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郑愁予的《错误》是首非常美丽的诗,美而凄伤,赢得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喜爱。《错误》之美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其意象与情感略作分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舞蹈《小城雨巷》结束后,主持人董卿感慨说:“真是美轮美奂,充满诗情画意。”“百家讲坛”上,于丹在“庄子心得”第六讲“总有路可走”中,用“美轮美奂”形容舞蹈《千手观音》之美。这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诗经》的教化观点,从孔子时代开始,一直贯穿到汉代。《毛诗序》的解诗方式完全是乘承孔子而来的,和《孔子诗论》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所注重的都是《诗》的教化作用。由于时代的原因,《毛诗序》的美刺说对《诗经》有许多错误的理解。然而,无论《毛诗序》对诗义的解说是否正确。对整个中国思想史产生重要作用的都是它。首先,《毛诗序》是我国诗歌产生以来对诗歌的创作的第一次理论总结,强调了“情”对诗歌创作的作用。其次,《毛诗序》中的许多论点,都成为众多古代作家所熟知的典故。所以说,《毛诗序》是一份珍贵的学遗产,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其中合理的成分。  相似文献   

4.
所谓审美教学,是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情趣,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素有“美文”之称的散文,以其短小精悍、浮想联翩、情思缠绵、语言凝炼而被誉为“文学的轻骑兵”。因此,散文的审美教学,应紧紧抓住散文“美”的特点,运用巧引、美读,设置情境,唤起联想、想象等手段,引发学生领会蕴涵于其中的哲理美、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使学生在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感情上得到升华。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溢彩流光的现代文学散文,例如《春》、《背影》、《听潮》、《茶花赋》、《济南的冬天》、《小桔灯》等等,都是…  相似文献   

5.
单元导学设想:(建构从个性到共性再到个性的品读虹桥) 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单元的诗歌虽然长短不齐、国别不一,但都于含蓄朦胧之中隐匿着一个丰富斑斓的情感世界,充盈着美的享受,活跃着灵动的情感,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净化学生的心灵,叩问学生的灵魂。比如《沁园春·长沙》里生机勃勃的秋景和壮怀激烈的人生豪情,《雨巷》里诗意空灵行走着的姑娘的愁怨忧伤,《再别康桥》里令人黯然销魂的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里母爱般的温暖与光辉,《断章》里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互为风景的和谐美,《风雨》里成长的忧思困惑和面对人生风雨的勇气、责任感,《错误》里苦苦等待的寂寞和擦肩而去的伤感,《回旋舞》里人和人牵手的精彩和团结友爱的美丽,《在一个地铁车站》里对人间温暖情感的呼唤。  相似文献   

6.
黄辉 《文学教育(上)》2009,(18):124-125
郑愁予的《错误》具有含蓄、典雅、幽深的婉约风格,是一首具有现代主义内涵,同时又具有纯诗知性美的诗。下面就从这些方面具体阐述它隽永的美。  相似文献   

7.
梁好 《湖北教育》2009,(12):14-14
《东施效颦》(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选自《庄子》,课文通过东施盲目效仿西施,反增丑态的故事,告诉人们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真正的美是自然的流露,而非矫揉造作。这篇课文编排在《美与丑》单元,该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美与丑,树立自信心,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激发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热情。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第二册部分新选课文简介兰州市第十九中学张芳红《短论两篇》本课是两篇短小的议论文。《失败是个未知数》在;日教材中出现过,这里着重介绍《起点之美》。《起点之美》由运动员在起跑线上表现的美,说到人生中种种起点之美,启示人们认识“对于人生...  相似文献   

9.
《蒹葭》是上古诗歌,其中的“美”感染了无数人。《蒹葭》是美的,她把众多的美融和到了一起——音乐之美、表达之美、意境之美,还有爱情之美等。通过对其的赏析,我们获得了心灵的净化和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亚洲继印度作家泰戈尔于半个多世纪以前获得该奖之后第二个荣获此奖的作家。他是20世纪国际文学界的名人,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等。他的作品带有日本传统的纤细美和悲哀美,在文学领域里,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新修订的高中语文第一册收入的《花未眠》,就是他的一篇启迪美、传播美的佳作。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舞蹈《小城雨巷》结束后,主持人董卿感慨说:“真是美轮美奂,充满诗情画意。”“百家讲坛”上,于丹在“庄子心得”第六讲“总有路可走”中,用“美轮美奂”形容舞蹈《千手观音》之美。这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鲍尔吉·原野的《月光手帕》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散文。文章述说了一个极为平淡的"病房故事",可以说不是故事而是一个小小场面:在月光如水的宁静的夜晚,"我"看到一个少女弯腰去台阶上拣一方"手帕",这虽是一个错误——月光制造的错误,但它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因为它源于一个纯洁美  相似文献   

