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辩证唯物论认为,宇宙是无限的,世界是充满着矛盾的,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的统一,没有一个事物不存在矛盾,没有一个事物是不可分的。一分为二,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根本规律。它告诉我们,有矛盾的对立,就有矛盾的统一和相互转化。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在一定的条件之下,矛盾的东西能够统一起来,又能够相互转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学习数学的思维活动中,就普遍地存在着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比如,具体和抽  相似文献   

3.
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瑰,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易学,发展于中国的道学、儒学文化,并且涵盖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太极文化以太极图形、色彩的相互矛盾关系,表达了"全息一元"和"一分为二"的宇宙观,说明了一切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对立统一的根本规律;太极图包含了关天事物发展的终极目的和根本规律的哲学理念:在相互矛盾的对立体中追求平衡与统一,实现矛盾各方的相互包容、化解,最终使矛盾的对立各方趋向多元的和谐统一;以太极图为标示的太极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维和文化观念等,为太极拳运动实践提供了思想依据。太极拳作为表述中华太极文化的生命形态或典形载体,太极图示所表达的哲学思维和文化观念应是其核心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在阐述和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这一原理的过程中,对其中一些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理解,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归纳起来有下述几个问题。关于矛盾、对立、对立统一、斗争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争论的主要问题是:(一)矛盾和对立是否有严格的区别?第一种意见认为对立的统一既矛盾。统一的相反是对立,统一中包含着差别或对立,差别或对立中又包含着统一,二者的辩证关系构成矛盾。统一和对立都是矛盾本身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所以,对立和矛盾是有区别的,不能等同使用。第二种意见认为,矛盾和对立在同一关系  相似文献   

5.
1.对立统一原理【基本观点】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又相互吸引、相互联结,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方法论】(1)要求我们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  相似文献   

6.
一事物矛盾的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中论述了这一规律。他在分析事物对立的统一性时指出: 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如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一切对立的成分都是这样,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  相似文献   

7.
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它认为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许多同学对“矛盾”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模糊认识,这些模糊认识已经成为大家学好唯物辩证法的绊脚石,必须予以澄清。【模糊认识之一】矛盾就是对立和斗争。【评析】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立即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统一即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把两者割裂开…  相似文献   

8.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是哲学界争论的问题。有人提出,从黑格尔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把辩证法认作否定性的辩证法,因而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核心。与此相对立的观点,则认为无论是黑格尔,还是马列经典作家,都是以矛盾规律表述运动的源泉这个辩证法最重要的问题,因而辩证法的核心不是否定之否定,而是对立统一。本文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应当把黑格尔与马列区分开来;否定之否定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核心,但不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否定之否定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仅次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精华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究竟怎样认识和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着重点在哪里?理论界说法并不一致,甚至是根本对立的。本文想就这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斯大林的表述是否科学? 斯大林关于这一规律的表述是否科学?有的同志认为是科学的。因为它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客观的本质联系,反映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但  相似文献   

10.
辩证思维的根本规律是什么?这是逻辑界正在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就对立统一思维规律是辩证思维的根本规律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对立统一思维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思维领域的具体形式。它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对立统一规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在表现形式上是不同的。它作为思维规律存在于辩证思维过程中。在人类辩证思维发展史上,任何一种辩证思维的形态,都把对立统一思维规律提到  相似文献   

11.
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是矛盾规律。矛盾规律,也叫做对立统一规律。这条规律主要地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都包含着互相统一而又对立的两方面;我们研究任何事物,都要从两方面看问题,反对片面性。毛主席说:“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逻辑缺陷及负面影响运用对立统一思想来定义或解释某概念,就必须严格遵循思维逻辑,将对立范畴关系理顺。《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性质确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形式上看是矛盾范畴的表述,在内容上看工具性和人文性并不是一对矛盾范畴。  相似文献   

13.
胡雄 《湖北电大学刊》1994,(10):59-60,18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双方又统一又斗争的关系,简单她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那么.什么是矛盾的统一性或同一性,什么是矛盾的对立性或斗争性?是这一问题需要掌握的第一个内容。  相似文献   

14.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 :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 ,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磁铁的南极和北极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 ,共处于同一个磁体之中 ;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相互对立 ,相互依赖 ,统一在同一反应中 .对立统一规律在数学中的例子也到处可见 ,举不胜举 .下面 ,我们通过一些典型例子来说明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指导教学所能产生的几个效应 .效应 1: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辩证法认为 :同一事物处于对立的双方 ,在一定的条件下 ,可以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实现转化的因素是条件 …  相似文献   

15.
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必要性和具体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调动学生主动性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推动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教育教学的主要矛盾是教与学的矛盾,教与学是对立的统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是对立统一关系。教师与学生在素质的各个方面明显不同,这种差异就是矛盾。这种矛盾关系是潜在的对立关系。在教育教学深入展开过程中,随着某些矛盾因素的积累,这种潜在的对立关系可能演变成明显的尖锐的对立关系。但师生的主观愿望都是要把教育教学搞好,教师希望成为好教师,学生希望成为好学生,主观目标是一致的。经过师生双边努力,两者一致的主观目标可以转化为现实,师生关系可能达到高度的…  相似文献   

16.
“矛盾、对立、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它们在对立统一中存在发展。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及运动规律的科学,所有的物理现象和运动规律在本质上都体现着矛盾的对立统一。教师应培养学生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这对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以下就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在《电场中的导体》这节课中,理解两个电场的矛盾统一是一个关键。导体放入电场中,由于导体中有可以自由移动的负电荷,负电荷逆着电场的方向运动,结果,导体的一端出现了负电荷,同时另一端有了多余的正电荷,如图1所…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矛盾的含义1.辨析: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既互相排斥又互相斗争的关系。此观点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只看到了矛盾的斗争性,而忽视了矛盾的同一性,因为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是把事物自身矛盾双方对立性的关系仅仅理解为在事物内部存在是不妥当的,它也存在于事物之间。例如,学校里的教和学是学校内部的矛盾,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而学校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2.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各有哪些表现?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对矛盾双方之间所有“对立”和“统一”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抽象与概括。…  相似文献   

18.
辩证法三规律实际是矛盾运动的动因、内容和过程的规律的总结,三规律缺一不可。对立和统一都是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它们之间互为条件,构成彼此间的相对性。相对性与绝对性共存,绝对包含在相对之中才是绝对。“对立同一”中的对立指的是互相排斥的倾向。“统一”不如“同一”更贴切。不一致性的否定是发展的形式。发展就是不断否定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误区一:矛盾就是对立。简析: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此观点只看到了矛盾双方关系的一面,即矛盾的对立性。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该观点有合理的成分。此观点忽视了哲学矛盾双方关系的另一面,即矛盾的统一性。统一属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它有两种情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这种观点没有全面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0.
差异的统一规律不仅贯穿在不同的辩证法范畴的相互关系之中,而且也贯穿在矛盾对立的统一规律、和谐的统一规律、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之中。所以,差异的统一规律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而和谐的统一规律才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