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我去苏北高邮县农村采訪一个月,写新聞不多,更没有写出好稿来。“新聞業务”編輯室要我写一点深入实际采訪的体会,实在感到困难。但我觉得这种撤底沉到农民群众中去采訪的办法,对記者确是一场鍛煉。这次使我体会比較深刻的,是在采訪中必須坚持貫徹阶极略线,才能正确地反映农村实际。  相似文献   

2.
回顧了一下几个月来的工作,在深入采訪的問題上着重檢查了一下,觉得深入采訪对于我这样一个長期搞彝族和藏族采訪的記者,有一点新的感受,同时也可以看出在这方面过去非常不够。 長时期以来,由于我們主要在上面——城市和机关采訪的时間多,下乡少,我是非常不善于真正深入到少数民族群众中去打交道的,就是偶尔下几次乡,也是主要找干部了解情况。造成的原因有客观的,但也有主观的,这在最近一次采訪中得到了証实。去年十二月在凉山布拖,有一天,到区公所去找区委書記(汉族干部)談她駐过的一个农業社的情况。她很忙,正巧那个社的社長和一个社員来区上,她就介紹我直接和这兩个少数民族群众談談。几年前,我到过凉山,碰到过一些彝族群众,一  相似文献   

3.
田流同志走了。今年3月17日黄昏,在亲人的关爱陪护下,他没有惊动别人,静静地走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田流结束了八年打游击的生活,走上了新闻工作岗位。在几十年的记者生涯中,他以新闻、通讯、杂文、特写、报告文学、评论和论文等各种形式,撰写了大量文章,大多数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少数发表在其他报刊上。田流去世后,我找到他过去发表的不少文章认真地读了一遍,回忆了在他领导下工作、同他出去采访的情景,在我的心里显现出一个最突出最鲜明的印象──田流是一个人品和文品都站得住的记者。 眼睛向下,…  相似文献   

4.
跨过鸭綠江到朝鮮去采訪,是我心情最为舒暢的一次国外采訪。这不仅因为中朝两国唇齿相依、江山毗邻,两国人民友情深似海,也不仅因为两国人民的生活习慣上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我們两国人民的思想一致,目标相同,都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共产主义。因此,我在朝鮮訪問的时候,对于所見所間的事物都十分容易理解。就这样,我总是喜欢把在朝鮮的为期一月的訪問,称做是愉快的旅行。到朝鮮北部山区采訪的一次,更是这样。  相似文献   

5.
(一)文教記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事业修养和知识一个采写文教新聞的專業記者,他需要有一些什么專門的業务修养呢?他的活动和工業、农業、財經、政治記者有些什么不同呢? 可以說,文教專業記者和其他一切記者一样,他需要从新聞的观点,去了解和熟悉被采訪部門的業务,需要和被采訪部门建立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掌握在那里發生的一切重要的事件和变化,并且从党的方針、政策,国家的利益,人民的需要方面,去研究和分析这些事件和变化,从而找出为社会所关心和应該向人民报道的新聞。文教記者和其他記者在采写活动上的差  相似文献   

6.
在采寫“廣州市郊發現有重大价值的地理研究对象” (新華社5月5日發出)一稿当中,我对于一个記者应該如何掌握新聞綫索,应該怎样对待被采訪的人,以及对于采訪和寫作之間的关系等問題,有一些新体会。我采这篇消息,从發現綫索到証实綫索的可靠性,是經过一段艰苦曲折的过程的。稿子發出后,南方日报一个老記者,  相似文献   

7.
“田流走了”。3月17日上午,李翼(原人民日报老记者)在电话里告诉我。他怕我听不清,又重复了一遍“田流走了”。 对于田流逝世,我很难过,想和李翼一块到他家看看,有什么后事帮助办办。李翼说:不要去了,他什么都不要。我说,什么都不要,这太简单了。人死事大,总该开个追悼会,向遗体告别一下吧!李翼说,田流不要什么遗体告别、开追悼会之类,连骨灰也不留。这使我想起十几年前,田流在人民日报记者部负责工作时,我们曾议论过后事。当时田流说,我什么都不要,少麻烦。如今,他果然这样做了。 田流在新闻事业上,做出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我在采訪工作中經常碰到这样一个問题:在报道中心工作时往往容易流于一般化、公式化,写来写去耽不出概念加例子的圈子。一些做編輯工作的同志告訴我,他們在处理稿件中,也感到存在同样的問題。这使我想起抗日战爭时期延安解放日报有一篇談到报道公式化问题的社論,这篇社論說:“报館每天也收到  相似文献   

