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拖钓鲫鱼     
谷晓林 《垂钓》2005,5(9):21-22
现如今,竞技钓与休闲钓的界限愈发朦胧,竞技钓在融合休闲钓法的基础上出现了“跑铅”、“小跑铅”,休闲钓也借鉴了竞技钓的调钓理念,出现了钓“一标深”、“钓过程”等创新钓法。尤其是一些休闲钓的“黑侠”,不断发掘“黑坑”技法,与塘主可谓是“针尖麦芒”、各领风骚。浮钓鲫鱼的技术发展至今,技法已多为钓友们所熟识,此中高手多不胜举。本人痴玩几年后,也得一左道旁门一—拖钓鲫鱼之法,现拿出与钓友共享。  相似文献   

2.
鲫鱼由于分布广泛,性情温顺, 且喜群居群游,咬钩规范,因而成为钓鱼人普遍喜欢垂钓的一个鱼种。特别是近几年来,引来了“台湾钓法”,使钓鲫更是身价倍增。在福建有一种说法:说是“台钓鲫鱼”是钓者达到了“最高境界”。还说“台钓高手”,在任何水域垂钓,“要大要小,要钓什么鱼,随手可得”;更有甚者是评定垂钓技术职称上给以无限提升,许多地方凭新近几年钓鲫“高手”赛累计得分排名列前者,便冠以“垂钓高手”,等等。 笔者也是一位钓鲫痴迷,但对上述种种深感不平。就以“境界”而言,绝不可以什么钓法、钓什么鱼论其高低。姜子…  相似文献   

3.
“拖钓”的称谓是本地钓友的行话。在本文“拖”与“钓”相结合,它的表述意思是:在抛竿钓的基础上,结合浮游矶钓相似的钓组和曳拖钓的运动原理而形成的一种岸钓方法。这种垂钓方法的核心是:岸钓(抛竿、浮钓、运动)。“手感”是“拖钓”是否中鱼的惟一讯号。  相似文献   

4.
颜恒 《钓鱼》2005,(23):36-37
“三分钓技,七分钓位”、“钓位选得好,钓鱼少不了”……关于钓位的重要性,可谓是“家喻户晓,钓人皆知”。但对于像我这样有着数十年野钓经历的江湖钓鱼人来说,却也不时在选钓位上犯一点基本的“常识性错误”,使钓获大受影响,真是“智者千虑,总有一失”![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初当地村民称为“钓鱼王”的贾涛,曾在1997年、1999年的“十大钓手”通讯赛中两次摘取钓青鱼桂冠,荣获“十大钓手”称号。2002年11月6日,贾涛在抚仙湖又钓获一条重41.5千克的大青鱼,从而位居2002年“十大钓手”通讯赛钓青鱼榜首,第三次荣获“十大钓手”称号。在“十大钓手”通讯赛中3次金榜题名者,贾涛是第一人。  相似文献   

6.
王大禄 《钓鱼》2006,(18):10-11
(四)悬坠钓在钓鱼运动中的地位 悬坠钓的推广,风靡大陆,加之近几年来把池钓鲫鱼作为全国性钓鱼大赛的主题时,悬坠钓的名声就更响了。一时间,钓界对它的推崇,媒体文章的大肆宣传,名人对它的溢美之辞不绝于耳。对它的评价之高让人头晕目炫,说它是什么“世界一流”钓技、“最佳”钓法,甚至说“悬坠钓”要“颠覆”整个钓鱼,“罢黜百家,独尊悬坠”,从而成为钓鱼运动的“霸主”。  相似文献   

7.
秋钓南     
伏志友 《钓鱼》2004,(19):21-21
一位有数十年钓龄的朋友在介绍钓鱼经验时,把钓谚“春钓滩,夏钓潭,秋钓荫,冬钓深“改为“春钓滩,夏钓湾,秋钓南,冬钓潭”。其中“秋钓南“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提法,具体含义为秋天应钓水域的南边。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80年代末,台湾省的“悬锤底钓术”传入大陆,在以钓对象鱼的池钓竞技中开始崭露头角,并在一批台湾渔具企业家的宣扬和推动下,逐渐在全国展开,慢慢的人们把这种钓法称为台湾钓法,并简称为“台钓”。到了90年代中期,“台钓”进入了它的颠峰期,媒体的不断宣扬传播,各种类型的技术培  相似文献   

9.
天钓鱼依据“温”的原则,所以选择适宜的天气是决定出钓成败的关键。谚语“晴天低温钓浅,阴天低温钓深,晴天高温钓深,阴天高温钓浅。”这里的“晴天低温钓浅,阴天低温钓深”,  相似文献   

