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梳理国内农民画研究现状,文章以2011—2021年中国知网收录的“农民画”期刊文献1 482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绘制出二十年来国内农民画研究的作者合作图谱、机构合作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时区图谱和时间线图谱等,分析得出国内农民画研究的合作情况、研究主题、发展阶段和未来趋势,进一步将国内农民画研究归纳为基础理论与基本概念、农民画发展、传承与保护、区域性农民画研究、农民画艺术特色研究、农民画与乡村振兴等六大类和萌芽式发展期(2000年之前)、内涵式发展时期(2001—2011)、外延式发展时期(2012—2021)等三个主要发展阶段,达到了以图识“画”的目的,为农民画研究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教育帮扶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职业教育帮扶是乡村教育振兴的主要内容,更是教育振兴乡村的重要载体。在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新时期,研究职业教育帮扶振兴乡村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文章以黔S学校为个案,分析该校围绕区域社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设置专业群、精准招收及帮扶弱势群体及家庭经济困难等农村特殊困难学生、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乡村产业振兴应用型人才、促进教育振兴乡村的经验。个案实践创新的社会主体参与帮扶,“智志双扶”帮扶方式方法以及招生、助学和专业培养一体化帮扶路径等职业教育帮扶振兴乡村模式,对我国乡村教育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及国际减贫事业发展等都具有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发展是焕发乡村活力的重要支撑点。基于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文献,对前沿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有助于促进乡村生态发展更好地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近年来,乡村生态研究关键词呈现出“多点共现”的网状结构特点,前沿热点集中于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发展趋势则以绿色发展、生态振兴以及美丽乡村为主。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的历史任务,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而实现教育振兴,重在教师的引领、推动。本研究采用文献法与个案法,研究了乡村教师角色定位、本体性知识等专业发展的困境,整合了在乡村振兴导向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结合荆门案例提出了均衡资源配置、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内因性动力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希望能对新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乡村教育政策执行研究由关注政府行为的决策者作用转向强调执行者在政策执行中的适应性,再到关注执行者参与政策过程的复杂性与动态性。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四川省县域内乡村教育振兴的案例,发现乡村教育政策执行者作为有自身优势潜能的能动者,通过政府部门统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调发展,加强乡村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衔接与有效合作,形成乡村教育政策协同育人机制,激发乡村教育振兴政策宣传的积极性、多层次协商规划乡村教育振兴活动、乡村需求与乡村教育政策实施协调搭配、扩大乡村教育政策实施效力,使乡村教育振兴初步呈现出积极效果,进一步突破政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展望未来,乡村教育政策执行者能动参与乡村振兴的研究应立足我国乡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借鉴国外研究实践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6.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年度发文量、高产机构、核心作者群、研究热点主题等可视化分析,旨在厘清当前乡村振兴的研究现状、发展脉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导向。结果显示,乡村振兴研究成果迅速增加,乡村振兴学科研究较为固定,学科倾向较为明显,未形成核心作者群,未来需深化问题研究,加强各学者、机构、主题间的交流合作,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增强研究成果的衔接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历史文献法、多维比较法对20年来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方面的文献分析,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旅游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与意义、实现路径、影响效应及影响因素及机制等方面的经验,为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总体来看,国内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国外旅游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研究早于国内且成果丰硕,主要聚焦在乡村旅游内涵,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历程、政策机制、发展模式、效应影响等方面,并在旅游减贫、扶贫、脱贫方面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和经典案例分析。比较研究显示,国内旅游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研究在以下三方面有待深化和完善:(1)加大乡村旅游推动村寨发展的个案研究;(2)进一步厘清旅游产业关联与联动的机理;(3)加强对国外成功案例的剖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莆田学院学报》2019,(6):26-32
以中国知网收录的"乡村振兴"主题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议题研究的总体状况、研究热点及其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研判。结果表明乡村振兴的研究热度不断上升,研究议题不断深化,研究热点聚焦在农业现代化、乡村治理、精准扶贫、乡村旅游等4个领域。进一步总结与思考未来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以期为乡村振兴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国外2012-2022年的3 016篇核心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解读和分析国外乡村教育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聚类图,发现国外乡村教育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教师的培训与教师质量研究、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研究、乡村社区教育研究以及乡村教育政策与干预研究。相对于国内的乡村教育研究而言,分析了国外乡村教育研究对我国的乡村教育研究的一些启示:在研究视角方面,我国的乡村教育研究需从多角度出发,以拓宽研究广度和深度;在研究内容方面,我国的乡村教育研究需加强教师的培训与教师质量研究,加强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研究,加强乡村社区教育研究,加强乡村教育政策及干预研究;在研究方法运用方面,我国的乡村教育研究应强调个案研究、叙事研究与行动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以促进我国乡村教育研究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以融合多样态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支点,建设乡村研学基地并以此促进乡村振兴是有益的探索。研究认为,乡村研学基地能够以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促进乡村教育振兴,融入农村、面向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挖掘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助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振兴,凝聚社会力量协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与人才振兴。但乡村教育存在自身发展不足、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有限、乡村教师质量和稳定性有待提升、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缺位等问题。