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化引领下的传媒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报业的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2.
电视经济节目的社会需求与现实效果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切地感受到经济的魅力和影响,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热切地关注经济的动向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与英美等国家相比,澳大利亚人口稀少,市场容量有限,出版业竞争激烈,进入出版业的门槛很高。无论是业内人还是想进入出版行业的人都希望通过专业深造以取得更高的从业资格。为了适应这种需要,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澳大利亚高等出版教育进行了改革,并在改革中逐步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了解澳大利亚高等出版教育的定位与特点,对于探索中国的高等出版教育发展之路是个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4.
集团化:集约化经营实现1加1大于2《中国出版》:以2009年8月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为标志,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进入纵深发展阶段。今年,新闻出版总署要求进一步推进出版业改革发展的步伐。作为我国出版行业的国家队,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在改革中扮演什么角色?  相似文献   

5.
特约专稿     
《青年记者》2005,(1):4-4
体制机制改革问题,新闻传媒职业素养问题,新闻人才培养问题,舆论影响力提升问题……这些影响中国新闻传媒业发展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政府高层、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耗费心神。  相似文献   

6.
干预自杀     
“人类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多的忧虑,也从来没有过因如此多的原因而忧虑。”——罗素 当今天我们对于心血管疾病、癌症甚至艾滋病的研究与治疗都有了办法的时候,自杀仍旧像梦魇一样侵袭着每一个不快乐的人。最为迫切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挽救这些生命?消除自杀,不仅是精神卫生的问题,更是一个公共卫生体系的问题。 SARS之后,重建中国公共卫生系统被提到了更迫切的层面  相似文献   

7.
朱广盛 《传媒》2001,(3):55-56
在我国南京、广州、成都等地都先后上演了硝烟弥漫的报业大战。发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报业人员的首要任务。 竞争呼唤新的发行机制 我国许多报纸沿袭多年的邮局发行方式,在近10年中虽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改革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两会报告来谈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和出版自强的问题。首先从文化繁盛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创造文化精神、文化与文明等方面阐释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内涵;其次通过对中国出版史上重要出版活动的梳理,说明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使得中国历史得以系统而完整的记录;最后总结了出版业发展需发力的方向,认为出版业在新时代大有作为,也必须在改革中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9.
年终岁尾,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对我们从事的行业一年来所走过的路、经历的思想变革与震荡有一个沉淀、整合与反思。事实上自去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有关出版改革包括试点以来的种种探索、争论都可说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改革旧有的出版体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已成为广大出版人首要而迫切的任务。然而改革并没有时间表,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在改革中寻求符合各地实际的路径方案,是一项需要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历练的市场经济智慧相结合的重大课题。这里贯穿着出版业如何遵循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出版业的竞争和发展,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将深层次的人才问题,推到这么显眼的地位。透视出版界发生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总可以通过火爆的市场、成功的策划和双效的图书感受到出版家智慧的光芒。书,是人编的;人才问题,成为出版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出版改革需要探索、前行、深化,同时出版改革也需要回顾、总结、反思,因此,稳步推进在当前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出版业随着改革的大潮已经走过30多个年头,出版社启动转企改制也已经10年了,至今,形式上的转企改制工作已经完成。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版业的改革目标将如何设定,改革的思路将如何确定,改革的步子将如何制定,是摆在我们出版人和管理出版的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发展的标准是什么,繁荣的标志是什么,这更是值得我们出版人去观  相似文献   

12.
“彩电价格战硝烟又起”,“保暖内衣真真假假”,“上证指数重回2000点”…… 市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眼花缭乱,经济报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 从传统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体制的最根本变革。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已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可能从来没有一个病像艾滋病这样在中国有过这么大的投入。它的决策依据是什么?政策实施的投入产出如何?政策,在多大程度上,使哪些人受惠?到了今天,难道不需要从公共政策的抉择方面做一评估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转型,转型!     
正伴随人类历史诞生而发轫的出版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令人惊诧的速度幻变,以扑朔迷离的方式嬗变,以难以预料的业态跃变。习惯了传统纸介出版的从业者们,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战略迷思:出版究竟要向何处去?传统出版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出版规模该扩张还是该收缩?数字出版应该做平台还是应该做产品?资本影响力重要还是文化影响力重要?做强和做大哪个更优先?看看2013吧:新华书店正在沦为读者的看样体验店,出版社逐渐变成民营书商的加工厂,读者的目光纷纷从纸页移往荧屏,出版集团的利润被CBD垄断……媒体多元,渠道多元,跨界流行,资本侵略,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编辑出版领域改革的深入和WTO的加入,关于现代编辑素质问题的讨论也时常见诸各类出版专业报刊杂志。经营意识、市场意识,策划能力、交际能力,这是在论及编辑素质时出现最为频繁的词汇,复合型人才显然是今天出版业最为需要的人才。因此,对于编辑的学历要求也明显提高了,硕士学历已经成了进入编辑岗位的必备条件。应该指出,这些对于新形势下的编辑出版工作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科技高度发达、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缺乏了这种意识和能力,显然是没有竞争力的;作为一个以图书出版为载体,传播高科技和最新知识为己任的编辑,没有一定的学历层次和学识水准是无法胜任的。确实,中国的出版业亟须培养出一批新型的出版人才;尤其是面对中国出版业改革的深化和国际出版竞争的参与,更需要培养出既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又具有实务操作经验,既懂出版规律又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出版人。现代的中国出版业不仅需要出版理论家,而且需要出版家,更需要既懂出版理论又懂出版实务的复合型出版人才。  相似文献   

16.
出版产业的发展,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出版业内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出版业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推动着人们不断探索出版业的社会角色和产业特征,要求人们无论从内容到形式,还是从管理方式到管理程序上都名副其实地按一个产业部门的要求来运作出版业,从而加快出版产业的发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因此,笔者认为,加快出版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强化主导产品经营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要经过原始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阶段,从而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对出版…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文学研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遭遇到这么多问题:面对西方20世纪众多的文学批判流派,如何根据中国文学实际和具体的研究课题综合性地择其长而避其短?主观批评和客观批评之争,科学实证与价值关怀之争,其实涉及到的都是研究者本人对研究对象的价值判断、价值立场问题,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报纸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形式上让人目不暇接,在报纸热衷新形式的诸元素中,报纸纷纷“瘦身”、报纸的底色开始多色彩、厚报青睐多版组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三道新风景线。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恩格斯的经典论断。这个论断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曾被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反复印证。其实,理论的重要性,理论思维的重要性,对一个民族如此,对一种事业、一个部门乃至一个人也是如此。广播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对继续探寻改革路径的迫切需求,催生了大家对阶段性改革成果做出梳理和思考的强烈愿望,于是,撰写论文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广播界同仁的主动选择。大家的这种努力的确成绩斐然,新中国广播事业发展65年来,我们对广播的认识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深刻  相似文献   

20.
书市在号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举行,使所有的与会者在进行业务之余,都有机会领略这个以山水著称的旅游城市.其实出版业就应像雨季的桂林一样,有风和日丽,也有雨雾挥洒,因为文化的底蕴与自然的山水从来就是两相得宜的.书市书籍所堆垒的文化之盛宴,会议经济给当地所带来的消费商机,一切似乎都映衬着出版业的热闹与繁荣,但对处在改革与变动前夜的中国出版业来说,桂林书市所呈现的某些切面、某种趋势,也隐含着出版的一些理性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