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凡文 《百科知识》2021,(5):50-53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灯节之俗源远流长,金陵灯市经久不衰,至今享誉海内外。灯节始于每年的正月十五,从正月初八上灯,到十八落灯,为时达10天之久。在一片星星点点的灯火交汇中,传递着最具魅力的南京民俗和其悠远的影响。灯节源流古代传统,正月十五叫上元,上元之夜便是元夜。而"夜"与"宵"二字同义,故元夜又称元宵,灯节亦名上元节或元宵节,宋时还称元夕节等。这是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节日,是新的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是夜,皓月当  相似文献   

3.
正"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天文专家介绍,继连续三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之后,从今年起连续三年的元宵月则迎来"十五的月亮十五圆"。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周为一个"朔望月"(约为农历一个月),这个月中月亮最圆的那天称"望日",也叫"满月"。月亮从一个满月"走到"下一个满月,  相似文献   

4.
“正月十五闹花灯”,作为北京市2010年元宵节系列文化活动重头戏之一“我爱兵马俑——国际时尚文化街区外国友人自制灯笼元宵晚会”,在北京三里屯VILLAGE广场隆重上演。  相似文献   

5.
鼓浪屿     
《金秋科苑》2013,(7):90-91
景点简介: 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明朝改称“鼓浪屿”。乃因岛西南方有一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鼓浪屿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卫星岛,岛上岩石峥嵘,挺拔雄秀,因长年受海浪扑打,形成许多幽谷和峭崖,沙滩、礁石、峭壁、岩峰,相映成趣。鼓浪屿楼房鳞次栉比,掩映在热带、亚热带林木里,日光岩奇峰突起,群鸥腾飞……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相似文献   

6.
社科文摘     
中秋节溯源中秋节的由来,可能与以下两种说法有关。一是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礼活动。《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可见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渐传到民间。二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称为“仲秋”。此时,各种农作物相继成熟,为了庆祝丰收,便以八月十五这天作为节日。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节”。中国家庭教育花费近收入1/3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经济、社会蓝皮书》显示,上学贵已…  相似文献   

7.
正元宵节是继春节之后的第一个传统佳节,在各地的节日风俗中,尤以赏花灯的场面最为热烈。唐代时,长安城的灯市非常热闹。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该诗描绘了上元节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到了宋代,元宵夜观灯更是盛况空前,苏东坡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一夜鱼龙舞  相似文献   

8.
宋玥 《科教文汇》2009,(14):245-245
本文通过对《文心雕龙》中“圆”内涵的梳理,总结出刘勰《文心雕龙》所体现的“圆美”美学范式。具体表现为:一是文章创作论上以圃和、圆转为美的审美倾向;二是作家修养论上以“圆鉴”、“博观”为作家审美修养所具备的理想素质;三是文学本体论上对儒、道两家思想的圆通。  相似文献   

9.
周丕琮是南华县红土坡镇明么村民委员会阿底沟上村人,家有5口,三代同堂,妻子和他60有余。一生企盼过上一天好日子。如今,如愿以偿,不是“50、60找头路”,而是60、70养殖增收圆了致富梦。人们总是用羡慕的目光称他“老来红”。他却以他那种刚强性格回答:天不变地不变,是党的致富政策给我家带来巨变。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第七届家具、木工、机械展销会上 ,一种机械能把木料加工成各种圆形、心形、波浪形。专业人士称 ,它的问世 ,打破了国内家具都是方形的格局 ,开了圆形家具的先河 ,而它出自响水县双港村农民姚秀军之手。目前他已有四次发明获得国家专利。1 995年 ,姚秀军研制出一种“圆形木料外圆周边成形夹具”,它是结合现有小型木工机床的特点 ,根据数学上圆规等原理制作而成的。这种机械克服了现有木工机床不能实现圆形木料周边成形的缺点。此后的四五年间 ,姚秀军继续潜心研究 ,又先后研制出“扁平状三合板二次弯圆成形夹具”、“弯形木料的平面成…  相似文献   

11.
2007开年大戏《大明王朝》在全国热播,该剧塑造了明嘉靖帝这一充满矛盾、争论不休的人物形象,有人评论他是“最懂得做皇帝”的人,那么历史上对嘉  相似文献   

12.
艰辛走西口     
刘莉 《百科知识》2009,(3):40-42
2009年开年大戏《走西口》正在央视热播,作为《闯关东》的姊妹篇,《走西口》再次为我们展现了一段充满艰辛险阻同时又饱含浓浓深情的移民历史。“走西口”又叫“走口外”、“跑口外”,是清代直至民国年间晋西北、晋中以及陕北等地区的大批民众,经长城西段杀虎口、独石口等关口出关,  相似文献   

13.
《深圳特区科技》2005,(1):74-74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为完成“十五”广东省科技发展任务和目标,2005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4.
谢少萍 《知识窗》2007,(2):20-21
皇帝请客吃饭,明代官方正式称为“大宴仪”,是嘉仪的一种。 皇帝宴臣下乃是国家礼仪,当然规矩不可不定,按明制,可分大宴、中宴、常宴、小宴。一般只有节日,象立春、元宵、四月初八、端午、重阳、腊八日,或者在郊祀或宗庙及宫殿建成之际才有机会行“大宴仪”。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计划建议。这是顺应时代进步要求的体现。本文就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编制“十五”规划要有新视野、新思路的指示,简要地提出一些见解和建设,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十五”计划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线,通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目标。这是中央审时度世、遵循时代发展的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我省情况看,结构性矛盾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也应是“十五”期间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 一、我省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来,我省通过不断优化调整经济  相似文献   

17.
国家“十五”计划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为这一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被看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一项基本国策。2003年以来电子政务建设在我国全面展开。据不完全统计,在“十五”期间电子政务的投资规模将达到数千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部9月18日下午在北京开幕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上向媒体提供信息称.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科技在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包括国产危险作业机器人进入反恐、防暴领域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学会 《百科知识》2007,(4X):47-49
2007开年大戏《大明王朝》在全国热播,该剧塑造了明嘉靖帝这一充满矛盾、争论不休的人物形象,有人评论他是“最懂得做皇帝”的人,那么历史上对嘉靖帝的记载与评价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20.
郭丽 《世界发明》2010,(3):13-13
晶莹剔透、洁白无暇但却略显清冷,这是人们对于“雪”的普遍认知。然而就在北国之都哈尔滨,这里却上演了一出“冰雪大戏”。1月19日,由第四届中国·黑龙江“北国之冬”国际文化艺术节组委会主办的“北国之冬”冰雪造型艺术展睡创意冰雪新美学专题研讨会,在哈尔滨冰雪艺术巾心展馆举行。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一批新近冰雪艺术创作的佳作,体现了冰雪艺术的独特魅力与艺术家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力,为寒冷冬日带来丝丝暖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