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是一切知识和情感的最初源泉,写作也同样依赖于生活。体会生活、了解生活、感悟生活中蕴含的丰富哲理,才能给写作以无限的生机。感悟生活是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石,对写作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感悟就不会有写作。所以说,感悟是写作的源头,是写作的基石,是写作的生命。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语文与作文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王岩 《学语文》2007,(6):51
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在为《现代写作报》题词时写道:感悟生活,锤炼文字。感悟是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也是写作这项活动的决定性因素,没有感悟就不会有写作。所以说,感悟是写作的源头,是写作的基石,是写作的生命。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是语文与作文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感悟是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一座不可逾越的桥梁,没有感悟就不会写作,所以说,感悟是写作的生命。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悟些什么呢?第一、感悟自然。大自然丰富多彩,给我们无穷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习作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的写作水平始终得不到突破性提高,原因之一是感悟能力很差。感悟是写作的决定性因素,是连接生活、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一座不可缺少的桥梁。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就是写作的生命。没有生活感悟的习作绝对不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相似文献   

5.
董春英 《广西教育》2008,(29):38-39
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就是生活、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笔者采用了“阅读——感悟——写作”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是写作的生命。因为写作不能照搬生活的原样,而必须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生活的原样才能变成写作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写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材料。尽管如此,学生每每面临写作,总是唉声叹气乃至痛苦不堪,觉得作文没有素材可写。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叹呢?关键在于学生的感悟能力,因为感悟是写作的生命。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可以采取这样的途径:教师有意识地传授一些“感悟”方面的具体故事,然后让学生在慢慢理解消化中,提高感悟能力。一句话,就是让学生从“感悟”中提高感悟能力。其步骤如下:第一、教师可以先讲述一些文人或作家在感悟方面的故事,使学生多了…  相似文献   

8.
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写作不感兴趣,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而写作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激发。因此,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激发者。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下面谈谈提高写作兴趣的方法。一、实践感悟激发法实践感悟激发法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认识事物、感悟  相似文献   

9.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在作文实践中我觉得培养感悟能力可以让作文更出彩。  相似文献   

10.
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技能,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而最终达成的文学表达能力。智力因素在写作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知识、技巧、方法和思维,而非智力因素则表现为动机、兴趣、情感等。感悟是指在人的心理观念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种特殊情感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就是写作的生命。因为写作过程不能照搬生活的原样,而必须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即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协同作用,它是连接生活、阅读、写作之间的一条不可缺少的桥梁。基于上述的认识,更好地感悟生活便成为写作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写作是语文的积淀,它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任务的重要一环,有了写作,语文学习才无缺憾,才返璞归真。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地释怀,在快意写作中整体感悟,在构思中有所感悟,在抒发中培养情感,在一字一句的写作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2.
在高职高专中文专业的基础写作教学改革中,尝试将艺术教育的内容有机地纳入写作教学的感悟训练等环节之中,使写作教学不再是老师单向度的传授枯燥的写作理论知识和学生死记硬背写作知识和技巧的模式,而是有艺术教育渗透的动态的训练模式.艺术教育在创造性写作能力培养中有两大作用:一是培养隐性的内在底蕴,二是培养显性的技术层面的写作技法的感悟能力.内在底蕴是创造性的写作能力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在内在底蕴中,感悟能力是创造性的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感悟是人们感知和认识世界、社会、人生并掌握客观规律的重要途径.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没有主体的感悟作前提,人们就不可能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同样,没有写作主体的感悟,写作者也难以理解和掌握写作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写好作文首先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但是写作不能照搬生活,而必须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将生活的原样变成写作的材料。同样的道理,写作也不能照抄阅读的作品,只有通过对所读作品的感悟思考,才能吸取作品中的各种精华,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反思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作文教改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成功之路。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一、细心观察生活。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前提写作材料从何而来?“写作材料的来源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向前发展,写作的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无尽的流淌出来,而且常是澄清的。”  相似文献   

16.
感悟是写作的决定性因素,感悟是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一道不可缺少的桥梁。没有了感悟就不会有写作,所以说,感悟是写作的生命。那么,怎样培养感悟能力呢?首先是要用心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轰轰烈烈、惊险奇特的大事,也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事。大事当然要关心,但毕竟为数较少,且引人注目;小事细小琐碎,为数很多,并不引人注意,我们更要关心。要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灵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例如起床后照镜穿衣,这几乎是同学们每天都要做的生活小事,…  相似文献   

17.
写作离不开生活,没有生活,写作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写作的本源是生活,因而,写作者要学习写作就必须学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阅读是借助文字来看世界,实际上也是阅读者间接感悟生活的方式。人的一生短暂,世上的事不可能一一去亲历,这就需要阅读。阅读能洞悉生活,是提高写作的重要前提。笔者尝试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一直以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效率都不高,因为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对学生开展生活化教学,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对生活的感悟,从而使得学生的写作变成一种应付,在学生的文章中,我们无法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和认识。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效率,初中语文老师就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写作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19.
在高职高专中文专业的基础写作教学改革中,尝试将艺术教育的内容有机地纳入写作教学的感悟训练等环节之中,使写作教学不再是老师单向度的传授枯燥的写作理论知识和学生死记硬背写作知识和技巧的模式,而是有艺术教育渗透的动态的训练模式。艺术教育在创造性写作能力培养中有两大作用:一是培养隐性的内在底蕴,二是培养显性的技术层面的写作技法的感悟能力。内在底蕴是创造性的写作能力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在内在底蕴中,感悟能力是创造性的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就是写作的生命。许多学生在观看同一个景物时,有的灵感顿生,有的却~片茫然;在经历同一件事情时,有的百感交集,有的却无动于衷;在面临同一个问题时,有的思如泉涌,有的却木然无知:这就是感悟的差异。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细致入微地感悟生活,提高作文水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