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人李善、李邕父子籍贯一直存在异说。两《唐书》说李善父子是江都人,后人多从此说。而与李邕同时的李白、杜甫、颜真卿等人则称“江夏李邕”。据李邕及其家族墓志铭,李善父子实为唐代江夏(今属湖北咸宁)人。其世系亦历历可考。  相似文献   

2.
李邕在唐代不仅书法闻名,更是初盛唐之交的文坛泰斗,他文超燕、许,比肩韩愈,在初盛唐之交的文坛,他如一轮皓月,吸引着诸如李白、杜甫、高适、萧颖士等巨星环绕其周围,李邕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力?他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本文将抹去历史的尘埃,还其鲜明的个性和应有的文学才名。  相似文献   

3.
陆游作为南宋最伟大的诗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李白、杜甫的影响,因此有许多学者认为他是对李白和杜甫的继承和模仿。笔者认为陆游对李白、杜甫都不是简单的继承,他们之间存在着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陈善巧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1):107-108,130
与唐人对李白的高度评价相比,宋人对杜甫推崇备至。由于受时代思想的影响,苏轼苏辙兄弟对杜甫的评价亦高于李白,但是苏辙更多的是公然的贬斥与指责。苏轼在对杜甫的高度推崇外,从个人性情出发,对谪仙李白高扬个性、追求自由的精神进行讴歌。文章着重从苏轼兄弟对李白态度的异同出发,探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5.
李白《上李邕》诗历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关于此诗创作的时间和地点众说纷纭,且对两李关系持冷遇说的不乏其人。我在研究李邕的过程中,通过对李邕性格的分析及参考相关史料,认为《上李邕》中体现的两李关系可以另立新说。  相似文献   

6.
李白《赠孟浩然》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诗中扬溢着对孟浩然崇拜敬仰的感情。性格傲岸、才气横溢的诗人李白,自视甚高,从不轻易许人。他的前辈如李邕、苏颋,同辈友人如王昌龄、高适、杜甫、贾至等,虽交往至密,然不见对诗才有所称赞,甚至对德高望重誉他为“谪仙人”的老  相似文献   

7.
苏轼和李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对唐代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许多诗人都有所学习、借鉴,其中以李、杜为最。苏诗的风格,与汪洋恣肆、豪放雄奇的李白诗风十分接近。苏轼对李白及其诗歌,作出过许多高度评价。李白诗歌对苏轼诗词有不少影响。苏轼还好以李白自喻。苏诗与白诗的主要差异表现在:苏轼的写景诗多理性思考,白诗多主观激情;苏诗在句式上比白诗更散体化  相似文献   

8.
李白、杜甫的文章,不如其诗引人注目,但特色十分鲜明。李白行文重气势,常一泻千里,波澜壮阔,逸气纵横,但不无空疏之鼻;杜甫行文重意蕴,感慨深沉,内容厚重。情感跌宕,却难免艰涩之苦。李白、杜甫的文风。既是时风熏染所致,也与他们雄奇奔放度沉郁顿挫的审美追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再论杜甫与道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杜甫的宗教信仰”章之部分论点提出商榷,就该章涉及的下列五方面问题阐述了作者的见解:一,杜甫求仙访道,是否受李白影响的问题;二,关于《三大礼赋》;三,关于《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四,关于《前殿中侍御史柳公紫微仙阁画太乙天尊图文》;五,关于丹砂、葛洪、蓬莱及其他。  相似文献   

