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1纳米=10~(-9)米)。 1991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制得的碳纳米管,促进了纳米技术的加速发展。碳纳米管直径一般为几纳米到几  相似文献   

2.
吉光 《百科知识》2021,(28):16-19
对光学有一定了解的人对菲涅尔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从菲涅尔折反射定律到菲涅尔波带片,再到菲涅尔衍射,处处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这位科学家的伟大贡献.那么,历史中的菲涅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做出了哪些留名科学史的成就呢? 本为工程师,半路搞科研 1788年5月10日,奥古斯汀·让·菲涅尔出生于法国厄尔省布罗格利耶的一个建筑师家庭.次年7月14日爆发了法国大革命的开端事件——攻占巴士底狱.当菲涅尔6岁时,法国的局势已经非常恶劣.菲涅尔父亲的建筑工作被迫停下,举家搬迁至一个名叫马修的小村庄里生活.  相似文献   

3.
病毒,我们都清楚,就是那个一心一意制造麻烦的主儿。那么病毒是一种生命吗?这个问题几百年来一直在讨论,直到今天也没有达成共识,而难以达成共识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病毒太简单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细菌,我们都知道很小,非常小。它体长只在微米级。绝大多数细菌介于0.5至20微米之间。细菌这么小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是单细胞生物,就是说一个细菌只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但不要把细菌误解成同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同样的东西,细菌在结构上比细胞更加简单和粗糙。而我们同蚊子、骆驼、变色龙以及沙丁鱼一样,都是多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的细胞被称为真…  相似文献   

4.
正曾经有一部很有名的动画片,名叫《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有人开玩笑说,小头爸爸的头为什么那么小呢,是不是他妈妈曾经感染过寨卡病毒啊?寨卡病毒究竟是何方"怪物"?它们为什么能让人的头变小呢?寨卡病毒为啥让人头变小2015年,寨卡病毒在巴西爆发。从2015年5月开始,短短半年时间内,巴西就出生了4000个小头婴儿,医学专家称之为"小头畸形"。这些婴儿为何头颅比常人小呢?研究人员通过仪器检测发现,这些婴儿的部分脑组织出现了萎缩的情况。医学专家表示,这种损伤是永久性的,靠目前的医学手段很难治愈。也就是说,这些孩子长大后也只能  相似文献   

5.
每年10月的晚间7点钟之后,抬头仰望灿烂的星空,在银河西部的岸边上,有一个狐狸星座。看它那可爱的样子,似乎正在伸着脖子在银河里喝水呢!在这个小小的狐狸身上,还有一个生动的天文故事呢!这要从1934年说起。那一年,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奥本海默(他就是后来被称作“原子弹之父”的人)提出:在宇宙间有一种密度非常大的星体,它们的直径有10千米,体积就像一颗小行星,可是质量却有太阳那么大,那上面1立方厘米的东西就有100亿千克那么重,像乒乓球那么大的一个东西,就有两亿头大象重。这样的星体完全是由极其密集的中子形成的,可以叫它们是“中子星”。可是,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谈怪论,在茫茫宇宙里,到哪里去找这么奇怪的星球呢?  相似文献   

6.
人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而这个世界上新奇的东西却太多太多。即使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全部用来体验,你也不可能体验到所有的东西——当然,也没有必要。那么,哪些体验才是最有趣、最有价值的呢?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曾组织多名科学家,向公众推荐一生中最该尝试的“顶尖科学  相似文献   

7.
称出假币来有10堆银币,每堆10枚,其中有一堆全是假币。已知一枚真币的重量,而每枚假币比真币多1克。请问利用下面的台秤至少需要称几次才能确定出假币?梅花、方块和黑桃图1和图2两个天平保持平衡,那么要多少梅花才能使图3的天平平衡呢?巧分面积请你将右边方框划分为4部分,要求这4部分的形状完全相同,并且每部分里包含一个“P”和一个“G”字母。上期头脑奥林匹克答案X和Y是同样材料制成的两个立方体。X立方体的边长为1厘米,Y立方体边长是2厘米。假设X的重量是20克,那么Y立方体的重量是多少呢?数谜答案:A=0B=1C=2D=3E=4F=5G=6H=7I=8J…  相似文献   

8.
仅仅在10年前,“纳米”(Nanometer)这一概念还鲜为人知,可如今它已以同“网络”、“基因”一起成了出现频率最高的三大高科技名词之一。那么,纳米究竟是什么呢?纳米本是尺寸大小的度量单位,1个纳米(nm)等于十亿分之一(10~(-9))米,约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知道,病毒是比细菌还小的微生物。细菌的大小一般在微米量级(1微米=1000纳米),但迄今发现的病毒中,较大的直径为200~300纳米,较小的直径仅有10~20纳米。1992年,一位法国生物学家发现了当时最大的病毒,叫"巨型病毒",其直径大约在400~500纳米之间。这种病毒甚至比一些细菌的个头还大。时隔20多年,如今科学家发现一种更大的病毒,叫"潘朵拉病毒"。这种病毒直径大约为1微米,已经跟一般的细菌有得一比了。有人开玩笑说,这也许是一种外星来的病  相似文献   

