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先秦时期是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阶段,时人已经充分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对当时的环境概况、人类活动与环境以及环保意识与行为等方面都有真实的记录.这些都能见之于先秦时期的各种文献,是研究当时环境面貌不可或缺的史料,具有重要的价值.就先秦文献中所反映的环境史史料价值做一些初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盟誓”是先秦时期社会生活中特殊的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是这一时期社会激烈变革的真实写照。它不仅与当时人们的思想、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其本身也随着当时的社会发展变革而不断变化,且在先秦时期各个阶段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我国逻辑学家对矛盾律及违反其要求而出现的逻辑矛盾做出了自己的理解;这种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不准确的理解、对错相杂的理解和准确的理解;这表明先秦逻辑学家对矛盾律及逻辑矛盾的理解经历了由不准确到比较准确,再到准确的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藏族与古羌人在族源上有着极大的关系。甘青地区是羌人的原始发源地,先秦至两汉时期羌人在此地区的聚居范围多有变化。先秦时期羌人分布受自然影响较大,从战国后期开始,尤其是两汉时期,战争、政府行为等人为因素表现更多。研究这一阶段甘青地区羌人的分布,有利于了解该民族的时空分布及民族发展。  相似文献   

5.
“气”观念经过先秦时期演变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尤其是形成的气一元论思想被《黄帝内经》引入医学领域后得到了充分发展,成为古代医家认识天地自然、人体生理病理,进行治疗养生的锐利思想武器,“气”论也是我们理解岐黄医学理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先秦两汉时期的史传散文,其文学成就沾溉于后世,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占有很重的分量。但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对高中阶段先秦两汉时期的史传散文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东方哲学中,从先秦时期开始一直到近代,“心”一直在不断地被重新诠释。这正是因为心在东方哲学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在今天,为了阐明东方哲学的特性,学者们围绕心展开了多样的研究。先秦时期的心从日常生活中的用语变成了一个哲学概念。从整体上来看,先秦时期的心为后来出现的诸多讨论提供了出发点与方向。当然,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也并不是都在同一个脉络和特性中使用心这一用语。他们中有人将心看作是自己哲学的根源,也有人从批判的角度展开了讨论。介绍一些对德目与价值的“心化”持否定态度的观点,同时将心成长为先秦时期思想中心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来进行分析,并强调其中的第四个阶段是由荀子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学、生态学的角度对《诗经》在先秦时期的四种传承渠道作了较细致的论述 ,对先秦歌诗尤其是《诗经》的传承生态现状及作用作了初步的探讨。文章认为先秦歌诗传承是从采诗、献诗、宫廷仪礼活动及当时赋诗、言语等四个方面进行运作的  相似文献   

9.
食物过敏、腹泻等疾病,不光要想到药物或其他治疗,还有医学营养治疗。从营养中带来的问题,要用营养的办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重大传染病得以控制,经典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但出现了更多与感染病学科相关的新问题,表现在各种新发传染病、再现感染病的威胁及不断出现的细菌耐药问题。现有的学科设置已不能完全适应疾病防治需求,学科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感染病学的形成与发展,既离不开医学科目区分的整体性及合理性,又推进了传染病学的发展进程。感染病学医生应符合医学发展与疾病变迁的学科道路,深入和拓展对感染性疾病的认识,,将感染病学医疗、科研及教学研究推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鲁迅对先秦诸子思想及论著的评述与运用,分析鲁迅对诸子思想及文学风格的承继。在思想方面,同样的动荡年代,诸子活跃的思想不仅让鲁迅看到了中国现代复兴的希望,而且在对诸子的评述中也进一步建构了鲁迅的现代人格;在文学创作方面,鲁迅受包括庄子风格在内的诸子艺术成就的熏染,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经济哲学思想,进而从他们的义利观、等级制度经济观、以民为本的经济观等三方面阐释孔子、孟子、荀子对先秦儒学的经济哲学思想的创立、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清秦蕙田所修《五礼通考》是一部礼书,全书共二百六十二卷。它材料齐全,几乎覆盖先秦至明所有相关文献,对研究古代礼制有重要价值。今利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五礼通考》,将《五礼通考》宾礼部分与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一一参校,发现《五礼通考》或可订补《十三经注疏》之讹误,或可为其《校勘记》提供旁证,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现条举如下,以窥一斑。  相似文献   