10.
李白与杜甫二人的遇合同游及别后情形,历来的记述语焉不详,错讹亦多。经过详细考证,李杜的两次遇合是天宝三载(公元七四四年)之秋的梁宋游和天宝四载(公元七四五年)之秋的齐鲁游;李杜分别后,李白赠有杜甫两首诗,而杜甫怀赠太白及追忆故人旧游的诗作则有十八篇,其中单独怀赠李白的诗作就有十篇。由此易见二公交情乃李疏旷而杜剀切,两次遇合同游对杜甫影响较大而对李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高峰,是诗歌艺术的峻岭。余光中在其诗歌艺术的追求中高山仰止,努力攀登,向诗圣、诗仙学习,且为他们造像。为李白、杜甫造像,表示他对唐诗传统的肯定。他造像的艺术,特别是《戏李白》一首的丰沛创意,和《寻李白》、《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的现代想象,则说明他对传统的活用与转化,印证了他的创造力。在以唐诗为主的中国传统诗歌基础上,余光中以其学养和睿智,以其才华和苦功,兼摄中外古今,以数十年的恒心和毅力,创作了丰富杰出的现代诗。他是李白、杜甫的嫡系传人,且开拓了中国诗歌的新世界。余光中为李白、杜甫的造像,象征了传统和现代的汇合,象征了现代对传统的发扬。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学 (2 )讲授隋唐五代文学和宋辽金文学 ,重点在于唐代文学和宋代文学。为了方便大家的复习 ,我们把学习和复习的重点再明确一下。1 重点1)王维前后期思想的变化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王维诗歌的题材 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代表作品2 )李白的生平 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及其表现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李白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李白的代表作品3)杜甫的生平 杜甫的儒家思想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表现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杜甫对新乐府运动的影响 杜甫的代表作品4 )新乐府及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 (2 )讲授隋唐五代文学和宋辽金文学 ,重点在于唐代文学和宋代文学。为了方便大家的复习 ,我们把学习和复习的重点再明确一下。1 重点1)王维前后期思想的变化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王维诗歌的题材 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代表作品2 )李白的生平 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及其表现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李白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李白的代表作品3 )杜甫的生平 杜甫的儒家思想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表现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杜甫对新乐府运动的影响 杜甫的代表作品4)新乐府及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白居易讽喻诗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论李白与杜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对李白与杜甫的评价和态度,不少人认为是扬李抑杜.文章认为,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从郭沫若对李白与杜甫的一贯态度和总体评价看,可以说,他一生对李白始终是偏爱和崇拜的;虽然不甚喜欢杜甫,但对杜甫也是尊敬、肯定的.在文化大革命中,郭沫若作<李白与杜甫>,强烈地表现出扬李抑杜的倾向,那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造成的思想逆转,有其复杂的原因,并不能代表他对杜甫的总体评价."文革"结束以后,他又回到了肯定杜甫及其诗歌的正确立场.  相似文献   

15.
中原文化的概念。中原文化与中华文化、河洛文化之关系。中原文化之特点:承传的正统性、崇实性、先导性、兼容性、辐射性。从杜甫的家世及青少年时期的经历看,他是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的。李白与杜甫的相同是因为都受到中华文化之哺育,都是受盛唐时代风气的熏陶,都博采了各地域文化之精华。李白、杜甫在思想、性格和创作风格上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家庭环境不同,青少年时期所受地域文化之影响不同,李白主要是受巴蜀文化之影响;杜甫主要是受中原文化之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杜甫与李白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他们交相辉映,光照千秋。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他们作为一对友人,自从当年一相逢,便如电光火石,进射出伟大的友谊火花,留下了千古佳话。在几十年间,杜甫写下了几十首诗赞美李白,怀念李白,让后人看到了杜甫眼中、心里李白的形象。本文拟就几首诗的分析来谈谈杜甫眼中的李白形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杜甫与李白的交游诗,考察了杜甫及盛唐人对李白的评价,从而探讨了李白的“清”的人格精神与诗风追求,我们认为其人格精神与诗风是一致的,二者有机地体现在李白的身上,成为盛唐精神的一大内蕴。  相似文献   

18.
李白和杜甫是两颗光照唐代诗坛的灿烂巨星,他们创作的具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特色的诗歌,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形成了后世难以逾越的高峰;他们之间的伟大友谊,更为文学史留下了极其珍贵的一页。一、巨星初会天宝三年暮春时节,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漫游来到东都洛阳。此时杜甫已在洛阳游历两三年了。对于李白,杜甫渴慕已久,早想和他认识,如今听说李白到了洛阳,禁不住心中暗喜。在出席洛阳人士招待李白的宴会时,杜甫看到李白气宇轩昂,举止潇洒,虽仙风道骨,却和蔼可亲。李白见到刺史县令布衣之士,一一拱手,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19.
李白遇杜甫     
<正>李白与杜甫相遇,是在744年。那年,李白43岁,杜甫32岁,相差11岁。李白当时已名满天下,而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杜甫早就熟读过李白的很多名诗,此时一见真人,崇敬之情无以言表。一个取得巨大社会声誉的人往往会有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轻松和洒脱,因此杜甫全然着迷,被李白的诗化人格所裹卷。  相似文献   

20.
在盛唐诗坛上与"诗仙"李白并立的是杜甫。韩愈曾盛赞"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千余年来,李杜并称。但是,二人的创作风格却迥乎不同:李白是飘逸豪放,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杜甫深受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他以"穷年忧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