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伯达同志提出“厚今薄古,边干边学”的方针,是十分正确而及时的。“厚今薄古”还是“厚古薄今”不仅是历史科学研究,也是历史教学中两条路线的斗争。我们历史教研组的同志们,过去在教学中正视这两条路线的斗争是不够的,而且或多或少地有着“厚古薄今”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第一,我们对历史教学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没有坚决贯彻教学为当前的政治斗争和生产斗争服务的方针。我们有的同志讲课时,谨小慎微,只讲史实,不加分析;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上有的则讲,没有的则不讲,照本宣科,依样画葫芦。有的同志愿意教古代史,不愿意教近代现代史,认为古代史只要掌握史  相似文献   

2.
编后     
“人民教育”八月号在“教育刊物巡礼”一栏内,对本刊七月号未反映反右派斗争这一伟大政治运动,提出了严正的批评。这个批评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检查在这一期发稿时(6月17日),思想上还没有认识到这次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意义。这说明我们当时的认识落后于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说明这一课是从泛论1958年全国夏季大丰收说明“事在人为”,说明人的主观能动性能改变客观事物。人跟自然进行斗争,从斗争的实践中,逐步掌握了自然界的变化发展的规律,又进一步利用这些规律,按照人的意志,改造自然界。我们常说,“人定胜天”,就是说,人的主观能动性能战胜自然。文章在开头总述1958年夏季大丰收是一个伟大胜利之后,接着分成两大段,一破一立。第一大段(原分段的第二段)是被“风调雨顺论”。这一段有两层意思:首先是从历史上来论证“风调雨顺”决不能带来象1958年夏季这样的大丰收。“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是历史上可能有的也常常有的,可是夏粮作物增产69%,小麦亩产7,320斤,早稻增产100%,早稻亩产16,000斤,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也是不可能有的。其次,用1958年自然条件的实际情  相似文献   

4.
当批林批孔深入到教学领域两条路线斗争实际的时候,如何以这一斗争为纲促进数学教学改革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了.起初,有的同志认为,数学课讲的是概念、定理、法则,难与批林批孔挂上钩;有的则认为,孔老二不是数学家,批孔同改革数学教学无关.出现这些“难批论”和“无关论”,表明部分教师的超阶级“纯数学观”的思想影响并没有肃清,“智育第一”在新形势下又表现出来了.为使运动深入开展,在党支部领导下,首先,我们组织科组教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于是,不断向地球开掘,以求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殊不知,这当中,有的做对了,有的做错了,有的美其名曰改造环境,却实际是在破坏环境,毁灭自己的生存空间.用一句农学院专家的话说:这是人类的慢性自杀.当然也有对的,如“把沙漠变绿洲,改荒原成果园”之类,确实起到了美化、改造环境的作用.诸如这种自觉、不自觉的保护与破坏生态环境的斗争,早就展开了,并在不断加深着,今天已十分明显了.从而出现了一个可喜的文学现象——一些作家或浓淡、或自觉不自觉地转向了讴歌自然环境、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文学,或文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也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叫人困惑、令人苦恼、却又使人感到必须解决而且还是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1925年,郭沫若就在他的《文学的本质》一文中兴致勃勃地探讨了这个问题。他承认,这个问题是“极纷挐,极难解决的一个”;郭沫若回顾道:“古今东西的学者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不知道有多少种类。有的说是自然的摹仿,有的说是游戏的冲动,有的说是性欲的升华,有的说是苦闷的象征,有的说是天才的至高精神的表现,有的说是时代和环境的产物。诸如此类还有许多主义上的派别”①。大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个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而且是“愈到现代愈复杂”②,因此,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干脆说:“艺术不能下定义,艺术的本质是弄不清楚的,思考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③;但当代文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没有过不去的河。”吴芯雯的散文《摆渡自己》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没有过不去的河,问题是怎样过河。有的人架桥过河,有的人乘船过河,有的人涉水过河,有的人攀着铁索过河……而《摆渡自己》告诉我们:折一只船,“摆渡自己”。文章用“折一只船,摆渡自己”这根线穿珠,珠珠相连,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作者把自己的立意通过娓娓道来的文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传达给了读者。 生命的日子里,不可能完全是晴天。人生的道路上,也不可能全是坦途。风雨雷电,苦难挫折会时时袭来。一泻千里、浊浪排空的河流会常常横亘在你的眼前…  相似文献   

8.
恐龙蛋日记     
恐龙是卵生还是胎生?这个问题恐怕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恐龙蛋”这个东西,那么恐龙当然是卵生的了!不过这个问题在1993年之前,却是一道难题。据粗略统计,在1993年以前,全世界仅有500枚恐龙蛋,这少量的恐龙蛋,有的深藏于地质层或古生物博物馆的库房里,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有的作为有关专家的手头标本,只有少数研究者才能接触到;还有的属私人物品,归收藏者个人所有。  相似文献   

