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令世人震惊的山西繁峙矿难事故中,11名记者在报道过程中收受贿赂、隐瞒真相,而《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刘畅冒着生命危险揭露了事实的真相,同时为案件突破提供了宝贵线索,体现了一名记者高尚的职业操守。2003年10月,刘畅因山西繁峙矿难系列报道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04年9月获得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在安徽卫视《记者档案》通过中华新闻报、搜狐网进行的评选活动中被评选为“我心中的好记者”。  相似文献   

2.
张海馨 《今传媒》2005,(2):54-55
令世人震惊的山西繁峙矿难事件中,11名记者在报道过程中收受贿赂、隐瞒事实,而《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刘畅冒着生命危险揭露了事实的真相,为案件突破提供了宝贵线索,体现了一名记者高尚的职业操守。2003年10月,刘畅因山西繁峙矿难系列报道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04年9月  相似文献   

3.
山西繁峙矿难事件中,有11名记在报道过程中收受贿赂、隐瞒真相,而《中国青年报》的记刘畅冒着生命危险揭露了事实的真相。2003年10月,刘畅因山西繁峙矿难系列报道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04年9月获得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他在安徽卫视《记档案》通过中华新闻报、搜狐网进行的评选活动中被评选为“我心中的好记”。  相似文献   

4.
姜言明 《青年记者》2003,(11):55-55
近日,繁峙矿难记者受贿事件曝光后,社会上对记者的谴责之声不断。新浪网甚至专门为此开展大讨论:谁来监督新闻媒体?更多的人在网上把记者贬得一无是处。作为一个记者,本该与社会良心、匡扶正义联系在一起,以维护公众利为己任,如今却成了不光彩的受贿者。以往曝光别人,现在却被曝光处理——这种角色间的转  相似文献   

5.
鲍海波 《今传媒》2004,(1):14-15
“繁峙矿难”中,11名记者被“金弹”击倒,新闻的神圣因此而“蒙羞”。在市场经济的染缸里,记者的立命之本似乎不仅仅是“怎样写新闻”,更重要的是“怎样做人”。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走出“孤掌难鸣”的尴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身处险境却能不顾自身安危,为数十名死去的矿工伸冤,揭露事故真相,中国青年报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系列报道一等奖的《聚焦山西繁峙金矿爆炸案》,就是这样一篇充满正义与胆识的精品力作。作为一组舆论监督报道,《聚焦山西繁峙金矿爆炸案》无疑是幸运的。  相似文献   

7.
最近国内新闻界出了两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一是湖南娄底市一个政法记者挖下色情陷阱,诱使一些官员跳进去,然后他以掌握的证据挟制这些官员;二是在山西繁峙矿难中有11名记者落入金钱陷阱,以至被曝先和惩处。 娄底市的那个政法记者现已被绳之以法,不再多说。让人  相似文献   

8.
在去年报道山西繁峙矿难中,相关部门有意给我些物质贿赂,以不让我报道真相。当时对我来说这样的事情只有一个答案:就是拒绝。如果你要是接受对方的贿赂,必然会影响到你报道的公正,影响到你报道的真实和全面。在看到遇难矿工被焚烧、抛弃、埋匿、矿工家属那种撕心裂肺哭喊声的时候,作为一个记者,或者说仅仅只是作为一个人,  相似文献   

9.
王刚 《青年记者》2003,(11):54-55
繁峙矿难中记者集体受贿的丑闻,褪去了“老记”、头上的光环,使他们尴尬地站在公众的面前。“谁来监督记者?”、如何防止新闻界的“权力寻租”现象?如何正确认识、改善新闻队伍的职业道德现状?在各种质疑和谴责声中,被称为“社会的良心”的记者,被称为“社会公器”的媒体,该反思的问题的确很多。  相似文献   

10.
重构专业理念 完善监督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飞 《传媒观察》2003,(11):29-31
2003午9月,一个新闻让世人震惊,山西繁峙“6·22”特大爆炸事故中,矿主与繁峙县委县政府有关人员串通一气,隐瞒事故真相,虚报死亡人数,把38人死亡改成“2死4伤”上报!他们除了“层层把关”全面造假外,还用钱物来堵媒体记者的嘴——11名新闻记者在采访事故过程中收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从广州日报前社长黎元江到在山西繁峙矿难中采访的新华社记者,再到央视名导演赵安,传媒人士接二连三地出事,说明媒体这个被誉为中国的最后一个暴利行业,也有失去约束和监控的危险。” 北京 张扬  相似文献   

