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人们常说:"三十而立",这样一个得以让一个人走向成熟和取得成就的时间跨度,加上以1978年改天换地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自然产生了太多的成就和变迁,也  相似文献   

2.
丰硕的金秋───记山西电视台台长陆嘉生王力,傅说1995年5月,是山西电视台建台35周年。三十而立,指的是人生之成熟。作为电视台,作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与祖国发展息息相关的山西电视事业,它骄傲地拥有了一大批以优秀共产党员张根昌同志为代表的勇于为电视事...  相似文献   

3.
阅尽声屏三十载, 人说岁月峥嵘. 风生水起总关情. 往来留夙愿, 谈笑有新声. 长恨春归无觅处, 兰亭修禊匆匆. 心仪万象四时同. 传播求远道, 流水自西东. 子曰:三十而立.三十而立应该立的是信念.就一个人来说,经历了年少的无知,经历了青春的懵懂,经历了大胆追求与勤学苦练的几个阶段,三十岁正好迎来一个人成熟自信的年龄,一个懂得思考、勇于承担的年龄,一个胸怀天地、富有激情的年龄.这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项事业也是如此.2008年,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迅速发展壮大的三十年.此时此刻,站在三十的门槛上,让我们回望匆匆走过的岁月,放眼任重道远的未来,整理继续出发的脚步……  相似文献   

4.
正"上林春讯人间满,剪出红梅花万枝"。1984年的秋天,《档案与建设》创刊,至今已经整整30年了。作为创刊人之一,我对《档案与建设》一直充满着珍爱之情。前段时间,我得到国家档案局颁发的荣誉奖杯,不知不觉地从事档案工作也逾30年矣。三十而立、事业有成,我的兰台生涯与《档案与建设》同生共进,源远流长。1984年春,局党组决定筹建综合处,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在原来的  相似文献   

5.
张刚 《青年记者》2008,(13):19-20
转眼间,从事新闻工作已经8年多了,三十而立,算是一名"老"记者了. 从刚刚毕业时的满眼好奇,激情四溢,到现在的理性与激情并存,一步步在新闻理想和梦想的路上前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视经过了50多年风雨,如今已进入了成熟。几乎与电视发展的同吋,人们已在不断地试图去了解它和认识它,电视节目如何制作的,电视是如何创造了奇特的文化景观的?随着这些为什么,"电视"的一个分支——民生新闻节目,也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从1972年尼克松与毛泽东的历史性会晤开始,中美关系至今已走过30个年头。在“三十而立”的今年,江泽民与布什的第三次会晤。会成为中美关系“长大成人”、走向成熟的重要起点吗?  相似文献   

8.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2008年我就已经跨入不惑之年.2010年,我在图书馆工作了整整20年. 月夜,推窗而立.我想:也许,该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了. 我是1990年7月从四川大学图书情报系毕业的.四年的大学生生活,心底留下了很多美好的画面.而学校图书馆是其中最美的一帧.  相似文献   

9.
邹韬奋的《生活》周刊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趣味有价值的周刊"是原来印在邹韬奋所主办的<生活>周刊的刊头上的文字,这也是韬奋办刊的个性所在.1926年10月,原<生活>周刊主编王志莘转入银行界任事,31岁的韬奋以职教社编辑股主任的身份,接任<生活>周刊主编的职位.此后一直到1933年7月流亡出国考察,这7年间他一直全心全意地致力于<生活>周刊的言论及其发行、编务工作.这是韬奋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的七年.通过办刊实践,他便深刻地了解了市民阶层的理想、抱负和喜怒哀乐,进而也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社会和人民大众.  相似文献   

10.
所谓二十而冠,三十而立,以此寓喻从风华少年到而立之年的科比12年的NBA旅程再贴切不过。而他身上散发和展现的,便是这样一种孤胆血性式的英雄主义。对于这种精神,球队,需要它;国家,也需要它;时代,更需要它。  相似文献   

11.
"走转改"精神是时代的产物,不可避免地会烙印上时代的鲜明特征。它成熟于改革开放的社会大环境,它背靠于信息化时代的全球大背景。"走转改"精神植根于中国大地,适合于中国气候,服务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我们倡导"走转改"精神,一方面要遏制和清除新闻环境的不良风气;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要使我们的工作回归新闻本原,保证新闻传媒的航船行驶在正确的航道上。  相似文献   

12.
对“三十而立”的揣摩差不多始于少年。那时候我功课很差,常受到父亲的责骂,其中一次愤而离家,来到距家十里的小镇上,想就此真正立上一回。当然,最终的结局还是没有“立”起来,回到家时已是暮色四合,在饱受了父亲的一顿老拳后狠吃了两碗饭。多年后想来,也没有多少痛疼的感觉,想是让那两大碗饭给抵消了。但我清晰地记得,那段时间对于“三十而立”非常向往,盼望着三十岁快点来到吧,就像艾敬唱着1997年快点来到。  相似文献   