10.
苏雷 《中国钓鱼》2004,(9):29-29
记者日前从“光威钓王杯”组委会获悉,令众多钓鱼人望眼欲穿的第二届“光威钓王杯”总决赛将于今年的10月6—9日在山东省威海市举行。目前,“光威钓王杯”组委会正加紧筹备工作,而从第二届“光威钓王杯”17站预选赛中“拼杀”出来的170名钓鱼好手,正摩拳擦掌,积极备战,准备抢夺那令钓鱼人心跳眼热的“光威钓王杯”!  相似文献   

11.
苏雷  东子 《中国钓鱼》2001,(5):38-38
第七届“钓王杯”钓鲫高手赛”(决赛)组委会日前做出决定:所有前六届冠军即“钓王”,将受邀参加本次决赛,并可免交报名费。同时,这些“钓王”及以后各届所产生的“钓王”,都将直接获得参加“钓王杯”决赛的资格。  相似文献   

12.
颜恒 《垂钓》2003,(3):22-24
我们的春钓完全可以不受“春钓浅”、“春钓滩”等传统的制约,在你喜欢的钓场,遇深则钓深、遇浅则钓浅,钓到随心所欲也称得上是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东子 《中国钓鱼》2001,(6):35-35
第七届“钓王杯”钓鲫高手赛”总决赛将于本月9-10日在北京稻香垂钓园再擂战鼓。群雄逐鹿,“钓王”之争在所难免,又是一番龙争虎斗。当今竞技钓坛谁来称王夺冠?“钓王”金杯属于谁?在此笔者妄加揣测一番。  相似文献   

14.
王希连 《钓鱼》2004,(18):18-18
近几年来,“台钓”(悬坠钓)在我国很盛行,很多年轻人都鸟枪换炮,不惜投资武装自己。在垂钓中,尤其扬竿上鱼的一瞬间,真是心旷神怡。有人说,“台钓“是年轻人的“专利“,它需要钓者身体壮、视力好、反应灵敏,而老年人各方面都不适应。我认为“台钓”可以在年轻人中风行,同样也可以成为老年人的一种高尚的休闲享受。今年我60多岁了,不久前却迷上了“台钓”。平时,常和一些老同志外出钓鱼,  相似文献   

15.
张军伟 《钓鱼》2004,(16):4-5
随着“光威钓王杯”分站赛逐渐接近尾声,准备更为充分、赛制更为合理、影响更为广泛的十月威海总决赛正日益引起业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近日,“光威钓王杯组委会“的咨询电话不断响起,“光威钓王杯总决赛”这一钓坛“盛宴”即将展现在众人面前了!  相似文献   

16.
张炎冰 《钓鱼》2004,(14):32-32
“调4钓2与调5钓2,都是钓2目,是浮标确定了调目,还是根据鱼情设计调目和钓目7”有此疑惑的钓手不在少数。我注意到您在第七届“钓王杯”和第四、第五两届“海狮杯”比赛中钓底用的都是13目长标尖浮标,调4钓2。虽然您的成绩很有说服力,可总是避免不了空竿。请问,空竿率与浮标的调目和钓目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宝夫 《钓鱼》2004,(9):12-12
钓友们凑在一块聊钓经,一聊三句话不离鱼路,可见鱼路之“大”,有人称鱼路为垂钓的“纲“(路线问题),渔具为垂钓的“目“(策略问题),纲举目张,可见鱼路之“重”。拿我这个“老钓“来说,钓龄青年时,把鱼路比作神秘路途。钓龄中年时,看鱼路犹如雾里看花,到钓龄老年时,识鱼路也并不是路路通,可见鱼路之“深”。  相似文献   

18.
范宁 《钓鱼》2004,(20):7-8
2004年10月8日,时隔两年的第二届“光威钓王杯”总决赛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圆满落幕,北京钓手张晶以8场比赛积295分的优异成绩加冕第二届“光威钓王”的桂冠。至此,中国钓坛的第9位“钓王”级人物终于诞生了。  相似文献   

19.
“一箭双雕”“一石二鸟”“一举两得”这样的成语和故事,大家一定都听得很多了,但在钓鱼中,一钩钓俩,可能就不大听说了,一般来说,一竿钓俩,不管大小,也还是经常遇见的。特别是近年来所流行的台湾双钩钓法,一竿钓俩,真是不足为奇。但是,我  相似文献   

20.
王跃进 《钓鱼》2007,(6X):25-25
一般来讲,钓新鱼、钓小鱼钓组灵敏点好;钓猾鱼、钓大鱼应迟钝些。其实新鱼、小鱼因没有上当吃亏的经验,钓手在垂钓时只要把钓组弄个八九不离十就行,但猾鱼、大鱼久经沙场,九死一生,而谨慎多疑,所以在垂钓时钓手就应当在“鱼”身上多费点心思了,投其所好,欲擒故纵,总之是要减少疑惑,丧失警惕,让其“吃一堑”的记忆库里找不到能引起警觉的“存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