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纬 《湖北教育》2000,(8):74-75
摆一摆:拿出5根小棒,把5根小棒摆成两堆。有几种摆法?  相似文献   

2.
【案例】 师:(先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5根小棒)根据这幅图,你能知道什么? 生:知道了一共有14根小棒。 师:你是怎么算的?能用小棒摆给大家看吗? 生1:我是数的。从9开始数5个,数到14。 师:你能再数一次给大家听听吗?  相似文献   

3.
一、复习。  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来复习一下以前的知识。  卡片出示:9+ 1+ 3= 9+ 1+ 5= 9+ 1+ 7=9+ ( )=10  二、新授。  1.教学“ 9+ 5”。  师:咱们来做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 ?请先数出 9根小棒,装进信封里;再数出 5根小棒,装到信封里。  生: (动手装小棒 )  师: (用手捂住信封口 )想一想,信封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你是怎么想的 ?先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评析:教师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例题作了调整,选择了难度适中的“ 9+ 5”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新知的兴趣。〕  师:谁来说说,…  相似文献   

4.
一、缘起课堂 在一次优质课评比时,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教学片段。老师让学生用一根绿色小棒和两根红色小棒进行以下数学活动:先摆一根绿色小棒,再摆两根红色小棒,并且使两根红色小棒都与绿色小棒垂直,最后看一看这两根红色小棒有什么关系。(原题是在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65页)  相似文献   

5.
概念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数学事实。通常的教学是在认识了概念之后,用大量的正例来巩固所学知识。近来听了一节课,却反其道而行之:接触概念之初,老师大胆让学生去寻找反例,从反面去寻找概念成立的条件。揣摩教学设计者的意图,觉得很新奇、很有创意。教学片断(教学内容是新世纪(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借班上课的是四年级上册的学生,执教者是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学校潘小明校长)活动一:5cm3cm师:两根小棒可以做什么?生:可以摆形状。师:现在每人都有两根小棒,分别是3cm和5cm,再配一根多长的小棒就能围成三角形?有几种配法?生1:…  相似文献   

6.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重视应用题的早期编题训练,对于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训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六点. 1.根据实物演示编题.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演示实物能创设一种应用题的情境,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所以在应用题的启蒙阶段,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实物演示进行编题.如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桌上左边摆5根小棒,右边摆4根小棒,让学生根据这一情节编题.学生编出求和的简单用题后,教师又从桌上的9根小棒中拿出一根,要求学生按这一动作编题(编出求剩余的应用题).经过这种练习,使学生在认数阶段就接触到了应用题的雏  相似文献   

7.
徐德兵 《湖北教育》2003,(21):53-53
一、作业的过程 星期天,女儿摊开课本准备做作业,我饶有兴趣的在一旁观看。作业的内容是课本(人教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87页第1题和第4题,第1题是用小棒摆数,第4题是数物体的个数。做第1题时,女儿决定在作业本上画小棒代替摆小棒。显然,这是一种抽象,是一种进步。第1  相似文献   

8.
一、课堂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能否参与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你的教学效果。在参与中,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开发潜能,提高素质。例如:在教学第一册数的组成几和几一课时,先提问:把5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学生带着问题摆小棒,小组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有规律的依次移动小棒。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了方法,这为后面学习6到10的认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然后展开活动,做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的意义。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知识,会用坚式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掌握通过操作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观察、归纳能力。教学重点:余数的意义、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过程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一、建立余数的概念学生拿出20根小棒,按要求操作并思考:(1)用5根小棒摆一只小企鹅“”,20根小棒能摆几只小企鹅?怎样列式?(2)用6根小棒摆一条小金鱼“’,20根小棒能摆几条小金鱼?小棒用完了吗?剩几根?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0÷5=4,(2)20÷6=3……2。接着,教师就第…  相似文献   

