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课程四大领域内容之一的“生命世界”部分,为小学生提供了诸多培养科学素养的机会和可能。对儿童而言,生命世界是他们一直怀有浓厚好奇心的神奇世界,一草一木,伴随着他们的童年生活。科学课教学中,要使他们对生命世界的好奇得以呵护,要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从对生命现象和事物的表面认识发展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使其关注生命、关注环境、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命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情感。在生命世界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很好地亲近科学,只有让学生亲近科学,才能走进科学;只有走进科学,才能让学生领会科学的迷人魅力,进而热爱科学,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张放 《生物学教学》2011,36(11):13-13
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在生命科学的研究历史中,我国科学家在诸多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作者对在生命科学教学中如何联系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让学生从"体验"到"感悟",甚至升华到"形成"正确、高尚的价值观,进行了如下实践。  相似文献   

3.
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它以观察、实验、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手段,使学生在获得生命科学的基咄知识、基本技能及其相关方法的同时,接受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蔡玲 《辽宁教育》2022,(5):74-77
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生命科学"领域内容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周期,是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命教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科学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效完成"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科学能力的提高,就需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从大自然中认识生命;动手实验,从实验中了解生命;观看视频,从视...  相似文献   

5.
罗睿 《广西教育》2012,(28):40-41
生命科学领域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物质科学领域、地球科学领域相比较,更具生命教育价值。《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有如下要求:“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相似文献   

6.
小学科学生命领域的课程教学应尽可能把学生置于真实的生命世界中,使学生具有真实的生命体验。科学教学应该引导儿童关注身边的生命世界,同时关注儿童自身的生命成长。儿童行知田园课程努力让科学教学走向田园、回归本真,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陈一 《考试周刊》2014,(72):160-161
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充分利用科学史素材,开展生命科学史教育,则是达到上述目标的有效手段。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初中生物课程中,结合生命科学史进行课堂教学的典型范例进行了总结,并对如何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渗透生命科学史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鄂教版《科学》教材有关生命世界的教学中,我们应当提高课程意识,整合生命世界教学内容,体现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程理念,使学生初步形成生命价值意识,发展科学思维能力,从而落实生命世界内容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情感的血脉在知识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新课标里明确说明,初中语文教学不仅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重视入情入境的品味,更重视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视人生美德的体悟。一言以蔽之,语文教学是情感体悟的生命化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情感要达到怎样的火候,  相似文献   

10.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公民.认识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在自然界中的相互作用是极其必要的;作为科学爱好者,也恰恰是对生命奥秘的追求使更多的人投身到生命科学的研究之中。因此,在生命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课程。其教育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生命科学的成就、发展以及学科特征和学科精神。生命科学的发展凝聚着人类探索生命世界所获得的科学精华和认识生物世界的科学思维方法。生命科学研究的是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生命运动。它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直接影响着人类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公民,认识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在自然界中的相互作用是极其必要的;作为科学爱好者,也恰恰是对生命奥秘的追求使更多的人投身到生命科学的研究之中.因此,在生命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雪松 《考试周刊》2012,(65):120-120
21世纪的课堂应该是"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课堂。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生活,让政治课的课堂焕发出永恒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4.
夏清 《科学教育》2005,11(6):28-30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命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命科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探究是新课标的核心,也是本次课改的精髓和灵魂之一。怎样才能使生命科学教学有效地融科学的方法、精神、要义、情感于一体,高度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挑战。只有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策略,按科学探究的思路来营造探究生命科学的课堂,才能卓有成效地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探究、理解探究,在探究中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界,体验生命科学的环节,感悟生命的真谛,缔造生命科学的神奇。本文试就初中生命科学探究性学习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学程导航"是根据学习的课程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规律,指导并引导学生高效地获得相关知识和能力的范式。"学程导航"在物理教学中既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改变学生认识问题的角度、习惯和方法,又可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从科学的角度认识世界,产生良好的科学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倡导探究性教学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课程理念,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科学,在活动中"做"科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增进对生命科学的理解。我立足学生实  相似文献   

17.
"社交礼仪"是近年高校开设的一门新兴课程。针对这门课程知识容易理解,操作性、实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可采用情景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表演创设情景,多媒体教学模拟情景,学生角色扮演融入情景,案例分析导入情景等具体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使学生通过参与和互动交流去体悟情景,并把这种体悟转化为真实情景中的实际运用能力,真正做到知礼仪、习礼、守礼、用礼。  相似文献   

18.
"生命世界"是《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内容之一,生命世界包括多样的生物、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健康生活四部分。在科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挥科学课的学科优势,合理利用科学课程中的生命教育资源,整合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就能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促使他们去认识生命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推进以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生物学作为科学课程的一部分,其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点,更重要的是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素质,即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智能,而且要具有较高的生命科学素养。传统的理科教育基本上是以客观主义的教学理念为基础,它的课程、教学、管理、评价都体现着客观主义的意识形态,在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对科学事实、科学  相似文献   

20.
沈佩 《考试周刊》2011,(15):29-30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过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生命的活动,心灵的颤动。语文教学要上出语文独有的"语文味"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语感",而且获得"美感"和"情感",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