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范勇 《教师教育研究》2023,(5):67-74+28
青年教师作为乡村教育发展的新生代骨干力量,他们的稳定发展事关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以1332名乡村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学校支持对乡村青年教师离职意愿的影响机制,分析组织信任与教师组织认同在影响机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乡村学校对于青年教师的整体支持偏弱,乡村青年教师离职意愿较高;学校支持能显著降低教师离职意愿;组织信任与教师组织认同在学校支持与教师离职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降低乡村青年教师离职意愿,需要秉持尊重与关怀原则,充盈个体心境促使乡村教师“留得住”;推进赋“知”与赋能,优化制度环境保障乡村教师“教得好”;遵循信任与协同方式,营造信任文化情境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乡村教师感知组织支持与留岗意愿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本研究以6619名乡村教师为调查对象,构建一个被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结果发现,乡村教师感知组织支持对留岗意愿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和情感承诺在感知组织支持与留岗意愿之间兼具单独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工作投入调节了自我效能感与情感承诺在感知组织支持与留岗意愿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该模型强调了自我效能感、情感承诺、工作投入在提升乡村教师留岗意愿的作用,且支持了组织支持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在教育情境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如何激发乡村教师的留岗意愿,促使其建构乡村任教的理想图景,已成为推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乃至乡村振兴的重要议题之一.本研究基于2724份调查数据,采用量化分析方法探讨了工作家庭促进对乡村教师留岗意愿的影响机制,以及情感承诺和工作投入在两者关系间的链式中介效应.研究发现,乡村教师留岗意愿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工作促进家庭对留岗意愿具有显著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家庭促进工作对留岗意愿只具有显著的间接效应.在间接效应中,工作家庭促进分别通过三条路径间接影响乡村教师留岗意愿,即情感承诺、工作投入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为增强乡村教师留岗意愿,研究从资源投注、人文关注、动机倾注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的关系及情绪耗竭与职业承诺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425名福建省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压力和情绪耗竭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2)工作压力可显著正向预测离职倾向;(3)情绪耗竭在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间存在中介效应;(4)职业承诺在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间存在遮掩效应;(5)情绪耗竭—职业承诺在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之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合理安排教师工作任务、加强对教师的后勤保障以及加强教师培训的力度三个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乡村教师离职意向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分析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心理弹性对乡村教师离职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作满意度对乡村教师离职意向存在显著负影响,工作满意度对乡村教师职业认同存在显著正影响,职业认同对乡村教师离职意向存在显著负影响;职业认同在工作满意度与离职意向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工作满意度通过职业认同来间接影响乡村教师离职意向;心理弹性对职业认同与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心理弹性调节职业认同对乡村教师离职意向的间接影响。建议通过完善乡村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建构嵌入乡土教育的实践理性、健全乡村社会的心理服务体系、推进乡村教育的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来提升乡村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职业认同、心理弹性水平,实现乡村教师离职意向的危机化解与师资队伍建设的理性突破。  相似文献   

6.
蔺海沣  张智慧  赵敏 《教育研究》2021,42(8):142-159
以H省14市州1416名乡村青年教师为调查对象,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探索学校组织文化对乡村青年教师留岗意愿的影响机制,以及乡村青年教师组织承诺在影响机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整体偏弱,青年教师留岗意愿不强;学校组织文化与青年教师组织承诺、留岗意愿显著正相关;组织承诺能够显著预测青年教师留岗意愿,并在学校组织文化对青年教师留岗意愿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增强青年教师留岗意愿,亟须创设旨在葆育地方感的乡村学校组织家园文化空间,重塑旨在充盈获得感的乡村青年教师组织支持生态,夯实旨在培植认同感的乡村青年教师留岗资本积累,以此提高中国乡村青年教师留岗意愿能级.  相似文献   

7.
发展高质量的农村学前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重要保障是拥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然而当下乡村幼儿园教师离职问题仍较为突出。为探明乡村幼儿园教师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对中国2 241位乡村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调查,考察了心理弹性和职业压力在社会支持对离职倾向影响中的链式中介作用,分析了编制身份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公办性质园中无编制的乡村幼儿园教师和民办性质园中无教师资格证的乡村幼儿园教师离职倾向较高;社会支持显著负向预测离职倾向,其中组织支持发挥重要作用;社会支持可以通过心理弹性、职业压力的链式中介作用对离职倾向产生间接影响,编制身份能够调节职业压力对离职倾向的预测作用。因此,本研究建议,政府应加大投入,保障乡村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促进同工同酬的落实,严格落实教师准入制度;幼儿园应为教师合理安排工作,提供多样、有效的培训,同时给予教师充分的人文关怀,以预防和缓解乡村幼儿园教师的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8.
成就目标定向是影响学生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基于对1041名7-12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和探讨了成就目标定向对中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成绩趋近目标既通过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学习满意度,也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链式中介正向影响学习满意度;(2)掌握趋近目标既直接正向影响学习满意度,也通过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链式中介正向影响学习满意度;(3)掌握回避目标既通过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负向影响学习满意度,也通过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链式中介显著负向影响学习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该项研究旨在考察乡村教师感知的学校文化氛围、工作满意度与教师能动性之间的关系。以我国五个省份的1402名乡村中小学教师为样本,采用问卷法,调查了乡村教师感知的学校文化氛围、工作满意度与能动性。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发现:乡村教师感知的学校文化氛围显著地影响着教师的能动性;乡村教师感知的学校文化氛围与能动性显著地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乡村教师的能动性在学校文化氛围与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关系中表现出部分显著地中介效应,即乡村教师感知的学校文化氛围通过教师能动性间接影响其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乡村教师工作环境满意度和离职意向现状,揭示影响乡村教师离职意向的因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6个地区的乡村中小学教师开展调查。结果发现:(1)河南省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环境满意度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离职意向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3)工作环境满意度与离职意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教师工作环境满意度越高,离职意向越低;(4)薪资待遇、就职环境、工作设施、职业前景和社会地位是影响河南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环境满意度和离职意向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优化乡村师资队伍、解决师资紧缺问题,需要国家、地方与学校协同发力,不断提高乡村教师工作环境满意度,降低离职意向水平。  相似文献   

