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宋炜  武威 《中学物理》2012,(11):64-65
1问题背景 车缝佯谬是一个有趣的物理问题,理解车缝佯谬可以很大程度地理解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该佯谬(本质是长度佯谬)的内容是这样的:一辆列车在地面上匀速行驶,驾驶员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道宽度比列车长度稍长的裂缝,驾驶员认为,如果列车加速到某一速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物理中的佯谬例子,给出对佯谬的定义及分类,并阐述了佯谬产生的根源以及佯谬在推动物理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物理中的佯谬例子,给出对佯谬的定义及分类,并阐述了佯谬产生的根源以及佯谬在推动物理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学物理佯谬汇编牛真锁(河南陕县一高472000)有的物理命题,粗看起来好像是错误的,运用物理知识全面、深入地分析一下,却是正确的,这种问题称做佯谬.笔者整理了中学物理中如下一些佯谬问题,供读者鉴赏分析.由算术加法知,和大于每个加数.但是,合力却...  相似文献   

5.
研究佯谬,如同在迷宫中行走,会遇到重重困难,但我们也许会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佯谬"又叫做"悖论",是指从看似正确的前提出发,经过看似正确的逻辑论证却得到了荒谬结论的那种矛盾命题,在通常所说的佯谬中,有一些佯谬,经过认真分析,总可以发现其前提或逻辑包含有错误,这一类佯谬是"疑似佯谬".然而也有一些佯谬,你不得不承认其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学生对火车隧道佯谬与车库佯谬的理解关键点出发,抓住理解问题的关键,以帮助学生更好更清晰地理解火车隧道佯谬与车库佯谬.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广义相对论理论对时钟佯谬问题作出了定性和定量的解释,使时钟佯谬得以消除。  相似文献   

8.
“无穷佯谬”是指按物理逻辑应为有限值,而仅从数学推演却会产生无穷大.因此,本文中的“无穷”特指无穷大。本文按“无穷佯谬”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指出“无穷佯谬”的本质在于我们认识的混淆,简述了对“无穷佯谬”的讨论在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了热传导问题中一个超光速佯谬,并就此佯谬的起因和消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时钟佯谬” 或“孪生子佯谬”是自狭义相对论建立以来,曾长期进行激烈争论且较难处理的问题,爱因斯坦本人也认为解决时钟佯谬的问题,己超出狭义相对论的范围。本文的目的就是合理地运用狭义相对论来消除时钟佯谬,同时还从广义相对论角度进一步阐明时钟佯谬的症结所在,这对读者加深理解相对论理论,建立正确的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罗素、策墨罗、哈克"(简称"RZH")解悖标准内含两个条件严格的"形式刻划"和不严格的"哲学说明".前者的严格性实质上是以后者的非严格性为依归,从而大大增加了评价"解悖方案"的复杂性和困难性."RZH"标准也是有缺点的,并内含形式逻辑派的"偏见".  相似文献   

12.
RZH(罗素-策墨罗-哈克)标准是衡量狭义逻辑悖论消解方案成败与否的一般标准.逻辑悖论消解中的路径和方法是消解道德悖论的重要资源.剖析"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更新道德理念、厘清道德认知层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是实现道德悖论消解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传统德育的弊端和由此引发的道德教育中的一些悖论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试图寻找各种解悖途径。主体间性德育的提出不失为解决道德教育中悖论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和途径。问题的关键在于从引发这一理论提出的道德教育悖论现象分析出发,以便针对性的寻找到主体间性德育更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蒋艳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1):115-118
从理论上对Web2.0平台支持的多元化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进行了探讨。利用web2.0平台的优势激发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兴趣,以解决课堂教学有限的容量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悖论"概念的几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悖论"是一个多义词,表达着多个概念。在日常语言中,"悖论"常常在修辞与逻辑不同层面被使用,在逻辑层面还存在狭义逻辑悖论和广义逻辑悖论之差异;逻辑悖论是一种"理论事实"或"理论状态",但实践领域中的"悖行"或"悖境"也曾使用"悖论"的称谓。悖论有严格和泛化之区别。  相似文献   

16.
几何学与集合论虽是数学领域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但是它们的产生都是为解决悖论而形成的。人们对平行公理和选择公理的态度都表现为:怀疑。对公理的试图证明,又类似地建立了对应的非欧几何学与非康托集合论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We begin this article with a discussion of how a set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principles can be of assistance to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school-based programs and to consulting regar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ch programs. These principles are discussed, with examples brought from our experiences in consulting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chool-based social problem-solving intervention in a school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 (SE) classifications. Particular focus is given to the issue of the consultant's role in promoting ownership and oversigh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on the part of school personnel. The paradox between the consultant serving both an empowering and an expert role is discussed, with suggestions for resolving the paradox given. Throughout the article, 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principles are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18.
试论悖论的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悖论”这个话题自古希腊的“说谎者悖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对该问题提出了诸多见解和主张,但人们就悖论的归属问题却颇有争议。文章通过对当前学者们对悖论的归属问题诸多观点的剖析,解决了悖论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9.
Distance education can be more cost‐effective than conventional education. In view of scarce resources available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it is, therefore, a valuable means of tackling educational problems. The paradox is that this mode of education has not yet firmly established itself where it is badly needed (except in a few Asian and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This paper does not attempt to discuss the paradox but examines the potential of creating programmes that can 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taking as an exemplar, the context of Wye External Programme. It is believed that such programmes can assist these countries in resolving current educational problems and pave the way for further developments.  相似文献   

20.
生态伦理学自诞生以来,一直面临着诸多的诘难与指责。在这些诘难与指责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它与生俱来的四大哲学困境,即:“荒野”自然观的本体论困境、自然的“内在价值论”困境、“敬畏生命”的方法论困境以及“整体主义”的认识论困境。在生态危机急速加剧的今天,系统地揭示这些哲学困境,对于生态伦理学自身的完善、“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构,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