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药虽为天然药,毒副作用不如西药大和严重,却也有毒副反应。本文通过对中药毒性的含义、产生毒性的原因及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等方面的阐释,使大家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合理用药,从而减少和避免药源性损害。  相似文献   

2.
正"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翁维良指出,因不合理使用中药制品而引起的有害反应,通常可以概括为以下16种情况:1.有些中药含有毒成分,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3.
马钱子是常见的有毒的中药之一,使用稍有不慎,便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传统的中医炮制方法不能有效降低其毒性,因此寻求化学方法降低或消除其毒性成为研究方向之一.我们采用有机试剂与马钱子相互作用,能够减弱或消除其毒性,并用动物试验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4.
中药是我国的传统药物,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中药比起西药来说,没有副作用、没有任何毒性。但是现在关于中药导致的不良反应事件甚至中毒事件报道时有发生,使得民众对中药的信任被打折,中药在临床上使用的安全性也让人担忧。这样是不是就说明中药不能使用,无法安全使用呢?事实远非如此,其实中药毒性的诱发是有原因的,本文将要探讨的就是引起中药毒性的多种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案,促使中药合理使用,尽量减少中药毒性,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中药注射剂安全性事件频频发生,进而其安全性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调查发现,在中药注射剂制备和使用过程中,有9种原因可能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由此引出对不良反应的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附子理中汤出自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由制附子、炒白术、党参、干姜、炙甘草等五味中药共同组成,具有回阳补虚、温中散寒之效.本文以"附子理中汤"为研究对象,拟采用动物实验比较附子理中汤超微颗粒与附子理中汤传统煎法中的毒性,并采用高效液相法(HPLC法)检测中药饮片与超微颗粒中有毒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等)的水平;结合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分析附子理中汤超微颗粒及附子理中汤传统煎剂的毒性效应与毒性成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福建省野生观赏植物调查统计发现全省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有毒植物共386种,隶属于84科186属。并根据其毒性大小、主要有毒成分、有毒部位、观赏部位等特征,进一步筛选出观赏部位具有毒性的植物242种进行统计分析。最后为合理利用该区野生有毒观赏植物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春影 《时代教育》2010,(9):273-273
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应理性看待中药毒性,合理使用中药,辩证用药,防止中药的滥用、乱用、误用,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我国目前中药活性成分治疗常见疗疾的研究进展情况,找出解决目前亟待治疗的相关疾病的可行性方案.方法: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的文献的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进一步的剖析了中药活性成分在治疗疾病时发挥的作用机制.结果:了解了中药活性成分对相关疾病治疗机制以及药物活性成分治疗疾病的作用效果和最新进展.结论:国内许多中药活性成分在治疗某些疾病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为以后的中药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可靠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再析"上同于一"的文化要素与当代中国的政治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我们能对其中的消极因素保持高度的警惕并与之进行自觉的斗争,一些传统文化的形式是可以用来服务于我国当政治的,“上同于一”的文化形式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12.
中药中活性物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检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活性成分检测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但中药中许多重要活性物质如甾体皂苷、多数三萜皂苷和大多数真菌中的多糖化合物光谱吸收只有弱的末端吸收甚至无特征紫外吸收,分析、检测比较困难.在单克隆抗体技术基础上的小分子化合物的免疫学检测可应用于这些活性成分化合物的快速检测以及研究其在体内的代谢和分布.该方法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省时、便携、易操作,将在中药材标准研究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化学成分的传统分类方法,对中药雌激素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后续揭示中药雌激素活性成分奠定基础,为含有雌激素活性成分的中药的临床用药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中国医学教育包含现代医学(西医学)和传统医学(中医学)两方面的内容。中西医结合学,作为并列于西医学和中医学的一级学科,是医学教育的第三种形式,其专业教育已逐步形成基础到临床、实验到实践的科学体系和系统课程。在西医院校专业培养中,如何在教材、教法、教学内容等中融入中西医结合元素,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适应临床工作、融会贯通的优秀医疗人才?需要在教学中明确教学目的,摸索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传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引入现代教学模式,构建和谐的医学教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Director通过插件ADOXtra连接数据库功能开发了一个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中药方剂查询系统。实现了患者输入中药药方可以查询出该味药的功能主治、性味、升降沉浮、毒性、查看方中每味中药对应图片;同时使用文语转换技术同步播报,方便了用户;通过开发也为教学创造了好的数字媒体应用的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起学生的注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这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依据传统中医古籍记载,发现国画颜料里面的矿物质色(石色)、植物质色(水色)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制作原料都是可以用来入药的中药材。因此,应提倡和鼓励绘画者利用中草药制作传统中国画颜料,去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去修身养性。这还可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及文化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影响,虽有一定规模,但缺乏特色与效益。WTO的加入。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新兴职业种类,提高职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调整专业设置,加强职业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国际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中药质量标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结果:中药质量标准有待提高。结论:中药的质量标准研究应体现多元化的特点,向多学科渗透发展,保证中药的安全和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中药对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该文按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中药复方和中药注射液分类综述了不同类型的中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中药在对脑缺血再灌注的干预方面具有多层次、多靶点、多环节的作用,分别从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能量代谢障碍、线粒体损伤、自由基损伤、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炎症损伤及血脑屏障破坏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对中药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