9.
山西日报的晋西北考察、采訪的經验很好。这是記者工作实行“三結合”的一个发展。通过这次考察采訪,解决了一系列的重要問題,如:对晋西北的自然情况、工作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省委提供了比较系统的调查材料;对报纸今后报道这一地区,提供了依据;进一步密切了报纸和晋西北地区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摸索到一些調查研究的經驗;在战場上练了兵……等等。总之,收获是多方面的。这个經驗他們正准备进一步推广运用。这里把山西日报组织这次考察、采訪的情况介紹给大家,供同志們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经常在农村采訪,虽然落脚点在城市,可对城市的情况一点也不摸头緒,平时对这方面的宣传很少研究,因此,这次采写郑州紅旗人民公社(“迎春花开万家香——記郑州紅旗人民公社的誕生和成长”,载1960年4月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走了不少弯路,光主題就变动了四次。下面就这篇通訊的采写,谈一点感受。看人的精神面貌郑州市紅旗人民公社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一个城市人民公社。早在1958年8月9日毛主席在山东視察时指出“人民公社好”以后,8月15日这个公社就正式建立了,如果再往前推,他們在1958年5月就形成了人民公社的雏形——“社会主义大院”了。事情已經  相似文献   

11.
冰場上的采訪,对新华社记者来說,这回是第四次了。这里我且記下我們工作中所碰到的一些問題。我們的憂虑和抉擇 从采訪准备工作开始,我們三个记者,对这次冰上运动会的报道,就怀着許多憂虑。那就是,稿子能不能写得好?写出来有没有人看?当然,这憂虑就在事过境迁的今天,也仍然是問题。我們当时的憂虑不是事出無因的。因为:  相似文献   

12.
我和赵中庸共同采写的消息《革命圣地延安无铁路的历史结束》,在获得首都产业报1991年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传开,许多朋友问我,这条消息是怎样采写的?感受最深是哪一点?我以为,新闻采写也要换换脑筋。“换脑筋”,是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时提出来的。我的理解,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禁锢,更新观念。搞经济建设需要这样,搞新闻采写也要如此。我们这条消息的采写,就是在换脑筋的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我和赵中庸共同采写的消息《革命圣地延安无铁路的历史结束》,在获得首都产业报1991年好新闻一等奖之后,又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传开,许多朋友问我,这条消息是怎样采写的?感受最深是哪一点?我以为,新闻采写也要换换脑筋。“换脑筋”,是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时提出来的。我的理解,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摆脱禁锢,  相似文献   

14.
田流同志的《我这样做记者》一书把我深深吸引住了。一个多月来,每当旭日临窗及夜深入静的灯下,一翻开这本书,犹如走进了课堂,老师以亲身的感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娓娓讲来,结合自己的写稿体会,更感到深刻、亲切,获益非浅。掩卷静思,要想写出质量好的稿子,除有明确  相似文献   

15.
这里談的是报道模范乡邮員刘天鹏的通訊《一人为千家,千家爱一人》(載今年二月二日黑龙江日报)的采訪經过。出发采訪以前,我得到一份关于刘天鵬的模范事迹的材料。內容虽簡单,却給了我一个总的印象。一路上,我的脑子里翻腾着,搜索着过去的記忆,一会儿出现了两年前报道过的鶴崗市邮局模范投递員张修兆,一会儿出現了电影《鴻雁》中的主人公的形象……。我归納了他們的事迹,觉得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克服困难坚持正常班期;一是投递准确;再就是多面手了。联想到这次采訪,除了从这三个方面着眼外,还能不能有新的点子呢?  相似文献   

16.
同志: 去年春天,我同光明日报的张天来、梁衡同志一起,到山西省雁北地区农村做了为期四十天的考察。我们自己采写了十来篇约两万字左右的东西,同时组织各县通讯组同志采写了十多条电讯。这一批东西发表后,接到你的来信,要我谈谈此次雁北之行的体会,而且提出几个具体  相似文献   

17.
这件事情發生在自称“新聞自由”的美國。 8月6日,合众社东京电报道我政府批准美國記者來我國采訪的申請的同一天,又有一条从華盛頓發出的消息說:“国务院今天說,它將不准美國記者訪問共產党中国,即便有任何記者提出这样的請求。”第二天,法新社从華盛頓發出的一条消息,报道了美國國务院对“新聞自由”  相似文献   

18.
《“北京白鸡”在全国28个省市区“落户”》的消息,在第7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后,《新闻知识》的编辑同志来信约我谈谈采写这篇稿件的体会。说实话,在当初采写时,我是有意识地注意到了尽量写新、写活、写好,但后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有人说在新闻采写的整个过程中,“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这种比例划分对吗?我刚搞报道不久,总感到自己的采写实践与上面的说法有矛盾,请编辑同志解答一下。云南许景宏许景宏同志: “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这句话是我们新闻界流行的一句行话,一般是指采访时间长于  相似文献   

20.
有不少青年新闻爱好者问我:“搞好新闻报道的窍门儿是什么?”我说是四个字:“多、快、好、省”。所谓“多”,即采写的稿件登的多。当然,这种多是建立在你有了一定的新闻采写基础上的。我当初写稿时也曾经盲人摸象般地胡采乱写过,甚至一天便寄出去三四篇稿子。但许多稿件如泥牛入海,自己不久便泄了气。《运城根报》星期刊创刊号头版重要位置登了我的“处女作”《打鱼挖藕时节》,一下子又使我振作起来,每天不是攻读新闻写作知识和范文,便是有选择地忙于采写,就这样如痴如魔地坚持有的放矢地采啊写啊,渐渐摸出了点门道,用稿率也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