研究建议,应加大乡村教育支持力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教育与乡村深度融合,引领乡村教育特色化发展;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凝聚各方力量协同促进乡村振兴等,从而更好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乡村振兴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纵向推进,高职院校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依靠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嵌入性理论视角,从政策导向、战略导向和需求导向三个方面分析高职教育为乡村振兴赋能的动力机制,构建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结构性嵌入和关系性嵌入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该理论分析框架,探究提出填补结构洞节点和增加合作频度的嵌入策略,进而从涉农人才培养、乡村技术服务、乡村观念转变和乡村文明提升等四个角度提出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行动路径,为高职院校助推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引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化对我国社区教育研究的整体认识,以2001—2020年人大复印资料《成人教育学刊》转载的139篇社区教育论文为样本数据,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软件对社区教育研究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梳理了社区教育研究的论文的数量,源期刊的转载量、影响因子和所在地,核心作者数量、第一作者所在机构和作者合作关系,基金项目,研究方法等情况。基于此,运用SATI软件绘制了社区教育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发现《成人教育学刊》社区教育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社区教育政策研究、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研究、社区教育与治理、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及启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与社区教育、城市社区教育信息化和社区数字化学习等七个方面。展望未来,社区教育研究应进一步聚焦于新信息技术、乡村振兴战略和人口老龄化等主题,并注重加强科研合作、把握研究热点、拓宽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方法等,以推进社区教育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所收录的“主题”为“乡村治理”的833篇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显示,我国乡村治理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村民自治、三治融合和政策变迁。乡村治理研究的演进趋势表现为乡村治理主体的演变、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变、乡村治理内容的扩展。基于此,应夯实乡村治理理论基础,增强学界与实务界的合作,推动乡村治理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养老护理专业的需求,有必要探究现代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有效解决养老护理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本文采用文献查询法、问卷调查法、现场交流法等方法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并加以运用。经调查发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养老护理职业教育存在院校专业缺乏吸引力、缺乏养老护理人才的职业教育目标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影响下,养老护理专业人才有大量需求,研究提出通过构建符合乡村需求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及体系,解决养老护理职业教育问题,提高所需人才培养水平,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环境下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培训大量乡村振兴亟须人才,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在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其内在机理在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象、内容、方式与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内在契合性,其行动模式主要通过职业教育政策供给、校企合作、送教下乡、创新创业等举措高效助力乡村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办好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对于更有针对性地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系统全面的回顾和总结精准扶贫相关研究,选取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2014-2019) 555篇精准扶贫高水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量、学科研究领域、来源期刊、研究主体、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等进行共被引分析、共现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精准扶贫研究以人文社科领域为主,学者间合作网络较为成熟,但机构间合作较少,高质量研究团队较为缺乏,研究者持续发文能力不足,核心著者群仍有待形成;精准扶贫研究脉络清晰,研究内容集中在概念内涵、运行机制和实现路径三个方面;随着新时代改革开放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第三方评估、共同富裕等逐渐成为学者研究热点,精准扶贫研究越来越注重实际扶贫效果的考核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正处在实施的交汇期和关键期,面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不确定性因素,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事关民族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决策。本文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厘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关系,更好地推进两者的有效衔接,同时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乡村振兴现实梗阻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的优化策略提供参考,为乡村振兴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开展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发挥应有社会功能的有效策略,也是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途径。文章结合文献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切入点,分析二者的外在联系,进一步阐述高职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发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可有效加大农村招生规模,培育新型农业建设人员,推进乡村劳动者的道德和技能的全面发展,加强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从而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从宏观上看,乡村教育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子工程”和“支撑点”,对于破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夯实乡村人才振兴基础以及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文明乡风、推进建设教育强国等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值得反思的是,当前的乡村教育在价值追求、教育质量和教育内容等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瓶颈已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障碍。因此,要进一步塑造尊师重教良好家风,提高乡村受教育水平;积极树立爱农强农观念,追求乡村振兴大目标;统筹协调城乡教育发展,推进教育一体化进程,从而实现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双向耦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检索中国知网有关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相关核心期刊文献,利用Citespace5和Ucinet6进行可视化分析,同时对重点文献进行二次检索,分析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预测研究趋势。结果表明,核心期刊文献对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发展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对策的研究和改革路径的设计,同时对社会支持体系进行了广泛的分析。根据图谱预测,未来将继续对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背景下的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教育改革进行探讨,同时向着实践性、微观化、现代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