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经不断接到家长的电话,都是反映孩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平时家长布置孩子多做些练习,孩子就和家长讲条件:家庭作业书写马虎,家长要求重写时,学生不愿意写;自己的学习用品、房间不愿收拾,丢三落四……家长们不约而同地请求老师帮忙多提醒,说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作为语文科教师,我也常常发现:很多孩子学习缺乏主动性,态度不端正,动手及实践能力差。而他们偏偏对自己又特别缺乏认识,以致形成了坏习惯。  相似文献   

2.
孩子上了小学,家长们在平日的忙碌之外,又多了一项任务: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名,或在课本上写下“已读三遍”“已背”等字样。为孩子检查作业成了家长的“家庭作业”。家长们怎样完成这份“作业”是大有讲究的。如何检查、指导孩子的家庭作业,以怎样的方式为孩子签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有一位家长的做法很独特,在第一次为孩子签名的时候,他就郑重其事地告诉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自己应该负起责任。签名是老师让家长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周六晚上,电话铃响了,是一位家长,她劈头就问:“星期五我的孩子是不是进教导处受批评了?”多年与家长接触的经验,让我深深体会到父母爱子心切,总爱维护自己的孩子,一听到孩子受委屈了就要向老师讨回“公道”,这个家长肯定也是如此。于是我平静地告诉她,她的孩子在作业本上写了一些不文雅的话,我才叫他到教导处,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家长明显有些不服气,忿忿地说孩子并不是那么说,说教XX科的老师看见他写这些话后,拉起他的衣服,把他扯了起来,还说一些同学经常欺负他,而老师却又相信其他学生而批评他……这位家长越说越激动。  相似文献   

4.
似曾相识从哪来?这是一节向家长开放的英语课。家长们饶有兴致地看着孩子们拿着调查表跑上跑下,惊讶地发现孩子们一下子就学会用英语询问别人将来的计划及表达自己的计划。这时,屏幕上显示出一个问题“Whatwillyoudotobeagoodson/daugh-ter?”在孩子们热火朝天地讨论时,家长们都很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想怎样做一个好儿子(好女儿)。当他们听到“I'llstudyharderanddomorehousework.”“I'llnotmakemyparentsangry……”等回答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这时,一个叫何保报的学生倏地站起来说:“老师,我可以念首诗吗?”我愣了一下,这个平常不爱发言,…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家长座谈会上,无意中听到一段这样的对话:“我们孩子适应能力不行,她老是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我们孩子说他倒是挺爱听也能听懂老师讲的课,可自己一做题就又不会了。”老是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老师的思路是什么?我们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围着我们团团转,一旦离开老师就束手无策?我陷入了思考之中。马上就要开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了,阅读完两遍课文后,我要求学生把他们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写出来,并与我准备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以及课堂上的教学重点作了比较。学生提出的问题:1.文章写了作者在百草园自由自在又充满趣味的生活,和…  相似文献   

6.
参加考试本是学生的事,然而我们却常常感受到:孩子考试,家长比孩子着急。一些家长在孩子“漫长”的复习应考过程中,心理焦虑表现相当严重。我们一面听着学生说:“我在家里几乎成了稀有动物,多喘口气家长都要问个为什么。”一面又听到家长无奈地求助:看到孩子晚上十点左右就上床睡觉,就为孩子“不努力读书”而担忧;看到半夜十二点孩子还在用功时,又担心第二天孩子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学校老师讲课讲多了,就担心孩子没有剩余时间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如果老师早放学,让学生回家自习时,又责怪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家长的这种失衡心理给正迎…  相似文献   

7.
郑苑飞 《教育导刊》2004,(3):119-120
似曾相识从哪来?这是一节向家长开放的英语课。家长们饶有兴致地看着孩子们拿着调查表跑上跑下,惊讶地发现孩子们一下子就学会用英语询问别人将来的计划及表达自己的计划。这时,屏幕上显示出一个问题“What will you do to be a good son/daughter?”在孩子们热火朝天地讨论时,家长们都很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想怎样做一个好儿子(好女儿)。当他们听到“I′ll study harder and do more housework.”“I′ll not make my parents angry……”等回答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这时,一个叫何保报的学生倏地站起来说:“老师,我可以念首诗吗?”我愣了一下,这个平常不爱发言,经常迟到,喜欢调皮捣蛋,但英语基础不错的男孩会在自己的妈妈面前念一首什么样的诗呢?难道他想给我出“洋相”?  相似文献   

8.
每天的言传身教,幼儿在老师身上所学的东西,其实是有所感有所忆的。常常听到家长们这样说:“孩子在家很不听话。不肯自己吃饭,还不讲礼貌,他最听你们老师的话了,请老师帮我教教他。”  相似文献   

9.
在家长来园接送孩子时,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声:“唉,我的孩子真是没有办法,刚买来几天的笔和橡皮就丢了。”“我昨天才买的一盒水彩笔,今天只剩下几支了。”……尽管家长叹息之声不绝于耳,但家长们还是一次次重新为孩子购置学习用品,以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们怎么样呢,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某班老师手捧一大摞铅笔、小刀、橡皮、水彩笔……问这些东西是谁丢失的,问了几次,也不见一个幼儿上前来认领。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不知道是谁的。老师只好重新把这些东西收  相似文献   