10.
徐贤娟 《考试周刊》2012,(17):75-76
一、教学说明 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68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千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较好地理解数的概念,我在课中借助单根小棒、整十捆小棒、整百捆小棒,采用了数一数、估一估、闯一闯等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1.
[案例] 从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开始认数(分别出示人民币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师:说说它们都是多少元? 生:(略) 教师出示一袋彩色珠子(橡皮泥制作的)。 师:数一数有多少颗? 生:1颗、2颗、3颗……10颗。 师:把10颗珠子插在小棒上,就像一串冰糖葫芦。10颗珠子也可以说一个十。  相似文献   

12.
教材简介: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青蛙想弄清楚做什么事最快乐,便去问啄木鸟、水牛、蜜蜂和妈妈。全文共分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小青蛙产生了做什么事最快乐的疑问;第2、3、4自然段结构相同.分别写了小青蛙问啄木鸟、水牛、蜜蜂做什么事最快乐及得到的回答:第5、6自然段写小青蛙问妈妈做什么事最快乐和妈妈的回答。这篇童话以对话的形式叙述,文章生动有趣,浅显易懂。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解决这个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在操作学具中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发展能力。如,刚入学的学生往往不知道从哪里想起,思维缺乏条理性,动手操作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如:教学3的组成时教师提问:3这个数是由哪两个数组成?用小棒摆一摆,并说明是怎样摆的?有几种摆法?多数学生先摆3根,然后向右移动一根小棒,再移动一根小棒,分别摆成说明2和1组成3,l和2也组成人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就可以想到另一个。这样就为5的组成教学中“还能想到什么?”作了知识和思…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5的组成(教材第20页) 操作探究设计 摆一摆:拿出5根小棒,把5根小棒摆成两堆,有几种摆法? 说一说:看着自己摆成的两堆小棒,说一说5是由哪两个数组成的。 教师把学生不同的摆法及相应的5的组成在黑板上展示出来(略)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导入设计】师:同学们今天都带了一些小棒。我们先来做个抓小棒的游戏。听清要求:每次抓的小棒要比王老师抓的多5根。听清楚了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5的组成”是“5的认识”的教学重点,建议在新授和练习这两个教学环节中,实施如下的愉快教学:一、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掌握5的组成1.指导学生有序操作学具,弄清5的组成。师生都拿出5根小棒摆成—排。先启发学生回忆在学习“4的认识”时,通过分小棒,知道4的组成有:3和1组成4,2和2组成4,1和3组成4。再引导学生思考;现在我们把5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怎样分?5的组成有哪些?  相似文献   

17.
用整十数除     
一、通过实例引出用整十数除。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一堆小棒 ,喇叭里传出 :“60根小棒 ,每10根扎成一捆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 ,可以扎多少捆?”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 ,教师使用计算机把小棒每10根扎成一捆。鼠标指针每单击屏幕一次 ,这堆小棒中 ,就有10根小棒自动扎成一捆放到旁边。最后 ,一堆小棒变成6捆小棒一字儿排开。师问 :“这个问题用除法算式怎样表示?”生答 :“60÷10=6”。(接着 ,在小棒的下面显示该算式。)师问 :如果不使用小棒 ,怎样计算60÷10的值?引导学生想一想以前是怎样做一位数除法的 ,并启发学生按照除…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人教实验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4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趣 师:我们来做一个陕速取小棒的游戏,看谁能很快取出9根小棒。  相似文献   

19.
8加几     
教学内容:九义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86、87页;“做一做”及练习二十第1题。教具准备:牙刷图活动灯片;小棒;圆片;蜡光纸剪成的苹果,上面写算式。学具准备:15根小棒;8个黄圆片固定在纸上(分两排);7个红圆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开火车做书上86页...  相似文献   

20.
尹亚萍 《河北教育》2003,(10):28-29
一次听《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在教学“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这一知识点时,教师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玩的特点,设计了让学生制作长方体框架的探索活动。每位学生准备12根小棒,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棒各4根(同一种颜色的小棒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