14.
先秦赵人之梦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但至今未能受到学术界足够的关注。赵人的梦文化是研究赵国思想文化的典型个案。透过对先秦赵氏梦文化的研究,能够窥测中国神秘文化之一隅。在先秦赵人看来,梦不仅承担着人和祖先神灵世界的中介作用,而且具有警惕和预示的功用。赵人之梦根据造梦成因划分为忧患梦、愿望之梦、报病梦。赵人之梦根据梦的结果划分为吉梦、凶梦、正梦。赵人诸梦之间多存在历史的、因果的联系,附有警惕、预言、指示、神化政权等功能。赵人之梦具有联系性、多重性、复杂性、神秘性等特点。但赵人之梦的预示作用有时并非是百般灵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梦本身的神秘性。  相似文献   

15.
秦简《日书》涉禹出行巫术的产生,首先是由于禹在长期的行旅生涯中,立下了赫赫的功绩,确立了崇高的威望,故而先秦巫师在作法之时,意欲通过模仿禹的行为以获得禹所拥有的无上权威;其次禹既是一个伟大的君主,也是一个在巫术发展史上曾经起到过举足轻重作用的大巫,故巫师施展法术之时,视禹之巫术为正宗并效法之;第三,相信鬼神巫术、在先秦社会影响极大的显学墨家对禹倍加推崇,所以涉禹巫术自然也就会得到他们的信奉并宣扬。总之,由于以上三种原因,使禹的一些行为遂为先秦巫师所采纳,作为其解决与出行相关的问题时的重要巫术加以利用。此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巫师们又将这种巫术的法力扩大到几乎所有领域并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16.
据《禹贡》所载,昭通在夏、商时期属梁州,位列五服之中的荒服区域。由于《禹贡》成书年代和记载内容受到诸多质疑,昭通政区的源头也一度失去了令人信服的文献基础;但现代考古证据却表明,最迟在商代,包括昭通在内的诸多西南方国、部落境域,因为与中原王朝发生了多方面的联系,故而进入了中原学者的视野。研究昭通政区的起源,《禹贡》所述先秦时代的华夏、四夷格局以及九州、五服制度等方面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仍旧难以代替,并不能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哲学要建立能够与西方哲学对话的共同话语,需要对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有基本一致的观察视角。先秦时期名辨之学世人极为关注。然而,后世冠之以名学、辨学所研究的内容,究竟能够与西方哲学的哪些门类构成共同对话通路,却一直存在争议。中国学者多将其归为逻辑学,西方学者则以为如此归类较为牵强。本文基于先秦典籍分析,依据语言哲学的判定原则,认为先秦名辨之学,部分可以归于逻辑学内容,部分则蕴涵着语言哲学内容,并概要指出,先秦名学之中诸如指称论、语源论、类型论、解释论以及语用论等内容是语言哲学的主要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8.
重新解读以《四书》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经典文本,对其中的修辞批评现象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先秦儒家在自身的话语共同体内无形中确立了“言说厚德”“修辞立诚”“言闻从礼”“言行及义”等言说规范,以及“察言观色”“听言现行”“知言及人”等修辞批评方法。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宣扬儒家思想的话语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儒家修辞批评观。  相似文献   

19.
比类思维源于先秦,就“类”而言,中国的“类”概念,外延宽泛,中国比类思维散见在先秦诸子文献中,中国在先秦时就有了隐喻,究其发端,在比类思维。比类促生隐喻、促进认知、更助推了先秦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20.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乃先唐诗歌总集之集大成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作为一部遗著,本书先秦诗部分尚存在一些疏漏,有歌辞不完整、歌辞误字、非歌辞而误为歌辞、歌辞重要文献失校、歌辞出处错误、题解征引错误、题解概括有误等若干情况,拈出几例试作考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