10.
今天,又轮到我值日,我照例早早来到学校,迎接学生们新一天的学习生活。在孩子们一声声甜甜的“老师好”中,不知不觉又到了上课时间。我招呼值日学生刚要返回教室,一位家长扯着孩子走到校门口,孩子满脸不高兴,家长脸上堆着笑容:“你看,都是妈不好,今天我睡过了头,忘了叫你,妈妈跟老师说说。”说着便向我打招呼,望着眼前的一幕,我赶紧向家长说道:“没关系,你回去吧,孩子自己会处理这件事的。”“老师,你看……”很显然,家长是想替孩子承担责任。望着家长远去的身影,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前不久在刊物上看到的一则笑话:老师:小明,为什么不带作业?小…  相似文献   

11.
风铃风波     
宫陈 《今日教育》2006,(3):31-31
女儿入园一个多月时,幼儿园创建绿色学校,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利用家中的废旧材料制作手工,既提高孩子的环保意识,又可以美化环境。作为一名家长,同时又是幼儿园老师的我,责无旁贷地开始筹备、制作。虽说是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但我总认为这对只有三岁的女儿来说是“对牛弹琴”,还是我自己解决快一些。  相似文献   

12.
徐琳 《湖北教育》2005,(1):15-15
排座位之前,我对学生说:“早在报名时,我就收到你们的家长或你们的亲戚朋友给我的招呼,要求我给予照顾,我非常理解家长们的心情,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他们生怕孩子受委屈。但是,还有一些同学,他们的家长没有熟人打招呼,老师是不是也应该一样关爱他们呢?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13.
继伟 《小学生》2015,(Z1):86-87
"明白卡"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是不是和我们的"胸卡"一样啊?美国小学的孩子们每人书包里都有这样一个夹子,正面写着学生的名字,学生每天到校的时候把它交给老师,放学的时候老师又把它交给孩子带回给家长。夹子的背面别着一周的教学计划、进度、要求、作业、课外活动的安排等等,家长据此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做什么、帮助孩子准备带到学校的东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等等。  相似文献   

14.
周六晚上,电话铃响了,是一位家长,她劈头就问:“星期五我的孩子是不是进教导处受批评了?”多年与家长接触的经验,让我深深体会到父母爱子心切,总爱维护自己的孩子,一听到孩子受委屈了就要向老师讨回“公道”,这个家长肯定也是如此。于是我平静地告诉她,她的孩子在作业本上写了一些不文雅的话,我才叫他到教导处,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家长明显有些不服气,忿忿地说孩子并不是那么说,说教XX科的老师看见他写这些话后,拉起他的衣服,把他扯了起来,还说一些同学经常欺负他,而老师却又相信其他学生而批评他……这位家长越说越激动。我了解该学生,他比…  相似文献   

15.
孩子入园后,家长就会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一般来说,家长听到对自己孩子的反映比较好,或者是教师的看法与自己对孩子的评价比较相一致时,就乐于接受:反之,就难以接受,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向教师表示不满或提出责难。这会影响家、园教育的配合一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也是一个幼儿家长。孩子上了幼儿园后,第一次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却是一个“低评价”,我内心的波澜是难以描述的。但我把握了一个原则,就是要相信教师,相信教师对孩子的态度是比较公正的,评价的依据是比较科学的。在此基础上,我冷静  相似文献   

16.
经常听到一些幼儿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对老师的要求言听计从,毫不含糊,而对家长的话却置若罔闻,当作“耳边风”。这些孩子为什么听老师的话而不听家长的话呢?我认为原因不外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儿童心理上的倾向性所致。因为儿童从入园时起,就接受过爸爸、妈妈“要听老师的话”  相似文献   

17.
《南昌教育》2004,(12):26-26
“我的孩子排第几名啊?”“老师,你把名次告诉我吧,不然我怎么知道孩子学习情况呢?”上海市各中学的期中考试刚过,前来询问孩子考试排名的家长又多了起来。记者了解到,按照市教委规定,学校不对外公布学生成绩排名。但面对家长们执着的询问热情,老师们在苦不堪言的同时也开始施展“太极拳”巧妙应对。  相似文献   

18.
王红梅 《贵州教育》2009,(21):21-22
“我真诚地希望能和您成为朋友!“我把您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关爱!”相信,当每位家长听到老师这样的一番话语时,都能感受到那份真诚与关爱。当我成为一位母亲后,更能体会家长们的心情和对孩子的那份爱。因此,在开展家长工作时,也总结出了一些比较可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家长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心理辅导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醒目的问题:“您爱自己的孩子吗”?家长们面面相觑,仿佛这是一个根本就不用回答的问题。家长们议论纷纷。家长A:我对孩子百依百顺。为他创造了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费尽周折把他送到重点中学学习,我们对孩子的爱是百分之百的。疑问: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吗?家长B:我们家的家庭条件并不太好,可是再穷不能穷了孩子,凡是孩子提出的要求,我们都尽力去满足,我已尽全力去爱他了。反问:这难道是爱?家长C:我们对孩子的爱体现在关心上,每天上学前,从带水、带饭、到嘱咐路…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学校淘气、做错了事、打架或学习不用心,有的老师总以“请家长”作为震慑学生的一种手段,动辄“请家长”,向家长“告状”。前不久,我见到一个上小学的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其实是老师留的作业过多),被老师处以体罚,第二天又请了家长,说这孩子学习不用功,光贪玩,家长要好好“管一管”。学生回到家里,爸爸便大发雷霆。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