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乡土大地历来是中国现当代作家创作不息的源泉,在这些以理性精神观照乡土社会的作家中,笔者选取了萧红的《呼兰河传》和王安忆的《小鲍庄》进行对照解读,以"坐稳了奴隶的时代"的乡村书写、"乡土美"的诗画建构、童养媳的不同命运和生命亮色的恒与逝四个方面为切入点,力图从时间维度探寻乡村社会的恒与变,作家关注点的同与异等现实问题,以对具体文本的拆解分析探讨现、当代文学中乡土叙事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
风景描写历来是乡土文学艺术魅力的重要构成,乡土散文亦不例外。1980年代以降的乡土散文中的风景描写出现了与1930年代迥乎不同的艺术风貌,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风景"的呈现因"行走"方式而改变,归根结底是因作家的心灵视野与感悟方式而改变;对"风景"的陈述、议论代替了对风景的感觉、体悟,导致了风景描写的理念化;在本质层面上,乡土散文中的风景描写的弱化、异化意味着乡土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变化,乡土风景从散文家的精神同一体异化为了散文家的沉思"对象"。  相似文献   

3.
空间形式蕴含了丰富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揭示文学作品的美学内涵与情感表达,而且可以揭示个体作家的精神追求和文学选择.中国现代乡土散文在叙述时间上有怀旧与纪实的差异;在情感表达上,有恋土与厌乡的区别;在美学表现上,有自然美与农家苦的矛盾.现代乡土散文在空间形式表现方面也具有独特内涵,中国现代作家紧跟时代的变化,突出了个人主义、诗性思维与爱国主义在乡土空间叙述中的作用,使乡土散文的空间形式经历了个体化、诗意化与国家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乡土散文中的写人散文 ,展现了乡土世界里各色人物。作家以主观的感情、客观的笔调、陌生化的手法 ,突出乡土人物形象 ,使乡土人物反映了作家对乡土的记忆、经验和思考。其中运用的陌生化、怪诞等手法 ,更是这类散文所独擅 ,这些作品有助理解现代散文的艺术技巧及现代作家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5.
山水生辉风土有灵─-李广田散文风景描写浅探刘根货,申东彦李广田是一位在三十年代就"把散文当作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而且"特别注重于提高散文的艺术性" ̄①的作家。他的散文钟情于乡土风光、田园情趣的描绘,是一种使人在纯朴中见出华美与真实的诗人的散文。由于...  相似文献   

6.
审美理想主义与乡村散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诗文审美文化即乐感文化,是审美理想主义滋生形成的土壤和基础。这种审美理想主义对我国现当代散文特别是“乡村散文”创作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其影响之所以至今余绪不断,也与“另一部分作家”对“另一种文章”的迷恋和寻找有关。欲振兴“乡村散文”创作,必得要糅入“杂感文”的“否定性”因子,如此,“乡村散文”创作才有生机和潜力。  相似文献   

7.
新乡土散文最早出现在一批从农村到现代都市打工作家的笔下,用带有忧伤的话语,给读者书写那些遥远而沉重的乡村纪事,对传统的乡土散文而言,是一种颠覆性的写作。新乡土散文以原生态的方式,真实地展示了在工业文明语境下古老的农业文明的渐次萎缩,乡野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与污染,以及卑微人物的人性扭曲等各种触目惊心的乡村变异景象,打破了传统乡土散文永恒不变的田园牧歌的神话,带给读者不再是美文的艺术享受,而是对乡村未来命运的忧思与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孙犁的短篇小说中对妇女形象的描写,表现了后方人民崭新的精神面貌,为现代学注入新的内容,在中国现当代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创作达到了乡土学的高峰。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和李乐薇,都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史上那种自觉追求散文纯美的作家,从意境到文字都具有优柔婉约之美。但从结构、表达、文体三个角度细勘两家极具代表意义的作品,不难发现朱自清更具中国散文传统的美学风范,精雕细琢而曲折有致;李乐薇则给传统散文注进了现代意识,空灵秀逸而情采飞扬。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的描写雪景的诗文中,现代作家鲁彦的《雪》可算是一篇很有特色的优美散文。  相似文献   

