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使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大打折扣。丰富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方式改革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势在必行。文章就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改革的多种发展趋势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成功学"和"思想道德修养"是培养高品质、高素质的社会成功人士服务的教育,但两者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上的差异,导致了教育效果的明显差距.文章就"成功学"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结合与渗透,为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了自己的探索与设想.  相似文献   

3.
增强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今,高等教育改革,从宏观到微观,从体制到教学不断深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教学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主渠道,把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注入教学过程,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全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生动的、双向的、探索的、研讨的过程中主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从而提升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原因,社会环境中存在负面影响和消极因素,造成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传输的道德价值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导致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存在追多的问题。因此,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整体教育效果就成了核心问题。下面我们就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创新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之一.如何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本文试图探索应用专题学习网站辅助教学的方法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之一.如何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本文试图探索应用专题学习网站辅助教学的方法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信息网络化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便利的条件。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以专题为导向建立教育信息平台,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切入点,以学生主体性参与的自我教育为目标展开研究性学习,探索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模式,提高其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人格魅力:为人师者威信之所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高校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要想教有成校,为人师的思想道德修养事关重要,古人曰:“正人先正己”。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以良好的人格魅力为手段,在学生心目中建立威信,而后才能顺利地去完成自己的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9.
本从分析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课程性质和特点入手,阐述了思想道德修养课实践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新时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课实践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合理的实践内容体系,突出课堂教学实践性,强化修养课的课外实践,改革修养课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等加强实践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对大、中专学生进行崇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和重要渠道。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搞好课程设计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应对“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设计及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目前形势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重点论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必要性及方法,旨在为高等院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教育改革大背景下,湖北文理学院提出“211”人才培养模式,应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顺利实现教育内容与对象的对接、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具体实际的对接、思政课与专业素质课的对接,贯彻学科交叉、大类培养、淡化专业、增强交互、鼓励创新等思政课改革理念,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规划、教学方法手段改革、课程建设、能力素质考评等方面实施全方位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基础性、通用性的富有地方特色的高校思政理论教学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在应用型高校开展课程思政,以"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正成为目前课程教学改革的共识。文章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视角,以《光电子学》课程为例,结合专业和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当中,以实现在对学生知识传授过程中价值观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4.
在产教融合整体推进下,创新创业、思政教育、信息技术等元素已经演化为教育教学的新常态,推动专业课程改革向多元混合方向发展。以管理学课程为例,基于在线开放课程,打造"2+3+3"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产教深入融合于课堂教学,打造活力课堂,实现学生个性化教育,探寻专业课程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在思政课教学中培育高职生的人文素养,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政课改革的内在驱动。作为思政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思政教育中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式,满足高职生人文关怀和全面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高职生人文素养的实质性生长。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网技术与高校教育的深入融合,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运用移动智能端来辅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优势明显。为此,针对移动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即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重建教学考核的评价标准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要以"高举旗帜、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知行合一"为指导思想,以"加强德育基地建设"为突破点,以"改革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为重点,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为途径,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在改革实践中要坚持"两个课堂三个融合":第一课堂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第二课堂为课外德育教育爱国教育等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课内与课外相融合,校内与校外相融合。通过实践该教学改革模式,培养出一大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职业实践技能强的大学生,受到社会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大多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尚未形成主体性教育的主流思想。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发展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教育。这既是反思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进步、社会变革、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改革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机器人学”作为机器人专业的核心课程,探索课程思政教育在“机器人学”课程中的应用,对于构建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领域相关专业全过程育人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以“机器人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中心,从育人的角度讨论课程价值,通过整理课程知识点,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为一体,实现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学模式得以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的实施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船艇电气设备及系统课程的教学为例,通过分析在专业课程领域内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从加强教员的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学员自豪感、提高职业素养及丰富教学模式等方面探索在电气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以期为其他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