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高考远程网上录取工作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兴起的现代招生录取工作方式,这一录取方式因其快速、准确、透明和公正性得以迅速在全国招生录取领域广泛应用,并对传统招生考试工作在录取机制、招生管理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扬弃,尤其是在贯彻“阳光高考”、“阳光招生”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育》2012,(23):24-25
保障录取工作公正性与严肃性促进学生成才是目的保障录取工作公正性与严肃性主持人提示:为保证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严肃纪律、信息透明的做法值得同行借鉴。湖南文理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曾奇峰:为确保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实施"阳光招生",我院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第一,组织全体招生录取工作,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和学校的相关招生录取工作文件精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社会十分关注的国家大事.1999年起,教育部在招生工作中试点网上录取改革,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替代原有的手工录取方式,将招生工作以纸介质档案流转为核心的转变为以电子档案信息流转为核心的全新工作模式,在技术上保证了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2001年,网上录取系统完成了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近3000所普通高校实现了远程网上录取,高校招生网上录取系统成为CERNET重要的应用示范项目之一,是教育领域重要的电子政务系统.  相似文献   

4.
高考远程网上录取工作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兴起的现代招生录取工作方式,这一录取方式因其快速、准确、透明和公正性得以迅速在全国招生录取领域广泛应用,并对传统招生考试工作在录取机制、招生管理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扬弃,尤其是在贯彻“阳光高考“、“阳光招生“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也随之进行了系列调整,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于高校招生录取的调控方向和方式方法的公平性一直持审慎态度。智能技术加持下的高校招生录取流程有利于形成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新思路,有助于利益相关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更好地保障高校招生录取的公平性和科学性。针对目前高校招生录取存在招生计划精准分配难、招生标准合理制定难、录取机制灵活调整难、学生评价准确无误难等问题,相关部门可通过建设考生数据库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应用智能平台制定可行的招生标准、凭借智能操作系统优化录取机制、利用区块链技术完善学生综合评价,防控高校招生录取的公平性风险,以保障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高效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6.
高考远程网上录取工作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兴起的现代招生录取工作方式,这一录取方式因其快速、准确、透明和公正性得以迅速在全国招生录取领域广泛应用,并对传统招生考试工作在录取机制、招生管理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扬弃,尤其是在贯彻“阳光高考”、“阳光招生”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轩 《中国考试》2005,(9):4-5
7月酷暑,比天气更热的是2005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各高校录取的分数、录取的进度等再一次成为今夏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使这项关乎千家万户的大事能让千家万户放心,让社会满意,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建立和完善以“六公开”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公开制度,严格执行招生工作“六不准”,在高校招生工作中实施阳光工程。那么“阳光工程”照耀下的2005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到底有什么新举措,请随我们共同走进录取现场。  相似文献   

8.
高校招生制度是高校招生目的、方针政策和实施办法等的总称,是保证高等教育公平公正的重要前提。中国考试录取制度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后的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除了时有发生的舞弊现象外,招生制度本身也存在一些弊端,高教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英国高校招生有其独到之处,能比较公平、最大限度地发挥高等教育资源,避免浪费。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网上录取,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录取。网上录取顺应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招生录取手段的革命性变革,也是高校招生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网上录取是对几十年来传统招生手段的挑战,也给招生管理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需要有新的管理对策,才能保证高校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0.
对研究生招生入学环节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即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与监督,加大招生单位自主权,改进招生入学考试选拔方式,完善招生录取机制。促使研究生招生工作健康、快速、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