量。两腿的作用能占投掷距离的70%。”因此最后用力的技术,必须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和利用腿部的巨大的力量。在投掷过程中,助跑(或滑步、或旋转——后同)与最后用力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助跑是最后用力的准备和前奏,最后用力则是助跑的继续和延伸。最后用力要解决好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如何保持和运用助跑时所取得速度和运动惯性,使之能完全转化到最后用力的过程中去,转化到器械上去:二是如何才能发挥爆发力,把最后用力进行得快速积极主动、完整充分有力,使器械能获得最大的出手速度。在一些教材文章对投掷技术的分析和有的对运动员、学生的投掷技术教学中,要求在保持两脚支撑的情况下完成最后用力,限制了腿部力量充分发挥作用,不能保持和运用助跑所产生的速度和运动惯性,使之完全转化到最后用力上去,转化到器械上去;不能充分发挥爆发力,把最后用力进行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