13.
8月优异策划     
《青年记者》2012,(25):22
☆《暧昧的隐性福利》,《中国经济周刊》,8月13日简介:"它可以是一块普通的香皂,也可以是北京闹市区的一套住房;它可以是"留住人才的法宝",也可以是"赤裸裸的腐败";它常常不合理地存在着,你却不能简单地否定它。"这一专题由《何谓福利?》、  相似文献   

14.
"五十而立"     
孔子说:"三十而立".对照我自己,在这个年岁似乎啥也没有立成.能人个人档案的仅仅是参了军入了党,在部队八年,身上留下了一个终生难退的手术刀疤.工作么,倒是一步一步走向了实在.照现在的眼光看来,自己在那个时候确实属于无能之辈.但既然干不了轰轰烈烈的事业,那就象雷锋同志所说的那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点不平凡的事情来吧.自己认为在生命旅途上真正出现转机的,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初期.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第17届足球世界杯的"战火硝烟",中国的新闻媒体对这场赛事的报道也是沸沸扬扬.随着赛事的结束,一些成熟的中国球迷在对中国足球进行反思的同时,对我们的新闻媒体在这场赛事中的是是非非也诚恳地提出了批评.批评的话儿虽然不太顺耳,但是"忠言逆耳利于行",相信我们的媒体会有这个雅量.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的报刊中,曾经有过一种特殊的排印方法:在报道和评论正文中,通过使用较大字号来突出全文中特别重要的信息.这种排印方法的背后,是报刊编辑通过将不同重要性的信息进行分层传播,以提高传播效率的意识.这样的编辑方法在文本上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成熟也有相应的历史条件.它对于在网络时代"信息爆炸"背景下如何实现高效传播,也有一定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播研究的发展困局:为什么与怎么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临近2007年岁尾,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携手,在深圳开了一个"三十而立:中国传播学之未来"的学术圆桌会议,就中国传播学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邀请一批学者说短论长,互为切磋。由于事先准备充分,圆桌讨论气氛热烈收获丰丰。其中有拍案而起,有娓娓道来;有辩驳相争,也不乏会心一笑,不过所有与会者对于中国传播学进一步提高发展之殷切期待与拳拳之心,却是一致的。也正是应了这样的一种愿望和追求,学者们才会暂时搁置自己手头的要务,从四面八方急急赶到深圳,齐齐聚集一起,畅所己见,奉献智慧和思想,谁能说这不是我国传播学未来兴旺的基础和标志?为了不埋没与会学者的心血,同时也为了能够促动对于中国传播学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经与《新闻大学》编辑部商量,从2008年第一期开始,开辟"三十而立:中国传播学未来"之笔谈,陆续编发一些学者的稿子,还请大家留意。当然,犹如圆桌讨论意见纷呈一样,这些笔谈也都是一家之言,不必都同意。学术讨论不求整齐划一,更不可能有雷鸣般的掌声,惟不能缺的是思考与反省。所以,假若这些笔谈能触发灵机,鼓荡思绪,使得更多人按耐不住披挂上阵,参与到这个笔谈中来,则正是我们所求之不得的。很感谢《新闻大学》,去年组织了关于中国新闻史研究状况的讨论,今年又为这个笔谈慷慨提供版面,这种为推动学术不遗馀力之举,必定能为同仁们铭感在心。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相似文献   

18.
华进  何纯 《当代传播》2007,(2):103-105
新闻叙事是面向受众的暗含劝服性特征的叙事,它通过"事"、"势"、"理"三大修辞资源"不着痕迹"地引导受众"本能"地接受事实真相,从而达到劝服的目的,也就能在达成健康、有效接受的基础上正确地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9.
公共关系自上个世纪80年代正式引入中国大陆至今已有三十多个年头,在这三十多年间,中国大陆学者对公共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成熟,成果也越来越丰富,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中国大陆的公共关系研究现状,尤其是对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研究成果进行一次回顾与梳理,笔者对1998年至今收录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标题包含"公共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同时笔者对中国大陆公共关系研究现状也进行了简评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以儿童为题材的绘画通常在画史中被称为"婴戏"、"婴儿"或"孩儿"等,也有称"婴戏图"、"戏婴图"、"货郎图"者.婴原指初生的女孩,后泛指初生儿勘儿.因此,婴戏图就是描绘儿童嬉戏玩耍的一种人物画.以儿童为题材的美术创作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它萌芽于战国、汉代,成熟于唐,盛行于宋,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直到今天仍是美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