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关于物理学史教育,一般在教学过程中涉及不多,然而史学教育对于了解一门学科起着重要作用,部分引言正是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的良好教材。如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的引言中写到:“这一章我们将学习对人类智慧影响至为深远,在天体运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万有引力的有关知识,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解两字,指导学生了解天体运动的日心说、地心说之争;了解历史上有关坚持日心说的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感人故事;了解开普勒是怎样利用第谷…  相似文献   

2.
案例及问题这是一位老师执教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3课《昼夜交替的解释》课堂教学片段:(学生观看太阳东升西落的动画。)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清晨太阳升起,傍晚太阳落下。师:太阳清晨从东边升起、傍晚又从西边落下的现象,我们叫它昼夜交替现象。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稍一迟疑间,已有几位学生在下边抢嘴:"地球自转"。老师点一位举手的学生回答。)生: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师:还有其他观点吗?  相似文献   

3.
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为理论基础把太阳置于宇宙中心,地内行星、地球和地外行星以椭圆轨道自西向东绕日运转,把天球套合在其外围,按行星和地球运动速度差异确定行星和地球绕转过程中在轨道上的相关位置,根据行星运动方向和太阳周年视运动的方向,清楚定义了东西大距和东西方照。根据行星和太阳在天球上的投影及运动的连续性解释行星的顺逆行和留。按照行星和太阳的角距离解释行星的出没规律。  相似文献   

4.
地球在变动     
地球在变动地球绕日运动的同时,自己发生了哪些变动呢?据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体积在膨胀:由于大洋底部的扩张活动使地心的密度逐渐变小,地球的体积愈来愈大。自转速度降低。约在3.6亿万年前,地球上一年为四百八十无,而现在一年只有三百六十五天。体重在增加:根据...  相似文献   

5.
魏永先 《物理教师》2007,28(1):3-23
在有关重力的教学过程中,有这样的一个话题:我们脚下地球的另一端在哪里?是什么地方?对于这样的话题,曾经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在我们脚下地球的另一端是关于地轴对称的地方,也就是说,我们脚下地球的那一端是美国.第二种说法是:在我们脚下地球的另一端在过地心的连线上。关于地心对称的地方,即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多拉圭、秘鲁等国.这两种说法对吗?笔者认为第一种说法不一定对,这种说法只有在赤道上时才对,而在其他地方就不对了.第二种说法则不够恰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你观察地球仪时,也许感到好奇:地球仪上那穿过地心的地轴为何是倾斜安装的呢? 地球仪主要有两种功能,一是用来表示地面的地理状况,二是用来表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如果将地球环绕太阳  相似文献   

7.
试论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质言之就是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其核心是学生权利范围及其法律保障问题。国外关于这一特定法律关系的理论主要有宪法、特别权利关系说、契约说和部分社会说。在我国教育司法制度中 ,在高校和学生的法律关系至今尚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 ,国外的理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牛顿科学方法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托勒玫等人提出,大地是一个球形,并位于宇宙中心,月球,太阳,行星,恒星分别处在不同的球壳上,它们都绕地球运动,形成地心学说,随着天文测量精度的提高,地心说对行星运动的解释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困难,波兰科学家哥白尼(cop...  相似文献   

9.
片段一:创设情境,形成问题师:(出示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全貌图)这是我们人类共同生存的家园——地球。我们看到,它是一颗非常美丽的蓝色星球。有谁知道,它为什么是蓝色的呢?生:因为地球上有很多水。生: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少部分是陆地。师:关于地球上的水,你想知道什么?生: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生: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生:地球上的水都能用吗?生:地球上是海水多还是淡水多?(教师把这些问题一一记录下来,记录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10.
北极点     
《课外阅读》2012,(12):67+66
北极点是指地球自转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并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交点。你若站在极点之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便不再管用。你的前后左右都是朝着南方。你  相似文献   

11.
于敬波 《教书育人》2010,(8):100-101
人类脚踩的大地是时刻不停运动的,还是始终永远固定不动的?地球上地貌单元(海洋、陆地、高山等)的基本轮廓是如何形成的?这一直是十九世纪以前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正是因为板块构造学说给了很好的解释与回答,也因此使它成为20世纪自然科学史上一次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公认为是地理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2.
刘森 《成才之路》2009,(36):37-37
重视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是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要把历史上的人和事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中进行考察,同时要求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的分析。这就要求历史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历史学科能力。学生才能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对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做到准确的认识和把握,才能以史为鉴,指导自己的行为达到教和学的目的。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呢?笔者以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3.
万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现代空间技术的理论基础,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计算天体和卫星类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十点:一、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时一定要注意其适用条件例1设想地球没有自转,向下通过地心把地球钻通.如果从这个通过地心的笔直的通道的一端无初速释放一个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运动到地心时,它与地心之间的距离为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GMr2m,r等于零时,地球对质点的万有引力为无穷大B.质点运动到地心时,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为零C.质点在所述的管道中将做往返…  相似文献   

14.
“地球运动”部分一直是初、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之一。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关于地球运动有这样一条标准“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活动建议又指出“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模型。深入领会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常常采用地球运动的“假设”情形,形象演示地球运动,激发学生想象思维。但据笔所知,在一些老师的教学及一些教辅书中。关于地球运动的某些“假设”存在误区,致使误导学生思维。在此仅举如下一例与大家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玉美 《成才之路》2011,(10):22-22
历史学科教育的使命,在于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用所学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空气阻力对卫星运动的影响王晓云人造地球卫星在地球上空几百公里的高度绕地球运行时,会受到大气阻力的作用。空气阻力作用于卫星上,其速度不仅不减小,反而增加,客观事实与我们的直观想法很不一致。原因何在?比较简单的方法是队能毫的观点进行分析解释的。首先认定卫...  相似文献   

17.
重视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是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要把历史上的人和事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中进行考察,同时要求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的分析。这就要求历史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历史学科能力,学生才能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对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做到准确的认识和把握,才能以史为鉴,指导自己的行为达到.教和学的目的。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呢?笔者以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新旧知识联系学,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历史…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2012,(34):50-53
正火山爆发对人类而言是灾难降临,但对大自然,对整个地球而言,火山是炽热地心的窗口,是地球上最具爆发性的力量。地球上因火山爆发而造就了许多奇特景观。以下是一组属于这个炽热地心窗口的壮美景象。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导问的作用 每一章知识的正文前面都设有导读问题(本文简称为导问),是现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实验教科书的特色之一,如七年级第一章“地球和地图”部分有:人类是如何认识地球的?地球仪有什么用处?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你会在地图上查找地理信息吗?你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吗?每一章的导问文字不多,可谓短小精悍,但它的作用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20.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刚刚创办实验学校之初,一次他来到学校的一个四年级班上,问学生道:“小朋友,如果你们不断地挖地,会发现什么?”   几十个学生,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答不上来,杜威看了看,以为自己的问题提得不明白、不清楚,学生可能没听懂,于是又重复问道:   “小朋友们,如果你们在玩耍时挖地,一直往下挖,你们会发现什么?”   见学生还是答不上来,那位班上的老师急了,开口说:“杜威博士,您问错了,问题不应该这样问。”   然后她转身对学生说:“孩子们,地心是由什么构成的?”   “岩浆”,学生们马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