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他们对这些概念大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种已有的认识和了解即为科学学习中的前概念。前概念在学生的科学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当科学概念和前概念比较一致时,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气氛活跃,发言积极,容易达成目标;反之,当学生的前概念和科学概念相冲突的时候,前概念则会严重干扰科学概念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前,头脑中存在着前科学概念和错误概念,这些概念有很强的顽固性。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的错误概念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由科学概念所代替,而必须依靠学生自己通过概念转变学习,实现由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促进学生前科学概念和错误概念转变的概念转变学习有三步教学策略:揭示学生的前科学概念,这是实现概念转变学习的前提;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是实现概念转变学习的契机和动力;鼓励认知顺应,这是实现概念转变学习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周雪 《辽宁教育》2024,(5):65-68
科学概念是组成科学知识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科学知识结构的基础。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已经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性的概念,这些概念有时与科学概念存在冲突,有时不够准确。通过转化前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摆脱错误的想法,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创设科学情境,建立概念联系;引发认知冲突,促进概念转化;注重生活体验,生成科学概念;鼓励科学阅读,拓展科学概念这四个方面,探索促进学生前概念转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构建准确的科学概念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97):15-16
学生在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个人观念,这就是所谓的前概念。科学的学习是前概念转变的过程,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建构科学概念尤为重要。本文以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为例,浅谈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使学生的前概念在认知过程中发生冲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并能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学学习是前概念转变的过程,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建构科学概念尤为重要。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引发学生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解决认知冲突,建构科学概念,形成科学认知。  相似文献   

6.
李宇泓 《教师》2012,(35):84-84
概念转变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学生原有观念的改变、发展和重建,是学生由前科学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基于概念转变学习理论,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是要高度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善于引发认知冲突;要关注学生构建的概念网络结构;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7.
郝清华 《辽宁教育》2013,(12):49-52
概念教学一直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概念。然而学生在学习概念前已经对一些概念有了朴素的理解,这种理解往往与概念的科学含义不尽一致,于是概念教学的重点就是改变学生原有的朴素理解,即科学前概念转化。本文着重论述了小学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的几条策略。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4,(A2):180-181
前概念在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和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通过分析认识前概念,阐述教师教学时相应的教学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88):127-128
概念的学习是生物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其中,前科学概念的存在对新概念的习得有重要影响。新时代背景下,生物的前科学概念不仅是后续概念学习的基础,而且,前后科学概念的衔接也是促使学生逻辑思维深度发展的重要保障。当下,学生获取生物科学概念的渠道日趋多元化,科学概念本身的知识体量也与日俱增。当破碎化的生物概念知识越来越多,新旧概念混在一起,就会在无形间增加学生的概念学习压力。因此,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生物前科学概念,重塑新的、有秩序感的概念体系是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往往在生活中已积累了这些概念的初步认知,这些已有的认知和了解我们常称为科学学习中的前概念。学生已有的前概念中,有些前概念和科学概念是一致的,就能在学习科学概念时起正迁移作用,帮助学生获得科学概念,但有些前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是矛盾的,这时前概念就会起负迁移作用,干扰学生获得科学概念。比  相似文献   

11.
前概念和科学的物理概念同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它们都是由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所产生的.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前概念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虽与科学的物理概念不一致,但在提供给学生一定的预备知识之后,再辅之以有关的实验引导,便不难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例如:从不同物质轻重的概念转换为密度概念;二是前概念与科学概念大不一样,在学生原有的经验中,这些前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发展时间,且已形成了系统的却并非科学的概念.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铁块沉于水中的现象,于是就在头脑中形成了铁块可以沉没于任何液体中的前概念;三是学生在正式学习物理以后,在学校教学情境中形成的.当那些非本质的现象与学生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一致或相关联时,学生很容易同化这些现象,导致对本质特征的曲解,并同时使原有的观念得到充实和加强,成为进一步学习的顽固的先入之见,影响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科学和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前就已经有了一些生活认知经验。通常把这些认知经验称为"前概念",当学生正式接触课堂学习之后,会发现这些认知经验有偏差。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效把握学生的认知经验,通过这些"前概念"教学的精准化,促使学生展开高效的科学学习。  相似文献   

13.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概念转变学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概念转变学习是学生原有概念的改变、发展和重建,是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日常概念、概念意象、迁移等因素是数学概念转变学习中产生错误概念的主要原因.根据概念转变的途径、机制和条件理论,概念转变学习的教学策略:(1)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促进日常概念向科学的数学概念转变;(2)引发认知冲突,辨清新旧界限以实现数学概念转变学习;(3)重视概念生成的凝聚,构建概念网络.  相似文献   

14.
在“软体动物”一节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基于前概念设计本节概念教学,确定核心素养目标。为实现素养目标,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的前概念;通过问题呈现科学概念,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借助实验探究,构建完善的软体动物概念,完成本节学习目标,将学科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科学探究是学生构建新概念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前概念向新概念转变的过程,科学概念的建立,离不开学生前概念的支撑。但是,在探究活动之前,学生大脑中与探究对象相关的前概念是分散而零碎的,处于休眠状态,不可能主动与探究对象建立联系。如果我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创设一些活动,通过观察实验,启迪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前概念,让学生从已知中发现未知,从未知中寻求已知,就能促成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物理前概念广泛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改变.在物理教学中,若错误的前概念不能及时的转变为科学的概念,势必影响着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因此必须探索构建物理科学概念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科学概念教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尚存学情认识不足,分析过程僵化;教学情境固化,迁移应用匮乏;强化概念识记,应试倾向凸显等实践困境。产生困境的根源是学生学习起点认识的偏差、传统概念转变理论的局限和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教学。为实现科学概念教学的育人价值,应当从审视概念转向聚焦前概念,面向人文主义重新定义教学,构建评价体系科学引导教学等路径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他们在观察大自然或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对这些概念大多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种已有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常称为科学学习中的前概念.在学生已有的前概念中,有些前概念和科学概念是一致的,这样,就能在学习科学概念时起正迁移作用,帮助学生获得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9.
在生物学习中,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构建和深层理解尤为重要。5E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探究活动解决学生对新旧概念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能建构并应用新概念,是概念转变的有效教学模式。为探讨5E教学模式对核心概念转变的有效性,基于该教学模式,设计探究活动驱动学生主动参与"染色体组"核心概念的学习。通过物理模型直观模拟微观染色体活动,从而实现科学概念的构建;配合问题串设计,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巩固深化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实践证明,前概念到科学概念的有效转变对于学生学习、构建正确的概念事半功倍。文章围绕教师如何“为概念转变而教”,从探究学生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构建科学新概念三个方面对高中生物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