13.
语文美     
语文美刘文编者按:本文作者刘文,1983年毕业于湖南教育学院数学系,长期从事师范教育工作,曾在本刊93年年4期发表《数学美》一文,受到读者的欢迎。除本文外,作者还准备撰写《历史美》、《地理美》、《音乐美》等。美,象鲜花,在哪里开放,哪里便芳香扑鼻,沁...  相似文献   

14.
《长亭送别》选自元代具有“花间美人”艺术风格的杂剧作家王实甫之《西厢记》。剧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曲词之美和谐统一,造就了王实甫“文采派”代表作家之美誉。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元素是意象,且不说整曲《西厢记》“满园春色关不住”,单摘其“红杏”一枝——《长亭送别》的意象美,与君共同摩玩品味一番。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根源,这个论断是错误的;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得出了与之相反的正确结论。对《手稿》的文本分析可知:费尔巴哈式的人本主义框架是其错误结论的根本原因。其实,“异化劳动”概念本身就表征了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路,而人本主义思路则预示了其错误结论的逻辑必然。相应地,判断《手稿》的性质与地位,也应以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为主线,从两个方面来进行:(1)《手稿》整体结构中关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问题的前后逻辑关联,这是内部的文本梳理;(2)借助《形态》中关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问题的正确论断来反衬《手稿》,这是外部的文本比较。文本研究表明,《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过渡环节。  相似文献   

16.
《语教学之友》2004年第10期毛兆荣先生的《高语第三册错误拾遗》一中指出,高中《语》第三册教材中存在四处错误。笔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发现,其错误还不止这些。现补充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的汉学家治学态度严谨,在翻译中国学作品,特别是古典作品时,很少出现常识性错误。如《老子》被译为《老子道德经》或《道德之书》,《孝经》被译为《论孝敬父母的书》。  相似文献   

18.
《论语》的简约美分两个方面:一、《论语》的人物语言具有格言美,而且这种格言美与西方的格言美不同,它具有雍容和顺的风格。二、《论语》还具有“一词传神”的叙述美。《论语》简约美的成因与当时的崇古风气有关;其次,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为学原则和人格风度影响《论语》文风;《论语》的极强烈的格言美还应与孔门弟子精心选材,追求精品的编纂意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用外语翻译唐诗,要做到“保存着它的丰姿”是极不易的。英译本《唐诗一百首》(100TANG POEMS)中,关于王翰《凉州词》一诗的翻译,就由于译没有弄清本诗的意蕴,因此译作既未体现出“唐人气魄”,还有损于唐代守边将士的形象;关于韦应物《滁州西涧》一诗的翻译,虽然译本忠实地传达了原作的意思,译笔也严谨、畅达,但唐代格律诗的音乐美却荡然无存。另外,《英译唐人绝句百首》一书,对上述两诗的翻译可谓语言生动、形象,也具备英诗特色,但对王翰《凉州词》一诗中意思的理解上也存在错误,而对韦应物《滁州西涧》一诗的翻译,在意旨和情调上都与原诗有了些出入。  相似文献   

20.
按照《〈现代汉语规范字典〉释义错误》①(以下简称《释义错误》)提供的线索,我们翻看了《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以下简称《字典》)中《释义错误》一文涉及的内容,觉得《释义错误》一文的一些说法是不妥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下面拟就《释义错误》一文涉及的内容谈点儿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王先生及诸位同仁。王先生说《字典》中的这些“俯拾即是”的错误是他“依据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先后三遍全面细致地校正了《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后发现的。但就我们所知,国家从来也没有设立过字典、词典释义方面的语言文字规范,而从王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