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推波助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顿悟点”,合理地整合教材内容,调整自己设计的方案,使学生的探索,研究向纵深发展。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课时,师:“你们想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吗?”  相似文献   

2.
何为阅读感悟 ?广泛地讲 ,我认为就是读者结合自己的经历、阅历对阅读对象的感知、领会、顿悟 ,进而产生质疑、联想、想象。阅读感悟在学生生活中随时都存在 ,可是非常遗憾的是我们不少时候并未重视这种感悟 ,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最活跃 ,最有效的创造性思维来训练学生。当今语文教学中提得最多、最响的一个口号是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认为阅读感悟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阅读感悟体现了个性 ,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生活体验 ,有自己的知识阅历 ,有自己的人生感受 ,有自己的思想观念 ,对一篇文…  相似文献   

3.
感悟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阅读、观察、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知识自悟、顿悟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感悟教学就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没有感悟就没有政治课。那么,高中政治课如何实施感悟教学呢?我认为,应让学生在回归生活中感悟,在真情实境中感悟。  相似文献   

4.
巩少华 《课外阅读》2011,(11):315-315
“顿悟”是地球上最美妙最神奇的思维之花,是激发人类潜能的智慧源泉。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顿悟”不仅利于进一步体现汉语本身具有的感悟性特征,更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悟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增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人格的发展和完善。“顿悟”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灵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定要为学生顿悟的激发与生成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其实语言是要借助于阅读的.所以我们要注重数学阅读。但是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却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学生根本不读,教师也很少能适时地引导学生阅读,大多数人认为阅读和数学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但是近几年来.数学中考试题中有一些是要借助于思考理解才能很好地完成.所以就出现了学生看不懂题目,无法答题的情况。针对这种现状,我粗略地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感悟式教学”以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为前提。以刨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思考解破疑惑为关键.以获得顿悟为目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基于文本的教学,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读懂。文本。是进行感悟式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刨设种种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由此开始产生听讲的兴趣、想说的欲望、合作探究的心情.为。有感而悟“打下基础:或通过巧妙的澡堂设计,让学生在阅读、思考、  相似文献   

7.
我们乡里有几句顺口溜:“上大人,孔乙己,说别人,想自己。”请别小看这几句话,它告诉了人们一个大道理:“说别人”要结合“想自己”,光说别人而不想自己是没有长进的。想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多数情况是在“说别人”,而没有好好引导学生“想自己”。要想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要求学生在“说别人”的时刻得“想自己”,而且可以借助故事引导学生先“想自己”,再“说别人”。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什么是阅读?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这里说的都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什么叫创造性阅读?俄国诗人克里雅日宁说:“读书有三种: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他说的第三种阅读,就是读出了新意,超越了文章本身,探索和发现出书中没有说的新答案,这就是创造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特点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读懂到…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优化方法、提高能力方面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而对新的形势必须进行不断的创新。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而笔者就优化方法、提高能力,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就优化方法,提高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袁见奇 《云南教育》2002,(10):25-26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非常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阅读的质量和数量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我们要大力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使小学语文教学适应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一、爱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阅读兴趣是认识、情感和行为对阅读的倾向。只有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才会对阅读产生认识和情感的共鸣,这是推动学生阅读的直接动力,这种动力能使学生把阅读看作是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新大纲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有浓厚的兴趣”,其落脚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动机,促使学生把阅读当作自己的事情,把阅读看作是…  相似文献   

13.
段毅 《湖南教育》2001,(5):25-25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看到,学生常常会对一些问题发出疑问,产生好奇心理。这是学生的剖新意识的萌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好奇心,没有异想天开,就没有创新:我们必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激励学生敢想、敢做。  相似文献   

14.
洪建友 《广西教育》2004,(6A):24-24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下面就优化方法,提高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不能进步,那么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没有希望。“创新能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为创造性而教”是当前教育界的共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兴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谈一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读书方法。2、巩固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两种方法,尝试运用新方法,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思考、感悟,归纳阅读中能有自己的见解的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概念,直接切入明确什么是自己的阅读见解。(我们每个人因生活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在阅读理解中的感受也不会完全一样,只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就是自己的见…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拥有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有人说:“积累是构建语文之塔的金砖。”的确,没有日积月累,就不会有学生深厚的语文功底。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重在教学生语文知识: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等,这些语文知识对语言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并不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必备基础。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没有学过语法修辞知识的人,完全可以凭着正确的语感使用母语阅读、说话和写作。而我们有多少语文基础知识得满分的学生却无法很好地运用自己的母语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交际、交流。这与我们传统语文教…  相似文献   

18.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谈起这个话题学生很是高兴。于是,我说:“每年的这一天你都过一次生日吗?赶快算算从出生的那一年开始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中的顿悟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一情境的激发而对某知识的理解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经过自己长时间的思考没有领会的某个环节突然得到解决的思维过程。顿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数学教学中该如何激发学生的顿悟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句话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应以“读”为主线,着眼于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阅读指导呢?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多年的低段语文教学的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