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食物的营养》是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食物与健康》单元的第一课。教材从学生的一日三餐入手,设计了“让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食物”“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等活动,希望他们通过学习体验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进而能自己设计出营养合理的一日三餐的食物种类。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苏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第二册。本文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游戏中先让学生挑选自己一日三餐的食物,然后自我评价,互相评析, 以此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头脑中零散的营养  相似文献   

3.
一、将教学与生活情境相联系《一天的食物》选取学生生活中随手可得的食物作为研究的背景。先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在自己的早餐上,以常见的包子、牛肉面是几种食物作为切入点,接着将视野逐渐扩大到整理出自己一天吃的食物究竟有几种。然后将研究活动定格于四人小组所吃的食物有几种,组织学生对它们进行分类,最后才将研究的情景移至学生又发现的“人为什么要吃食物”、“怎么吃才能达到营养均衡”。活动内容是学生生活中的一日三餐,情境的范围在原有基础上一点点扩大,学生接二连三地发现问题,兴趣盎然地不断地进行探究,从而对于食物的认识步步加…  相似文献   

4.
一、背景分析与教学设想1.教学内容:《饮食与营养》一节以通过验证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使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的各类营养物质,学生要正确操作试验,要结合相关资料,对试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形成营养要均衡,饮食要合理的观点。2.教学目标:本节是根据《生物课程标准》中第5个一级主题中  相似文献   

5.
调查表明,目前高职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摄入的食物种类单一,动物性食物和蔬菜、水果类食物摄人量与供给量相差较大。导致许多营养索的摄入量不足。早餐的热能摄入量偏小,晚餐的热能摄入量又过大,热源物质的供能比例处于不均衡状态。因此,应指导学生调整膳食营养结构,合理摄入各种营养素,均衡分配一日三餐供能比例。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分析 《我们吃什么》属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科学合理的营养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本课作为单元的第一课,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了解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同时,通过分析常见食品营养成分和研究食品标签等活动,引起学生对营养和健康问题的关注,让他们意识到食物多样化的重要性,从小树立科学饮食的意识和习惯,为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许多教材里都编排了《食物的营养》这一教学内容。我第一次教学这课是在1991年,教学内容是这样编排的:先讨论“我们每天为什么要吃食物”?再告诉学生检验脂肪、淀粉、蛋白质的三种实验方法:①在白纸上按压;②滴碘酒;③用火烧。然后,学生自己去检验我们常见食物中哪些食物里有脂肪,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学习内容是《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这节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学生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而我国青少年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健康情况令人堪忧。这早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所以怎样通过《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真正做到合理饮食和食品安全,让意识上升为行为,即落实到指导自己一日三餐的饮食行为,服务于自己一生的健康,才是本节教学的目的。以设计营养午餐和怎样购买安全食品为检验学生知识获得的主要手段,从而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以自制食谱和绿色食品为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以健康生活为结束语,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使学生体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喜悦,产生主动学习好生物学的愿望是每一位授课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教学课题。  相似文献   

9.
蒲毅 《初中生辅导》2022,(10):51-54
<正>《人体的营养》是《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确立的十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的二级主题: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广厦千间,夜寝不过六尺;腰缠万贯,日食不过三餐。”我们每天都要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理解每天的一日三餐包含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以及它们是如何被人体消化与吸收并利用的;理解合理的营养及食品安全,学会测定某种食物的能量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学会解读图表和数据的能力,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设计一份午餐食谱并亲自制作。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合理饮食》(江苏教育出版社)。内容说明: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需要的营养主要来自食物。孩子们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全面合理的营养对他们具有更特殊的作用。在日常的饮食生活中,孩子们对自己的饮食已有初步的了解,也积累了一些关于食物营养粗浅、模糊的认识。同时,在饮食习惯上存在着食物越吃越精,偏食、挑食,把零食当饭吃等问题。因此,让学生获取必要的营养知识,注意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十分必要。本单元在知识内容的选择上侧重于人类需要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是学生在前一节课学习了食物分类的基础上,学习怎样设计实验,发现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教学内容主要有两部分:1.食物中营养成分——淀粉、蛋白质的鉴别方法(在实验室中);2.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动手、观察、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许多教材里都编排了《食物的营养》这一教学内容。我第一次教学这课是在1991年,教学内容是这样编排的:先讨论“我们每天为什么要吃食物”?再告诉学生检验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再设计教师首先要读懂教材,善于抓住教学目标,并且围绕主要目标设置教学活动,对教材进行再设计。如我在上《食物的营养》《、人的生长发育》《、消化器官》时,设计了4个内容,分别是《认识食物的营养》《、饮食与健康》《、选择健康食品与人的生长》《、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第一课时,从记“录我一周中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开始,讨论和交流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及辨别方法,进行营养成分的检验。第二课时,小组讨论并交流什么是科学饮食,教师提供淀粉、脂肪、蛋白质能量的资料及相应年龄段每天所需要的能量,让学生计算一周中食物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花万帮 《贵州教育》2012,(15):45-46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卫生》一节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有三点:一是合理营养,二是食品安全,三是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15.
因生而动     
荆宝龙 《科学课》2009,(7):29-29
教学《食物与营养》一课时,我让学生先对自己记录的一天的食物进行分类,再对教师提供的食物进行分类。各组完成分类后,我请其中一组上来展示,这一组按照荤、素的分类标准把食物卡片摆放好。  相似文献   

16.
因生而动     
教学《食物与营养》一课时,我让学生先对自己记录的一天的食物进行分类,再对教师提供的食物进行分类。各组完成分类后,我请其中一组上来展示,这一组按照荤、素的分类标准把食物卡片摆放好。  相似文献   

17.
教学《食物的营养》一课的一般思路是:先讨论“我们每天为什么要吃食物”引出食物里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接着由教师教给学生三种检验食物的方法;然后学生用这三种方法去检验常见食物的营养;最后对学生进行营养保健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报告》指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学生营养健康状况主要取得了五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学生一日三餐的比例升高。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不能保证每天吃3顿饭的比例从2012年度的10.4%下降到2013年度的7.1%。其中,中部地区的比例为3.4%,西部地区的比例为9.7%。  相似文献   

19.
教学思路本课例从小学生观察世界的角度、自主学习的角度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角度展现学习内容,以“生理与健康”探究性学习网站为依托、为任务驱动来教学。学生自主选定探究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教师以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身份指导探究。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为第二课时学生自己设计一份一天的合理的营养食谱做铺垫。以新闻背景为导入,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出问题,通过阅读《实验指导》获取实验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手段、上网搜索资料认识食物中的营养。这样,课题的提出和总结都发生在学生的生活中,学生感到实际、有用,带有浓厚的兴趣开展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20.
黄建喜 《科学课》2008,(9):42-43
教材分析 《食物中的营养》一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第二部分是营养成分对身体的作用。其中第一部分在获取知识方面,让学生了解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来源。食物中有哪些营养这一问题具有挑战性。教材选取了比较适合儿童探究发现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这三种营养成分,力图引导学生自行研究。在归纳总结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介绍了食物里所含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食物来源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