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同学 《邯郸师专学报》2003,13(3):66-67,76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校制定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我们要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纲要》的贯彻实施,全面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各高校自行编订《体育》新课程教学大纲已势在必行,充分领会和贯彻执行《纲要》精神,明确课程性质,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结合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课程内容,优化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体系,是完成和达到《纲要》所提出的课程总目标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校制定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我们要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纲要>的贯彻实施,全面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的高职院校在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体育教育理念肤浅,对新《纲要》重视不足,执行不力;对终身体育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体育设施简陋,运动场所严重不足,体育师资薄弱,极大地制约了新《纲要》的实施;对新《纲要》的课程评价体系理解不深;缺乏对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2002年8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这标志着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在全国高校达到高潮。《纲要》对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评价方法都给出了全新的理念。本文通过对部分高校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高校在体育学习评价改革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构建普通高校体育学习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在对江苏省26所高校健美操教学大纲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义和学校实际情况,对健美操课程进行学生自编操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该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建议将学生自编操纳入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  相似文献   

7.
根据教育部2002年8月印发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关于大学体育课程的性质及篮球选项课教学课程的要求,研究了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的教学大纲,研究认为: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的教学大纲设置的原则是整体提高原则、培养终身篮球运动意识原则、实用性和基础性相结合原则、考核项目反映实际原则。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设置了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学时进行了模糊匹配,并确定了二学期共四项考核项目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全国普通高校施行以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从课程性质、目标、结构、课程内容、评价标准等诸多方面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性和人性化教育的理念。系统分析《纲要》的创新性精神实质,研究《纲要》体育教育人性化的理论,深刻理解以“健康第一”为基本出发点,体现人的本能需求,再现体育运动人文关怀的中心思想,突出高校体育教育的人性化宗旨。为探讨实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育目标的实施方案提供具有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用调查访问、文献资料、归纳总结等方法 ,着重分析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特征 ,提出了教师必须树立新的体育教育观、体育课程观、教学评价观 ,贯彻落实“纲要”才能有保证。  相似文献   

10.
为构建21世纪学校体育新格局,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教育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供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原体育教学大纲进行重大改革,印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全日制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要求自2001年开始,在全国统一使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率先开展,从课程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评价办法等,都有很大的变革。如何进行体育教学是一个值得学习与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大、中、小学传统体育教学大纲、教学摸式和新课程体系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改变教学观念、完善实施办法势在必行;改革和发展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大纲,注重学生健康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is report is to outline our experiences designing and teaching a course on the nature of science to science education graduate students. By addressing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creation of a new university course, the design of the course syllabu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yllabus into instruction, we hope to make our craft knowledge more accessible to others who create such courses.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必修课程。探讨当前城市交通发展新形势下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分析课程教学特点,反思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教学大纲修订、交通规划新理念、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与研究性,以及推进考评方法的综合性改革等方面提出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OBE教学模式中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问题,文章首先阐述OBE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与优势,然后详细论述面向OBE的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方法。设计内容包括课程目标、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实践环节及要求、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学时分配、成绩评定方法、教学资源、达成度定量评价等部分。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面向OBE的课程教学大纲以学习产出为导向,内容系统、完整,课程目标清晰、可衡量,达成度评价科学、定量,能有效保证学生获得预期的能力与经验。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体育教育已不能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对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要求,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体育教育必须与高校教育的发展相适宜,进行同步改革,才能适应时代要求.针对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用调查法和实验法,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体育课程改革作为重点,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改进体育课成绩评价方法.以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从新课标实施看农村中学体育改革的困难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中学在实施体育新课程改革中遇到较多困难,表现在轻视体育课程,体育教学设施不足,对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教育薄弱,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评价体系不完善.为了克服这些困难,需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加强培训学习,规范教学管理,增加对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开展对《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卫生发展纲要》执行情况的检查活动,改善体育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新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对高校体育课程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高校体育教师只有深刻领会《纲要》精神 ,努力学习现代体育知识 ,正确定位自身在体育课程中的角色 ,才能成为大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者 .  相似文献   

18.
“淡水养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代渔业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对淡水养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面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修订了教学大纲,研究了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进行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实践,丰富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等手段。通过改革实践,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职业技能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语言课程应该成为高等师范院校各专业的核心通识教育课程。语言的工具性及融生理、物理、心理、社会等学科属性于一体的本质特征,使得语言课程与其他师范专业课程具备了"通"与"专"和谐统一的特点。与基础教育相比较,知识性、学术性、师范性应贯穿于整个高等师范院校语言通识课程体系的始终。高等师范院校应以此为出发点,拟定语言通识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评价标准,进行教材建设与教师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语境下,高校古代文学教学领域面临困惑与危机,建构全新、多维的教学实践体系势在必行。而编写适应学校教学实际的教学大纲,确立少而精的知识体系;完善课程结构,建设基础课、选修课及学术讲座相结合的网状课程体系;更新教学观念,增强古代文学教学的现代性;丰富教学手段,把多媒体教学和数字化、网络化资源综合运用于教学;改进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体系;打破书面考试的单一模式,建立综合考核、全面评价的新机制等不失为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