12.
在 繁峙矿难事故调查中 ,因收受贿赂而受到处分的11名记者 ,既有中央驻晋新闻机构的记者 ,也有地方新闻单位的记者 ,它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 :新闻工作者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严格遵循《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否则就有可能违反党纪、政纪乃至触犯法律。江泽民同志提出 :“以德治国” ,中央又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这不仅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党的思想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而且对进一步加强新闻工作者的思想道德修养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面对对外改革开放 ,对内经济搞活的新情况 ,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事件时有发生,给整个新闻界带来极坏的影响.2003年山西繁峙矿难事件中11名记者受贿事件,2004年中央电视台4套<今日关注>栏目俄罗斯人质危机有奖竞猜事件、2006年广州"注水西瓜"事件,2007年"纸馅包子"事件、2008年山西临汾矿难中加余名记者排队领封口费事件……一系列的媒体事件曾经一度引起社会各界对新闻职业道德的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发生采访繁峙矿难记者“受贿无闻”事件以来,我国传媒业的职业道德问题凸显,关注这个问题成为此后至今传媒业整顿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记者是社会职业,传媒业是一种行业,如果没有基本的职业意识和工作规范,无法正常发挥传媒的社会职责,社会也将失去公众与权  相似文献   

15.
搞批评报道,大报记者难,小报记者更难。江苏《南通大众》报青年记者陈君佑,却知难而上,被群众誉为——一副秀琅眼镜,使他增添了几分儒雅,许是常常思考、爬格子的缘故.才30出头的人,眼梢的鱼尾纹已经非常明显。他,就是被  相似文献   

16.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记者戴骁军惊险地按下快门,将众多排队领封口费的记者们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山西霍宝干河煤矿矿难的封口费事件算不得什么新闻。2005年的河南汝州矿难①,闻风而至的有100多家媒体的480名记者,领走了20万元封口费。2002年山西繁峙矿难,包括4名新华社记者在内的11名记者的封口费不仅有现金还有金元宝。  相似文献   

17.
目的正当可以不择手段——歪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我国传媒从业人员的主要问题是在报道新闻时缺少道德意识,进而缺少职业道德意识。2003年山西繁峙矿难中发生记者“受贿丑闻”事件以来,我国传媒业的职业道德问题被提上日程。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但就学界讨论而言,新闻(传媒)职业道德、新闻(传媒)职业规范、新闻(传媒)伦理等等概念的使用较为混乱。  相似文献   

18.
当代传媒环境下新闻伦理道德失范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楠 《新闻爱好者》2008,(12):41-42
新闻伦理和新闻事业道德问题成为近年来新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几年来,每年都有重大的、引起新闻界广泛争鸣的新闻伦理失范事件发生。2002年,香港《东周刊》女明星裸照事件;2003年山西繁峙金矿矿难报道中记者受贿事件;2004年,《中国青年报》第二代身份证将由日本企业制造的假新闻等。  相似文献   

19.
《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经济工作通讯,《人民日报》1985年5月11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尔后,被评为1985年全国好新闻特等奖。同仁们常常问起:“此稿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这样选角度?”“通讯的气势与记者的思路有何联系?”等等。我回答八个字:“调整思路,大张  相似文献   

20.
上诲流行甲型肝炎,新疆流行非甲非乙型肝炎,现在已不再是秘密了。但是最早报道有关消息的,不是中国记者而是外国记者。这事引发了我的思索。今年2月5日,合众国际社记者从北京发出一条电讯:《上海新疆流行肝炎使外国人震惊》。《参考消息》在2月9日刊载这条外电报道后,我国公众才从新闻媒介中正式获知这一值得关注的消息。接着,《人民日报》2月18日在该报记者采写的通讯《李鹏拜年》中透露了一点,但还只提“上海流行传染病”而不明讲甲型肝炎;第二天,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