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其诗作和人品非常追求自然。本文分析了陶渊明前后期的诗作,对其人生转折方式进行了阐述。陶渊明早年受社会时代的影响,以用世的态度在进取中求索,是一个有功业追求的“儒士”;后期追求自由退出官场,隐居田园,成了一个淡泊名利、自耕自足的隐者。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写出了不朽的华章,成为文学史上的“隐逸诗人之宗”。  相似文献   

2.
浅谈陶渊明山水田园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他历来被看作是"田园诗人"和"隐逸诗人"的代表.本文主要从陶渊明诗作的空灵高远的艺术境界.情韵极浓的冲淡之美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萧统认定陶渊明的隐士身份,亦认定其作品的隐逸内容;但其编撰《文选》却不把陶渊明诗作入“招隐类”、“反招隐类”,《艺文类聚》亦是如此。原因在于传统上隐逸诗作的品格是写山林,而陶渊明诗作则写自己在农村田园的生活,南北朝唐宋人编撰总集入陶渊明诗作于“田家”、“田园”类。钟嵘称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未被人们认可。  相似文献   

4.
对陶渊明来说,弃绝仕途后归隐田园,是为了实现灵魂的归根和精神的自救。"归田"之后的陶渊明并非有意要作隐士,而是试图在儒释道之外,开创出一种以"美"和诗意为人生追求的艺术化的生存范式。通过对这种生存范式的实践,陶渊明最终由一个漂泊的、苦闷的士人,转变成了一个诗意地栖息于大地之上的诗神。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的行役诗是其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行役诗作品总共不过七首,却是研究陶渊明生平不可或缺的历史资料。这些诗作写于他仕宦期间,是描写他仕宦时期状态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着共同的主题倾向:慨叹行役的悲苦,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诉说对田园生活的思念和向往。古今作品中的行役时期的作品,大多着力于表达行役的艰苦。对于陶渊明来说,这个时期陶渊明最大的矛盾是仕与隐的矛盾。他对仕途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行役诗作品中可以得到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诗作《饮酒》(其五)中的"忘言"境界包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带给人们很多思考和启示。文章试从诗人的生平经历、文化思想以及他躬耕实践地田园生活体验去探讨诗人"忘言"的生命存在和思想境界,并从中思考诗人"忘言"启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生活是其矢志不移的精神追求,《归园田居》是解读陶渊明思想的总纲。自立自爱,坚守风霜般高洁的节操;自尊自强,不做笼中鸟,不做池中鱼。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人栖息的圣殿。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从事田园诗创作的诗人。他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不仅劝勉农民勤力耕种,而且亲自参加劳动,以诗歌表现劳动之甘苦。他怀有济世壮志,但囿于黑暗的社会现实,只能归隐田园。在对壮志的坚守和对"自然"状态的追求中,陶渊明最终成就了自我的"真"。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是晋、宋易代时期的伟大诗人,其诗作在我国抒情诗艺术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抒情诗,除一部分政治抒情诗外,大部分属于歌颂田园生活的。此类诗以情见长,气韵取胜,更是以纯真、冲淡自然之美,使读者在接触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画面的同时,把读者引入到淡远幽美的田园隐逸世界。对于陶渊明田园诗境的形成及其原因,可谓各见仁智,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诗化的农夫——身处田园而不沾俗泥陶渊明是个诗化的农夫,他的诗作,大部分从田园风光中、从田园耕作中“采撷”而来。在他之前,鄙视劳动,不事稼穑,几乎成了统治者和士大夫的普遍观念,有史以来,如此重视热爱劳动、热爱田园的诗人寥寥无几,几乎终生在田园劳作赋诗的也只此一个。《晋书》卷九十四之列传第六十四回对陶渊明的描述是:“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他自己对自己则这样描述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性本爱丘山”,“田园日梦想”,希望能“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拥有农夫一般对田园山丘的出…  相似文献   

11.
在儒释道开始合流的时代,陶渊明的"纯孺"思想显得曲高和寡,而在动乱时代的诗人,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从而陶渊明毅然地走上归隐田园之路.归隐后的生活虽并不总是美好,他的心境有时也并不平静,然而,陶渊明终究是过上了适性的生活.归隐田园是他获得内心平静的无悔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田园生活是陶渊明田园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也因为其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本文就是基于陶渊明这一时期的田园生活,从思想、自然、社会、人生等四个方面,探讨其田园生活中所反映出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3.
高章元 《学语文》2013,(3):21-22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伟大的田园诗人,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气节和归隐田园的人生取向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并将继续影响着后人。陶渊明的人生意趣、价值取向明显有别于儒家的积极人世精神.集中表现在对官场的厌弃和对田园的向往。追求一种自由冲淡的田园生活。  相似文献   

14.
《杂诗》八首是反映陶渊明弃官归隐后生活和心情状况的一组诗作,它比较全面地展现了陶渊明田园生活的欢乐与痛楚。文章拟以《杂诗》八首为出发点,对他归隐后的心情窥探一二,以期捕捉在他貌似无忧无虑的躬耕生活中。内心深处挥洒不去的痛楚。  相似文献   

15.
如何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把田园生活的题材带进了诗歌,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诗歌领域,使田园风光在唐宋成为诗人描写的重要内容。其诗是田园风物与稼穑生活的完美结合,意蕴极其丰富。在古诗学习中,同学们可以从如下方面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6.
试论陶渊明精神世界的三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思想丰富复杂。本文尝试从其诗作入手,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剖析,得出他的思想中儒道释兼而有之的事实。具体地说陶渊明是先儒后道、释,前期受儒家影响较多,后期道家和释家成分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思想丰富复杂。本文尝试从其诗作入手,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剖析,得出他的思想中儒道释兼而有之的事实。具体地说陶渊明是先儒后道、释,前期受儒家影响较多,后期道家和释家成分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8.
陶诗的“真趣”、“意趣”、“生趣”、“情趣”,说明陶渊明隐居田园的生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逃避人生,而是在田园生活中追求独立完美的人格,追求悠闲适意的人生,是对理想信念的不倦追求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闲居带湖和退隐瓢泉时期,生活、创作中流露出浓郁的陶渊明情结.但两个时期相比,带湖时期是对陶渊明思想的表象认同,瓢泉时期对陶渊明的认识则深刻多了.但陶渊明的真隐境界,辛弃疾并没有完全达到.辛弃疾的田园词作也没有真正反映出田园生活的辛劳,其审美情趣带有较多的士大夫文人气息.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选择了田园作为自己的人生归宿,是中国历史上"古今隐逸之宗"。在东晋浔阳的田野上,诗人的田园情结得到了无尽的释放。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