11.
乡村青年教师的留任意愿基本决定着乡村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本研究利用18省35县15048份乡村青年教师调查问卷,对乡村青年教师留任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年工资、社会地位、学校内部工作环境、学校周边环境对乡村青年教师留任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量、学校距县城距离、工作压力、教学效能、职业倦怠对其有显著负向影响;配偶跨县工作、男性、毕业于省属普通本科及以上层次院校、参加过市级及以上级别培训的乡村青年教师留任意愿更低。为增强乡村青年教师留任意愿,稳定乡村教师队伍,需提升乡村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及合理性,改善乡村青年教师生活条件与便利性,创设积极且温馨的学校内部工作环境,并关注高能力青年教师职业预期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内容,提高乡村教师工作满意度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关键。本研究从教师个人与组织互动视角出发,通过问卷法对1672名乡村教师进行调查,探讨了乡村教师P-O匹配的基本状况及其与组织认同、心理资本、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乡村教师P-O匹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呈现出显著的学历、教龄和职称差异;P-O匹配、组织认同、心理资本与工作满意度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O匹配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工作满意度,也可以通过组织认同、心理资本的单独中介效应以及两者的链式中介效应对工作满意度施加影响。为提高乡村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从组织相容、认同相合、心境相通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东、中、西三个地区18省35县7606名乡村小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Q型聚类与分组回归等方法,探究工作特征、个体资源与任教动机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1)工作要求负向预测乡村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决策共享、同事互动交流、学校周边环境与工资待遇对职业幸福感起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并且工作资源与工作要求交互作用于职业幸福感;(2)教师身体健康、个体教学效能、职业认同、学校生活适应力显著正向预测职业幸福感;(3)任教动机中的自主性程度越高的教师,其职业幸福感越强,并且任教动机在学校工作特征、教师个体资源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4)乡村小学青年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呈现“自我实现型>自我控制型>外控成就型>随波逐流型>生活享乐型”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4.
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学前教育的关键。本研究采用工作压力量表、工作冷漠感量表和离职倾向量表,抽样调查了10省22县(市)3 790名农村幼儿教师,分析了工作压力与工作冷漠感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作压力能够显著预测教师离职倾向;工作冷漠感在工作压力和离职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编制身份能够调节工作压力对离职倾向的直接预测作用与工作冷漠感的中介作用。为降低农村幼儿教师离职倾向,需综合施策:将教师工作量控制在合理水平,提高教师综合待遇,创设友好的人文环境,保证教师编制充足供给。  相似文献   

15.
民宿是乡村旅游中日益常见的业态,但面临巨大挑战,理解消费者的决策和行为,有利于民宿的可持续发展。高消费制约了民宿的健康发展,从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角度入手,建立旅游动机、感知服务质量、满意度、地方感与支付意愿的关系模型,并将宏村作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消费者对于民宿的服务质量感知、满意度以及旅游地的地方感均对其支付意愿产生正向影响,旅游动机的直接作用不显著。(2)旅游动机对消费者的感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评价产生影响。(3)旅游动机通过服务质量和地方感的强中介效应对支付意愿产生影响。最后,对民宿的开发和经营提出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345名高中学生的情绪调节困难、学校幸福感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考察了情绪调节困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学校幸福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情绪调节困难对心理健康有直接的负向预测作用;(2)学校幸福感在情绪调节困难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在校情感体验的中介作用大于学校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方居民作为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其旅游参与行为模式对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创业行为便是重要一环。通过构建以心理资本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政策支持对居民旅游创业意愿影响的作用机理及路径。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地政府政策支持能对旅游地居民的创业意愿产生正向影响;(2)政策支持能够通过不同的心理资本要素对旅游地居民的创业意愿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3)心理资本在政策支持和创业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自我效能与乐观的心理资本维度在政策支持与创业意愿之间起多重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疫情背景下,如何有效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改善双线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当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基于探究社区理论,利用某"双一流"建设高校1 116名本科生的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此明确如何在疫情期及后疫情时代的混合教学实践中改善学生的混合学习成效。研究发现,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中学生感知的教学临场感、认知临场感、社会临场感能直接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也能通过混合课程满意度、学习态度的独立中介作用和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学习投入,且总间接效应远大于直接效应。在三个特定间接效应中,课程满意度的独立间接效应最大。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应继续提供制度技术支撑,完善混合教学环境;构建学习探究社区,推进高质量深度混合学习;改善学习体验、课程满意度与学习态度,注重混合学习反馈;关注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改进混合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心理资本、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向问卷为测量工具,对42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心理资本、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离职意向的关系.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心理资本对离职意向的直接作用不显著(C.R.=-0.883,P=0.337),心理资本主要通过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影响离职意向;优势分析进一步表明,预测离职意向时,心理资本仅贡献了已解释方差的11.16%,组织承诺相对来说最为重要,贡献了51.07%,工作满意度贡献了37.77%.因此,心理资本对离职意向的预测效应是通过生活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中介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探索感知组织支持对藏族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对西藏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及教育质量提升有重要意义.以807名西藏藏族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来考察西藏藏族小学教师感知组织支持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机制与边界条件.结果表明:西藏藏族小学教师感知组织支持、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感知组织支持对藏族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有显著预测作用,工作投入在感知组织支持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变革型领导正向调节了工作投入在感知组织支持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