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继艳 《新教师》2023,(1):76-77
<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着眼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思想品德的培养,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材之中、教学过程之中。而地方红色资源是宝贵的文化遗存,它分布于各个地方,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地方红色资源,将地方红色资源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让学生从小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巩固学生红色革命意识与爱国情怀,强化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红色资源”是党和国家的珍贵财富,它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程中所形成的革命遗迹、文物、制度、精神、信念、品质等物质与精神层面上的形态总和。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让红色文化在学生心中“活起来”,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根本要求与目标。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并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丰富教学内涵,助力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3.
郑志源 《天津教育》2023,(31):132-134
<正>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全面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县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具体策略,已经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全面丰富课程教学内涵、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和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培养的主动选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全面重视课堂教学与县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合的探索工作,以助力学生更好地发展。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县域红色文化资源的意义和具体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品质与行为的重要课程,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红色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红色资源时,要遵循真实性原则、目的性原则、适度性原则。要注重借助红色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立足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巧用红色资源,强化课本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对红色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渗透意义进行分析,提出红色文化基础上小学思品教学中的有效措施.力求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活动、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开展案例教学等方式,使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引导、感化与激励作用,为思品教学提供新资源,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包括图书、音像资料、数字化资源以及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案例。“家国情怀”教育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内容。教学用真实的乡土资源,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精选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强化学生政治认同,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社会价值体认。本文从实践角度谈一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孕育的思想观念和伟大精神,对于新时代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和高尚人格具有鲜明的指引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充分发挥党史的育人功能,积极探索党史学习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融合路径,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提炼时代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涵养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8.
李绍燕 《亚太教育》2023,(17):108-110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基因,是塑造时代新人的重要资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课程育人为导向,与红色文化具有的育人功能不谋而合。因此,红色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合教育具有坚实的基础,共同发挥着育人作用。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立足教学内容,探寻融合教育支点;创设融合环境,营造融合教育氛围;设计校本活动,丰富融合教育体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强化融合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红色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红色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还可以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及共产主义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此,文章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红色文化的意义和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可以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大别山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引领先进文化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功能。结合高校所在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中让学生从红色故事中产生心灵震撼,激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通过多种途径把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实现讲、听、看、谈、做五位一体。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将大别山红色文化与课程内容有机衔接,探讨教育价值和实现路径,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革命战争时期,红色文化产生,并且其在改革开放中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优良的精神风貌,是21世纪最具代表的文化景观.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积极应用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牺牲奉献精神,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2.
林巧静 《成才之路》2022,(2):127-129
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的主要渠道,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用红色文化,可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丰富教学载体.在具体教学...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重要进展,红色基因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如何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在教学中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群体,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并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红色基因教育的基本路径,以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革命文化是构筑中华文化的红色基因,蕴含着丰富和厚重的历史内涵。它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最好资源。将革命文化资源有机融入道德与法治课,不但可以增强课程的思想性,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抓手。要充分发挥革命文化资源的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作用,就必须基于教学目标围绕单元主线做好学科融合,丰富和深化革命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5.
红色校友文化资源是在特殊历史进程中形成独特育人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风范和伟大的革命精神。红色校友文化资源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是新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对于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开智 《甘肃教育》2024,(2):96-100
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教育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正确意识、观念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德育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中,树立“大思政”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质,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重点。文章结合相关教学实践,探究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德育资源,通过多方面课程资源整合,从而更好地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育价值的实现,以此对相关工作实践进行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方叶兰  杨佳思 《教师》2023,(10):3-5
近年来,红色文化和思政课程备受关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富有地域特色的湖湘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可以正确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念,但目前与此相关的研究较为有限。文章作者以“走进肖劲光故居,探访人民海军发展历程”为例,剖析教学实践课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探讨湖湘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中学是学生心理与生理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十分重要。道德与法治作为中学时期的重要科目,在培养与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渗透法治教育,需要选择合适的着眼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有鉴于此,本文分析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中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渗透法治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素养。  相似文献   

19.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公民意识和技能的重要时期,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从个人品德、国家认同、文化自信、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呈现了丰富的公民教育内容.运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开展公民教育时,教师应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挖掘生活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应合理选择教学策略,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教学过程中应基于学生经验,以学习活动为核心,深化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植根于学生的生活,教学的内容必须接地气,必须和儿童的生活世界紧密相连,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闽南文化是闽南地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感受的生活文化、地方文化,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闽南文化蕴含着浓厚的文化魅力、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教育内涵,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的一部分。从闽南饮食文化、名胜文化、民间艺术、节日文化这四方面入手,浅谈如何利用闽南文化来浸润道德与法治课程,让课堂教育的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