10.
<正>火星上有几条颇为壮观的干旱河道,被人一度疑为"火星运河"。它们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这些河道有个特点,即都与陨石坑相连。最近,一位荷兰科学家对其中的一个陨石坑的资料做了深入研究。与这个陨石坑相连的,是一条宽10千米、深2千米的巨大河道。他计算了一下,要想在火星上蚀刻出这么一条河道,需要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流过差不多9万立方千米体积的水。  相似文献   

11.
把病毒振死     
形形色色的病毒是那么恼人.科学家只好研究形形色色的药物来对付它,研究一种新药是费时费力的.而且抗病毒的药物一般还对身体有很大的副作用.有没有更简单、有效而安全的方式可以对付病毒呢?  相似文献   

12.
禽流感密码     
非典过去了10年,又一种病毒来袭,这一次是一种叫做H7N9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首发地点是上海,之后迅速波及多个省份,一时间人人自危. 流感,一种人人都得过的病,怎么会如此致命?不同禽流感病毒的名称里,H几N几的数字又代表着什么呢?禽流感背后的密码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问专家     
<正>如果你遇到一个质量为1克的黑洞,会发生什么?根据霍金的理论,在宇宙中存在着很多微型黑洞,它们的质量比1千辆汽车的质量还大,但是体积却比一个原子还小,所以可以轻松穿过地球,不会对地球或者人类产生影响。但如果是一个硬币大小的黑洞,那么事情可能就不一样了。我们首先来假设一个黑洞的质量为1克,根据史瓦西半径公式,可以算出这个黑洞的半径大约为10-30米,而一个氢  相似文献   

14.
莫闫 《今日科苑》2012,(20):58-60
地处北京密云县古北口镇的河西村,位于潮河的西岸,河西村这个名字便由此而来。村子的三面被群山包围,山顶上坐落着一个个烽火台,长城由东向西蜿蜒而去。据说,就是在这个只有几平方公里的小村子里,竟然有124个姓氏……河西村的姓氏真的像传说中的一样,那么与众不同吗?或许这仅仅是一个巧合?一个小小的自然村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姓氏呢?如果真有那么多,这些姓氏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记者  相似文献   

15.
纳米碳管是指将碳六角网面卷成封闭无缝筒状结构的物质,其直径从亚纳米到50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中间有称之布基管的空管。纳米大小很难有实感,如果将直径1纳米的球代之1厘米的玻璃球,则直径1米的钠米球几乎相当于地球这么大(直径约12800千米)。  相似文献   

16.
正3月份,春寒料峭。即便春姑娘已经驻足了一个多月,可室内还是挺冷的。在这时候,一扇可以提高室内温度的窗户是不是会赢得你的青睐呢?神奇的电浆纳米天线这扇可以带来温暖的窗户是由中国、美国、瑞典等国的研究人员共同研制的。科学家们在窗户上加入一种简单、廉价的加热板,让原本普通的玻璃有了升温的本领。这个加热板里面最主要的部件是电浆纳米天线。电浆纳米天线又是什么呢?听到这个词,是不是感觉和你印象中的电视  相似文献   

17.
1.养殖池巴西翠龟养殖池建设与乌龟池建设相似,选择水源方便、光照条件好、安静的地方建造。面积因养殖规模而异,从一个平方米到几十个平方米。 2.放养体重50克以下的巴西翠龟,每平方米可放30~50只;体重50~200克的幼龟,可按每平方米10~30只放养;200克以上的个体,可按每平方米10~  相似文献   

18.
1992年,美国无绳电话,俗称“大哥大”的发展为10万人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并使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大哥大”用户。“大哥大”的价格不断下浮,性能不断提高。目前最轻的“大哥大”重量只有162克。此外,美国还在俄罗斯、东欧、中国、巴西和印度建立了无绳电话通讯系统。“大哥大”进入工业生产领域仅有9年时间,而其实际发展规模却已超前了30年之遥。那么这一惊人的发展速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别太相信专家 1947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相似文献   

19.
<正>让-皮埃尔·索维奇、J·弗雷泽·斯托达特和伯纳德·L·费林加三位科学家因"设计和合成分子机器"获得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些机器可谓是"最小机器",只有人类头发的千分之一大小你能想到世界上最小的机器有多小吗?螺丝那么大,针尖那么大,灰尘那么大,看不见的病毒那么大?都不对。世界上最小的机器是肉眼看不到的分子机器,它们比细胞和病毒还要小。来自法国的皮埃尔·索维奇教授、美国的弗雷泽·斯托达特教授以及荷兰的伯纳德·费比加教授,因为研究这些分子机器获得重大突破,而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生活中,狗猫追咬决斗、不欢而散的场面已经司空见惯。但是,猫狗究竟为什么不和呢?前不久,以色列科学家R·门策尔博士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终于揭开了“猫狗不和”之谜。 为了进行实验,门策尔博士找来了一条名叫“阿比”的西班牙长毛狗和一只名叫“吉姆”的德国短毛公猫。这一猫一狗都是一岁左右,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