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荒漠化问题是目前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青海省是全国荒漠化面积较大,荒漠化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搞好防沙治沙工作,遏制土地荒漠化,是摆在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特别是防沙治沙重点地区干部群众面前的首要工作。荒漠化治理要认真贯彻实施《防沙治沙法》,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加强部门协调,大力宣传,认真开展荒漠化普查工作,建立和完善监测报告制度,增加科技投入,稳妥地发展沙产业,合理开发生态旅游业,利用大工程带动防沙治沙工作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奈曼旗地处科尔沁沙地腹部,山沙两区面积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85%以上,生态区位极其重要。多年来,旗委、政府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立旗之本,兴旗之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来抓,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旗战略,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林业生态建设,同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实施以来,全旗林业生态建设和治沙治山综合治理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全旗人工造林每年以20万亩,综合治沙治山以30万亩以上速度推…  相似文献   

3.
从2005年4月到10月,与内蒙古日报社共同完成的《共筑北疆绿色屏障巡礼》,是自治区林业厅今年“林业生态建设系列宣传报道活动”工作策划的一部分。内蒙古日报投入精干的蒙汉语采编人员,在连续半年多的时间里,分成几个采访组,由一名副社长带队,深入12个盟市,行程上万公里。报社专门开设专栏,配合通讯、特写、消息、专访、专题报道等不同形式采写编发了上百篇各类反映内蒙古林业生态建设、全社会防沙治沙、农牧民改变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使国家增绿、企业增收、农牧民致富的激荡人心的伟大过程。与此同时,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内蒙古电视台及…  相似文献   

4.
和田地区是我国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分布大区,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流沙入侵带。这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态系统构成了很大威胁。随着沙产业概念提出和部分地区大力发展沙产业,在和田地区也建立了一部分与沙产业有关的产业和产业链,这对和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主要是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和田地区沙产业的发展进行初步分析,根据和田地区沙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沙产业的一系列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防沙治沙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代治沙人在治沙精神引领下接续奋斗,为我国荒漠化治理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以"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例,融入治沙相关内容,在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弘扬治沙精神。  相似文献   

6.
新疆有着中国第一、第二大沙漠,沙漠面积81.5km^2。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新疆地区的沙漠化、草地退化、土壤盐渍化等问题突出。近几年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生态建设。多年来,新疆在防沙治沙实践中也摸索出许多成功的模式。其中耐干旱植物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
发展和田地区的沙产业归根到底就是对林业的发展,林业在沙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了不可代替的重要指导作用,林业与沙产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比例关系。因此本文主要以和田地区林业为例,讨论了林业发展的现状,沙产业的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国家林业局公布,“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启动实施六项林业科技工程,即生态建设与生态安全科技工程、林业生物技术与良种培育科技工程、森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丁程、林业生物产业发展科技工程、数字林业科技工程、林业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工程。数字林业科技工程是六项林业科技工程之一,该工程的目标是: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以下简称3S)等信息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为主体,建立林业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国家数字林业应用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阳春市转变林业经营理念,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加大林业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林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齐头并进,森林资源快速增长,林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着森林资源管护难度增加,林地流转不规范等问题。为促进阳春市林业发展,巩固好林业生态县成果,建议成立林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大资源培育力度,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和山林纠纷调处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黄伟 《留学生》2011,(12):34-35
提升设计能力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产业升级、实施知识经济的国家战略的关键所在。中国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已把加快发展设计服务业放在了显著位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主要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并正在研究拟订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荒漠化土地占地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而中国是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基于赤峰市几十年防沙治沙实践经验与研究基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防沙治沙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工作,全面梳理了赤峰市防沙治沙技术集成,提炼了机械沙障治沙、复合沙障治沙、封育基础上人工促进修复、人工造林种草治沙、沙生植被可持续经营五种模式,对于优化和指导沙地治理,促进沙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治黄科技信息》2006,(4):22-23
宁夏中卫市加强湿地保护推动防沙治沙调查。 宁夏中卫市号称西风口,是中国的三大风口之一,风大沙多,气候干燥,为风沙危害严重地区。中卫市在干旱条件下统筹水资源保护和恢复湿地,在防止沙漠侵蚀、减缓沙尘暴、防止农牧区土地沙化、维护农牧业生产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老百姓把这种利用湿地阻挡“沙魔”的治沙方法称为“水治”。  相似文献   

13.
《职教论坛》2006,(1S):41-41
根据规划.江苏省“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并从三个方面体现集约化发展的态势。一是以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和苏州国阮教育园区为代表,几所或十几所职业院校集群式发展,教育资源进一步共享和互补。  相似文献   

14.
我国西北地区的落后现状是地理性分配和政策性分配的结果.在经济开发中,只有把经济建设、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融为一体,寓经济建设于生态建设之中,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西北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国家的政策设计是影响西北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在适当的政策设计下,才能促进生态建设的产业化,达到"治沙"与"治穷"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抓紧环京津生态圈工程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防沙治沙工作的有关指示,遏制北京及周边地区土地沙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08,(11):1-1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把科学发展理念落实到“十一五”规划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于2007年10月正式启动了“十一五”  相似文献   

17.
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是呼伦贝尔市各族群众安身立命的头等大事,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首要政治任务。本文对陈巴尔虎旗草原退化、沙化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提出防沙治沙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为原则,实行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为主体的有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甘肃省林业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坚持生态建设和改善民生并重的林业发展理念,努力探索形式多样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生态建设机制,构建科技支撑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林业发展道路,林业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受历史、自然、现实等多种因素影响,甘肃特色林业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针对当前甘肃省特色林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矛盾与困难,建议进一步转变林业发展观念,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生态与民生兼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9.
天下纵览     
高平 《高中生之友》2023,(22):10-11
<正>我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防沙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033万公顷,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初步建立了法治、工程、考核、政策、科技推广、调查监测等体系,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人民日报》2023年6月18日)点评我国是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通过持续系统治理,当前荒漠化、沙化土地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态势。沙化土地持续得到治理,既美化了环境,又造福了人民。  相似文献   

20.
丁同朝 《考试周刊》2012,(22):14-14
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新世纪我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2005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做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报告,指出:各级政府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要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