11.
吟咏孙子与《孙子兵法》的诗词曲赋,既有只言片语,也有长篇宏论。这些诗词曲赋出自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个人情感。有的诞生于承平之世,有的诞生于战乱之际,有的创作于武科应试之际,有的创作于友人送别之际,有的是对不良风气的讥刺,有的是孙氏后裔对祖先的凭吊。这些诗词曲赋主要表达了四种不同情怀:一是对孙子治兵才能的夸赞,二是对孙子兵学思想的赞叹,三是以孙子风格创作、品评诗作,四是对孙子历史遗迹所发的幽思。这些诗词曲赋分散在史书、小说、文集、诗集、剧曲、画作、碑刻中,而它们的作者又出身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因此,这些诗词曲赋不仅提升了孙子的社会知名度,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孙子兵法》向更为广泛的社会领域传播。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商洛杂文作家屈超耘在杂文创作理论上有所建树,其杂文创作题材和创作风格有所拓展,其主要艺术特色是语和意深,细微精警;说古论今,史质文衣;形象说理,姿态横生.  相似文献   

13.
明清小说作者绝大多数都对八股文十分熟悉,甚至形成了八股的惯性思维。当他们从八股文领域转移到小说领域时,这种八股笔法和惯性思维也随之融入了小说创作。比照明清小说与八股文可以发现,小说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融汇了诸种八股文要素,他们在小说中用大量篇幅讲谈八股文写作技巧,对八股文破题、文风以及各种写作方法都有涉及,使小说俨然成为一部八股文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14.
宗璞《风庐散选》的内容和艺术风格都很有特点,她的悼亡伤逝散、游记散和随笔散的“真情”,以及典雅雍容风格和精致灵动的语言特点都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5.
文章五境界     
准确明白是为文的基本境界,生动形象、简洁凝练、质朴自然是较高境界,创新出彩则是更高境界。文章境界不高主要表现为内容空疏,陈言老调多,空话套话多;盲目求长,烦冗拖沓;创新不足,甘于平庸。文章境界的提升,取决于多种因素,诸如文字功底、写作技巧、生活阅历、学养程度、情感状态、性格气质、志向追求等。古往今来的好文章,无一不是博采众长而又独辟蹊径,实事求是而又巧于表达,厚积薄发而又千锤百炼,真情实理而又善美兼具。  相似文献   

16.
由新闻基本理论入手,从真实性、时效性、典型性、传播性等方面阐发鲁迅杂文的新闻价值,分析其杂文的时代特性,挖掘其深层意义上对民意的提炼与表达。鲁迅杂文正是依靠其内在的新闻属性,通过揭露、批判为民众塑造现实可行的行为模式,从而改造存在于一般国民中的劣根性。这种改造,显示出鲁迅杂文的广阔性与深邃性。  相似文献   

17.
日本作家德富芦花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社会小说作家,芦花以小说《不如归》一跃成名,而后又发表《黑潮》等多篇小说、散文集和散文等,一时备受关注,其散文集曾多次被日本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引用。《黑潮》是芦花的长篇代表作品,是受到托尔斯泰影响后创作的,作品批判了政府的腐败,表达了对农民及妇女的同情,表现了很强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论说》可谓是中国古典论文写作理论之集大成者,篇中的许多观点对今天的学术论文写作有着非常丰富的指导价值。本文从弥纶群言与辨正然否、师心独见、时利而义贞与飞文敏以济辞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文心雕龙·论说》对现代学术论文写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归有光的散文,相较于前代和同时代的散文家的作品,出现了很多新变因素,如:受心学的影响而将描写生活琐事的题材引入用以载道的古文中;体制日趋短小灵活,在文中突出了情、真、趣的审美特质。而这些新变因素,或直接影响了晚明小品文,或者由于历史的必然趋势,而在晚明小品文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由归有光的散文到晚明小品文,反映了传统散文的转向与自我突破,对颠覆古典审美理想,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散文史上,萧红的散文中蕴含着丰富的“青春主题”。萧红的散文站在女性立场上,用独特而率真的青春笔触,展示了女性青春坎坷的成长之路和现代女性青春复杂而悲凉的内心世界。萧红富有才情而又饱含感伤的散文使读者感悟到作者当时的青春生命状态,也为我们认识和研究那个时代的青春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文学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