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如今"微时代"的背景下,作文教学中的"微作文"应运而生。要写好"微作文",关键在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对学生进行体验"微作文"的教学指导,应做到明确要求,多加练习;引导体验,积累素材;范文引路,有章可循;勤写日记,即时发表。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它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样,要使作文的园地"水光潋滟",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涌入. 一、重视生活积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说的就是大量积累素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需要有真实丰富的材料."学生的积累首先要向生活出发学生的生活就是家庭、学校、大自然等.只要引导学生去用心观察、体悟,一缕温暖的阳光、一株待放的花草……都会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3.
<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每一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大书。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对象,即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来写,作文往往"真情洋溢"。然而不少学生"身在宝山不识宝",对身边的人、事、物不加留意,没有素材积累,于是每到作文时便搜肠刮肚,作文就难免"空话、大话、套话"连篇了。为了增加学生的生活和语言上的积累,我采用了"微练笔"形式的随笔日记,作为对作文教学的补充,让学生通过平时的练笔去捕捉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使学生的作文呈现出个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当学生的,就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好像孙悟空听到师傅念起了紧箍咒,头疼不已。假话、空话、大话跃然纸上;作文大全、作文选粹、作文集锦摆满案上。孩子的生活范围还不够广阔,心智还不够成熟,思想还不够复杂,而作文是智慧的结晶,思想的结晶,需要有人"扶他们上马",然后再"送一程"。怎样解决学生作文空洞无物,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一、创新的活动创新的素材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需要我们为他们单调的生活调上  相似文献   

5.
"微"即"细小"、"细微"之意。"微语",就是让学生用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细节记录下来。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通过写"微语"来养成观察、记录的习惯,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能有效解决学生作文"无米可炊"的问题。教师可从学生作文的现状、"微语"的具体操作步骤、"微语"的优势及使用效果入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课前学习"是最能够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而"微课"是学生进行"课前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基于生活实际、学生认知和教学内容设计好"微课",让"微课"具有情境性、体验性与导学性。  相似文献   

7.
农克锋 《高教论坛》2020,(3):8-10,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核心课程,要有效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进学生行动",应把教材章节体系转化为专题式教学体系,把习语金句和微案例故事作为教学素材,采取亲近学生、学生可走进的"讲读论行写"五字教学法。  相似文献   

8.
<正>写作素材是指在阅读书籍和生活实践中收集整理、积累起来的原始资料,它是未经加工改造的原型,稍加"雕饰",就可以建构成文章的大厦。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是当前每一个语文老师面临的艰巨任务。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多种尝试,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让"源头活水"似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流进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相似文献   

9.
"微习作"之"微",就是"小"的意思。所谓"微习作",就是抓住一点即时写一个片段,如一段对话、一段心理补白、一处美景、一段颁奖词、一个场面、一封短信等。这样不但学生轻松,老师也便于指导。同时,唤醒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更有利于对转瞬即逝的灵感火花的捕捉与习作素材积累以及情感的积淀。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学生个体心理上产生的沟通、交流、倾诉的需要。但我们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观察能力不强,或片面地追求分数、升学,使得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熟视无睹",更谈不上"一吐为快"的需要!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因此,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从丰富学生的生活、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入手,为学生的写作创造"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1.
我们已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习作教学中的"微活动"应运而生。我们尝试着,力求让"微活动"成为儿童的习作"素材制造机",成为提高儿童习作水平的"小确幸"。本文从"微活动营造微环境""微活动触动微性情""微活动唤醒微表达"三个角度阐述"微活动"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让"微活动"成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小确幸"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肖艳舫 《考试周刊》2008,(49):43-43
作文教学从根本上讲是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但学生"谈文色变",不是慨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感觉写作之物平淡乏味。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引导学生开生活之源,拓积累之流,积累语言、积累素材、积累写作技巧、积累情感认识、积累感受。学生只有拥有了厚实的知识功底,广博的生活阅历,熟练的写作技巧,丰盈的活水才能奔腾不息,一篇篇的上乘之作才能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相似文献   

13.
在"微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危""机"并存的局面。"微媒体"在知识信息传播主体方面的"去中心化",在知识信息传播方面的碎片化,以及在知识信息传播和获取方面的过度开发,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然而,"微媒体"在场域、载体、理念等方面又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探索"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化"危"为"机"之路,要善用"微媒体",占领"微阵地";建立"微环境",融入"微生活";运用"微语言",凝聚"微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正>学生写作文时,经常出现选材不真实、使用雷同素材、内容空洞乏味的状况。教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能在生活中捕捉到具体的、可供写作的题材,还要帮助学生构建起作文的支架,指导学生书写真情实感,写出"真作文"。"真作文"的含义是,习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具体的事例,以这些素材构建起"支架",让学生在真人、真事、真心中刻画细节,抒发情感,与生活发生真实的联结。  相似文献   

15.
<正>"微点生活·亮点作文"是笔者对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的新思路和实践策略,它"观照现实生活,根据作文目的恰当运用作文技巧",以学生的生活为素材,以写作技巧为亮点,力求让学生写出"独抒性灵"的文章,"建构包含语用因素在内的作文评价体系",解决学生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法和中学生作文教学生态萎缩退化的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着力于实践操作,形成了"微点生活·亮点作文"的基本  相似文献   

16.
<正>学生阅读写作的源头在生活,而生活中的好素材需要及时捕捉和记录,但繁重的学业让学生疲于应付,对需要长期"养成"的点滴积累缺乏耐心。纵有老师布置的读写任务,学生也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流于形式;或是东抄西凑,应付检查。"学生成长记录"电子平台的出现,为中学语文阅读写作,尤其是素材的挖掘与积累、习作的交流与升格,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的"学生成长记录"电子平台着力于"用成长记录平台解决综合素质评价难题",但  相似文献   

17.
潘爱华 《语文天地》2012,(16):63-64
很多语文老师抱怨,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这种抱怨揭示着学生作文的弊病,同时也引发我们对学生作文弊病出现原因进行思考。其实,学生生活单调,很难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若引导学生去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会使学生作文去弊生新。我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寻找作文素材,完成了"描写春天"的写作教学任务。一、引导学生在诗文中寻觅"咏春"素材读到杜甫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会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道难关。要让学生真正摆脱"苦作,硬作"的不自然状态,变"习作"为"喜作",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态度和角色,做学生的向导,学会给学生指路,做学生的知音,学会欣赏学生的习作,做学生的听众,倾听他们的心声,做学生的朋友,学会与他们交流,做学生的教练,学会正确指导,做作文教学资源开发的有心人。一、走进生活,观察体验是作文的关键俗话说:没有生活,没有观察,就没有作文。只有留心观察生活,才能敏锐地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生作文,首先要有话可说,要有具体的内容;其次才是话怎样说,怎样把具体内容表达出来。学生为写作文而苦恼,主要是没有内容可写,然后才是不知道怎样写。面对许多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困惑,我认为,比较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所谓"生活作文",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和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然后从中选择生动有趣、有价值的素材写成作文。要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到底引导他们写什么呢?一、让你会笑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作文课上要特别注重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走出去",到生活中去观察;激活学生情趣,多方位引导学生开发思路,积累写作素材,使他们做到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