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化广播改革促进事业发展陈文炳广播改革,转眼十年。无论从全国广播界还是我们上海电台看,在邓小平南巡讲话指引下,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两个根本性转变”方面,广播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果,推动了广播事业的发展和繁荣。随着广播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广播改...  相似文献   

2.
刘伟  刘进 《中国广播》2006,(3):48-50
上个世纪80年代、以珠江经济电台为先锋,全国各地经济电台纷纷闪亮登场.并带动了其他系列台的成长,广播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进入新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发现.这种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还不到位.系列台往往名不副实.很难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因此.广播的改革亟待进一步深化,作为当年媒体改革弄潮儿的经济广播.应该充分认识面临的挑战,正确理解频率专业化定位,扬经济广播之优势,做实“三贴近”.再造“亲民度”,打造经济广播专业化新品牌。  相似文献   

3.
2003年是广播发展年。我们希望缘起于“2003(北京)广播发展论坛”的五篇文章,能为本刊的广播发展年的研讨,划一个圆满的句号。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为积极配合广电总局的广播发展年的工作部署,推动中国广播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先后在“聚焦”、“专论”、“决策者说”、“创新与发展”等重点栏目中,发表了近60篇文章,为广播改革建言献策。当读者看到这一期杂志的时候,2003年即将匆匆过去。明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关注广播媒体的发展趋势和改革进程,将一如既往地奉献专家、学者在这一领域的最新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当前,网络传媒迅速崛起,给传统传媒带来了猛烈冲击。这既给广播提出新的挑战,也给广播的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在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前,广播人要奋起改革,迎难而进,振兴广播,创造未来,以无愧于我们的时代! 湖北电台2000年的改革归纳起来就是两句话:“一改革三配套,两个效益两个满意”。 (一)“一改革”,就是以新闻改革为中心。新闻宣传怎么改?具体来说就是:“一快二近三深四特色”。 ──“快”,就是新闻求新,讲求时效。广播新闻生产的过程相对其它传媒而言较为简便。要充分发挥广播的这一特点,在求“快”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5.
广播在几度消沉之后近几年焕发出全新的生机和活力,应该说完全是得益于广播改革。而在我们维护、完善、发展前一阶段广播改革成果的关键时刻,提出“讲政治”“政治家办台”的要求,可谓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我国各行各业,包括广播业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03年我国新闻领域出现了一些变化,媒体变革的大趋势已经呈现出锐不可当之势。当一切悄悄发生的时候,也许我们还未曾留意,广播变革的帷幕实际上就已经拉开了。这主要表现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指导思想为深化新闻改革指明了方向;以“发展”成  相似文献   

7.
钱笑 《新闻知识》2005,(11):94-95
上世纪80年代,由于电视普及的冲击,广播媒介曾一度走入低谷。在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1983年的第十一次广播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提出了“坚持自己走路”的方针和“四级办广播”的发展战略,1986年的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开播拉开了我国广播改革的序幕,出现了广播发展中的“直播热”、“主持人热”、“板块热”、“热线电话热”等新气象,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广播改革之路王锋在80至90年代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的广播事业空前发展,走过了一段日渐辉煌的改革之路。广播改革和发展的这十几年可以说是中国广播事业最引人注目的“黄金时期”。回顾这十几年广播改革走过的道路,对推动广播事业的深化改革和更...  相似文献   

9.
在“广播热”中,广播新闻的改革也加快了步伐,新闻台、正点新闻、透视性新闻、新闻节目主持人等纷纷“登台”,方兴未艾。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是要研究广播新闻的规律,探析其改革的走向,以进一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充分发挥广播新闻的信息服务和舆论引导功能。这里,笔者就观察、思考所获得的一些想法,说说城市台广播新闻改革的大体走向。  相似文献   

10.
频率专业化--广播与时俱进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珠江模式“在改革开放加速推进,社会生活急剧变革,香港广播咄咄逼人的形势中诞生,不仅振兴了广东广播,推动了中国广播改革,而且更加昭示我们:广播必须与时代同步,与时代俱进。  相似文献   

