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每一年,诺贝尔奖的揭晓都会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今年,随着诺贝尔奖的陆续揭晓,又一批杰出科学家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是谁,又将改变世界的科技进步?这些科技成果将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希望?让我们一睹2010年诺贝尔奖得主的风采吧。  相似文献   

2.
《特区教育》2014,(11):47-47
听过诺贝尔奖,但你一定没听过“搞笑诺贝尔奖”吧?“搞笑诺贝尔奖”第年举办一次,今年已经是第24届了。近日,2014年“搞笑诺贝尔奖”再奖揭晓,共评出10个奖项。  相似文献   

3.
现在是12月了,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都悉数揭晓了。你可知道,世上还有搞笑诺贝尔奖(the Ig Nobel Prizes)?  相似文献   

4.
《教育文汇》2011,(12):8-9
贫富差距如何消除?诺贝尔奖空缺怎样填补?针对当前让国人颇感纠结的几个问题,参加“2011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的不同领域的诺奖获得者开出了同一“药方”——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海外英语》2013,(10):36-37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象征着对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最高荣誉。那么,你听说过“搞笑诺贝尔奖”吗?“搞笑诺贝尔奖”是对诺贝尔奖的有趣模仿,但是获奖者可就大相径庭了。那些获奖的研究或发明看似不可思议,甚至让人啼笑皆非,但是细想之下,其中也大有门道,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6.
小米 《小学生时代》2013,(12):28-31
诺贝尔奖,地球人都知道。但你知道还有个叫“搞笑诺贝尔奖”的吗? 搞笑诺贝尔奖,是对诺贝尔奖的有趣模仿。从1991年开始,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出10个奖项,颁发给那些让人大笑不止又能引人深思的研究。这个评选由《科学幽默杂志》主持,评委中不乏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搞笑诺贝尔奖虽然没有丰厚的奖金和纯金奖牌,但颁奖者可是货真价实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7.
对于诺贝尔奖,我想很多人都不陌生。但在你的脑海中,诺贝尔奖到底是什么呢?是不是,它就意味着一笔巨额的奖金。还是一项可以载入史册的荣誉?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期盼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隆重的颁奖盛典,似乎更像是触摸中国的“诺贝尔”。也许,在引领科技,创新中国的今天,你可能还不知道诺贝尔奖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知识界公认的至高无上的荣誉?中国距诺贝尔奖究竟还有多远?不妨读读栾建军的长篇科普著作《中国人,谁将获得诺贝尔奖》,相信会让你对当今世人关注的诺贝尔和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9.
《海外英语》2013,(2):38-38,64
诺贝尔奖,我们都知道,那么,搞笑诺贝尔奖.你听过吗?虽然搞笑,但其真正目的是选出那些“乍看之下好笑。后又引人深思”的科研项目,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荣获“搞笑诺贝尔奖”的项目吧。  相似文献   

10.
施红雷 《陕西教育》2010,(11):50-50
上海东方卫视主持人劳春燕采访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时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成为一个科学家需要什么?”丁回答:“兴趣。”第二个问题:“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什么?”丁回答:“兴趣。”第三个问题:“成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需要什么?”丁回答:“还是兴趣。”可见,  相似文献   

11.
朔华 《中学科技》2010,(2):21-21
有段时间,媒体一直在炒作“中国人何时得到诺贝尔奖”的话题。对此,原子核物理学家钱绍钧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即便中国人得到诺贝尔奖又如何?一两个人得到诺贝尔奖并不表示中国科技整体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教育文汇》2009,(5):10-10
最近,围绕着教育的未来发展问题,社会上下进行着热烈的讨论。其中,有关中国人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议论最令笔者震撼。一些专家、学者掷地有声地断言“中国人得不到诺贝尔奖,就是因为在普通高中进行了文理分科”。为什么要拿诺贝尔奖来说事呢?本人不揣冒昧,试析一二:  相似文献   

13.
《小读者》2013,(3):74-74
父亲和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扮演的角色不同,影响的方面就不一样。诺贝尔奖也会父传子诺贝尔奖的获奖史上存在着不少父子档,这是基因的影响,还是环境的使然?1906年汤姆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他自己的孩子和与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7名学生都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最直接地说明了外部激励比基因遗传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0,(9):28-34
有好些同学的理想颇远大——想获得“诺贝尔奖”。的确,连大人都像小朋友喜欢大红花一样喜欢诺贝尔奖,以得到该奖为莫大的荣耀。其中的原因,并不是诺贝尔奖本身的魔力超大,而是诺贝尔所奖励的科学家们的伟大发现或为人们带来福音,或代表了某一领域的先进程度。那,诺贝尔这个人,和“诺贝尔”这个奖,会有怎样的趣味呢?  相似文献   

15.
最近网络上有一项调查:"你觉得未来20年内中国人会获得诺贝尔奖吗?"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对此持肯定观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正在走向"创新型国家"。当前我们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反思的问题。然而,我们多数教师恰恰是缺少这种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十月属于诺贝尔奖时刻。我们一直在反思:中国离诺奖到底有多远?中国科技界到底缺少什么?  相似文献   

17.
在踏上德国国土之前,一直有个疑问萦绕心间: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这究竟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奖在全世界有很高的地位,许多科学家梦想着能获得诺贝尔奖。数学被誉为“科学女皇的骑士”,却得不到每年由瑞典科学院颁发的诺贝尔奖,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得到。因为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留下的遗嘱中,没有提出设立数学奖。 事实上,遗嘱的第一稿中,曾经提出过要设立这项奖金。为什么以后又取消了呢?现在流传着两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中学科技》2008,(12):6-7
2008年度诺贝尔奖已经在10月陆续揭晓,并将于12月10日正式颁奖。作为世界上最知名的大奖之一,诺贝尔奖可谓万众瞩目,那么,今年的各项科技类大奖各有什么妙处呢?让我们连线颁奖现场,一睹究竟。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民间力量设奖中,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已然成为一个标杆,它的设立开启了科技奖励的国际化大视野。有个形象的比喻:物理、化学和医学等领域最优秀果实都被放入了诺贝尔奖的篮子里。诺贝尔奖精神在中国如何生根?2003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了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设立陈嘉庚科学奖,以发展求索回应着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