11.
石磊 《视听界》2002,(1):35-35
从90年代初,南京电台、电视台成为南京市首批分配制度改革试点,试行“工效挂钩”和“岗位工资制”,至今它已涵盖江苏广播影视系统所有单位。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与兄弟省市、特别是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先进省市相比,江苏各级广播影视系统的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与差距,需要我们加速改革进程,迎头赶上。一、转变观念,加快分配制度改革进程。我们要从富“才”兴  相似文献   

12.
创新广播理念 塑造广播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彬 《中国广播》2005,(11):18-20
谈到广播改革与创新,我有一个观点,就是中国广播的“稿件时代”即将或已经被“栏目时代”所取代。所谓广播的“稿件时代”是指在传统广播理念指导下做广播的时代。这种传统的广播理念着重强调稿件在广播节目中的突出作用,强化稿件为主的节目形态和播报式的语言表现形态。所谓“栏目时代”是指在现代广播理论指导下做广播的时代。这种现代理念着重强调的是栏目在广播竞争中的基础地位与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广播改革的不断深入,“广播的伴随性”这一广播的特点越来越被广播界同仁所认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涌动于全国各地的广播改革潮,激起了全国各地的广播热。如何保持广播在日益激烈的新闻媒体竞争中处于一种最佳生态?广播改革必须深入,唯有深入,改革给广播带来的新生才可能得以巩固,广播之“热”才可能成为一种恒久的魅力。 那么,广播改革如何深化呢?我们认为,广播改革的深化,最重要的是广播改革者们要确立三种意识。 一、确立特色意识。 广播改革的深入,应该以显示特色为目标。这个特色是指办台特色及节目特色。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条件的广播改革,其深入要立足自己的实际,使电台的构架、规模更贴近实际,节目设置及播出形式更符合当地听众的需求和意愿,从而使电台成为“这一个”。个性,是个体存在的依据,简单的重复等于灭亡。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条件的广播改革,如果漠视个性,只求同一,不切实际地照搬他人办台模式及节目套数,那也只能是一时片刻的“哄动”。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何光一次充满探索精神的研讨会为期三天的“中国广播改革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已按预定计划完成任务,今天下午就要结束了。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是:总结以珠江经济台为主的我国广播改革的经验,分析我国广播业面临的挑战,探讨广播改革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6.
杨正泉同志的著作——《我与广播》,不久前由沈阳出版社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杨正泉同志原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1993年4月调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本书是作者在中央台对年间业务研究和工作经验的总结.全书分“理论探讨”、“业务研究”、“改革实践”、“报道纪实”、“历史回顾”五部分,对广播工作的性质、任务、规律与特点以及广播宣传艺术、广播工作者的使命等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论述和探讨。本书以较大篇幅论述了广播宣传改革问题,也记录下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所走过的…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广播经历了艰难改革阵痛,重新走上复兴之路时,才终于明白了“市场不相信眼泪”这一真理。天降大任于广播的第一个磨难,就是叫传统广播向市场低头,领悟到“市场占有率”才是广播生命与尊严的根本所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广东省广播电视协会、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协办,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中国广播电视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中国广播改革20年高端论坛”在广东广播中心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中国广播改革20年”。在论坛上演讲的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著名学者,也有来自全国各地业界的领导。会议回顾了从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成立以来,中国广播改革2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分析了“珠江模式”的核心价值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探讨了广播在新时期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9.
改革节目,拓宽领域是搞好通联工作的前提。近几年,为适应方兴未艾的改革大潮,我们在坚持每天集中办好10分钟的“本县新闻”节目的同时,对每天20分钟自办专题节旧进行了三次重大改革。将原来每周的“各条战线”、“大众科学”、“对农广播”三个专题,每专题设置两次,现改革为每周的“各条战线”、“理论学习”、“信息与服务”、”大众科学”、“对农广播”、“法制园地”六个专题,每周循环一次。在改革大  相似文献   

20.
王丹 《新闻传播》2005,(3):42-43
2004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NR)第一套节目正式改版,开始以“中国之声”的名号自称。除了名称之外,其形式、内容及板块设置等方面也作了全方位的调整,可以说是为CNR的改革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这一系列“新面孔”使广播媒介的潜质浮出水面,我们没必要再围着“广播能否生存”的问题打转转,而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在现代科技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