9.
在论述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统治下这一段老挝历史时,西方一些学者曾认为:“1893—1940年间老挝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件,老挝人没有挑起什么麻烦”。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仅从目前掌握的史料来看,从19世纪末法国入侵占领老挝到二战前夕,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老挝各族人民已经自发地行动起来,掀起了多次规模较大的反法起义。这些起义是老挝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内容。由于东南亚史研究中对老挝人民的反法斗争,尤其是二战以前的反抗斗争基本上未曾涉及,本文试图对二战以前老挝人民的反法斗争作一简略的回顾,并对这些斗争失败的原因作初步的分析,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0.
看清题目,认清题意,这是作文首先必须掌握的要领。譬如说“一件令人高兴的事”,这个题目明确指定写“一件”事,而且是“令人高兴”的事,有的小朋友不注意,写了两三件事,或是写了令人难过的事,这就是犯了没有认清题意的毛病。又譬如“班上的风云人物”,这个题目指明了要写“班上的”人物,而且是“风云人物”,也就是表现突出的同学,如果写的是其他班级的同学,或是写了没有什么杰出表现的班上同学,这也是没有看清题目。一旦犯了这个毛病,就算文章写得再好,文辞再怎样优美,也是不切题的。此外,还要看清题目的文体性质,应该是…  相似文献   

11.
在抗日战争时期,特别在1940—1941年间,陕甘宁边区在经济上和财政上同其他各抗日根据地一样,遭遇到极大的困难,“……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在此困境下,边区人民群众用了很大的力量来供给革命斗争的需要,但是仍然不能解决当时所存在的物质上的极大困难,毛主席在当时曾经指出:“如果不解决这个困难,不解决这个矛盾,不抓住这个环节,我们的抗日斗争还能前进吗?显然是不能的。”针对这种严重的情况,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生产自给”的方针,号召全边区军民努力发展生产,实行自力更生。这是当时解决财政经济困难,  相似文献   

12.
无论“母爱”论也好,“童心”论也好,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在教育中的反映,都是资产阶级思想企图在教育领域中和我们争夺地盘,达就叫阶级斗争。这一斗争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种思想、两条道路、谁战胜谁的斗争。不管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你都将参加到斗争的一方来。虽然你没有看过什么资产阶级的教育著作,甚至也没有受过资产阶级学校的教育,但是,你总不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看到题目后,有的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有的觉得虽有东西可写,但印象模糊,总是写不清楚、写不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没有什么可写”,说明平日对事物没有留心观察,缺乏作文的材料。“印象模糊”,说明对接触的事物观察得不细致,脑子里只有一些浮光掠影。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朱景衡老师指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个方法好!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朱老师是有计划地  相似文献   

14.
读了《湖南教育》今年第三期所载郑华同志的《归纳还是演绎》一文,在有的问题上,很受启发。但又感到还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下面,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祈郑华同志及诸多识者教正。一、郑文没有抓准论证的中心。要弄清这段文字论证的中心,必须联系摘录的五句话所依据的原文。这五句话摘自省编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七课(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第八段)中的第二小段。全段文章以“马克思主义也是在斗争中发展的”这个命题开头,随后,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了论述:①马克思主义过去是在斗争中发展的。②现在  相似文献   

15.
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有材料可写。据调查,有的学生“感到没有材料写”,有的“感到有话写不出来”,这说明“言之无物”、“有物不会言”是造成学生害怕作文的主要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抓好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小练笔积累这三方面的积累工作。  相似文献   

16.
唉,人长大了,也真是健忘。这不,今天是教师节,我们这群小东西还蒙在鼓里。“一个,两个,……”这是女生们的声音,这段时间玩毽子简直玩疯了!走廊上没有空间了,竟然在教室这个神圣的学习场所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赛。“嗖——”“是怎么回事?毽子呢?”“百灵鸟”和“快嘴妹”首先惊呼起来。于是,“武林女豪杰”用“大力金刚脚”把毽子踢上电风扇的消息不径而走。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用扫把拨下来,有的说把电风扇打开,正当毽子的主人心急如焚时,“当——当——当——”上课的铃声响了。刚才还“水泡云集”沸腾的教室就像浇了一盆冷水,“水泡”烟…  相似文献   

17.
一天语文课上,我让学生用“爱”字组词,我的话音刚落下,孩子们的小手便纷纷举了起来,有的说“爱护”,有的说“热爱”,有的说“爱祖国”,有的说……孩子们一连用“爱”字组了十几个词语,他们兴致依然很高,还有几只小手仍高高举着,我继续让他们组词,当一个孩子说出“恋爱”这个词时,有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有的在偷偷发笑,我故意装作没有发现这一异样的表现,继续让举手的孩子回答。  相似文献   

18.
两年前,我还不懂得音乐,不知道什么是乐理,连1234567这七个音名,都不认识:认为它是阿拉伯数字。因此,“唱歌真困难”这个想法,时刻出现在我的眼前。可是在教育工作中,“不会唱歌怎麽行”?这个问题却比“唱歌真困难”出现在我眼前更多。这两个问题,经常在我脑子里斗争。经过一年多的斗争,终於“要学习”的思想占了上风。去年四月初,我决心学习音乐,而且取得了  相似文献   

19.
最近,许多专家都在呼吁教育要回归常识,有的专家还罗列了一系列的“教育的常识”,并“分类”剖析,然后再分类“指导”.其实教育常识并没有专家们说的那么繁复,我认为最基本的常识就是使人成人,帮助个体形成健全的人格.背离了这一点,就背离了常识.  相似文献   

20.
我们呼唤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什么是教育智慧呢?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个教学案例。《啄木鸟和大树》教学过程中,教师正带领大家体会这则寓言的寓意。这时,个别同学对啄木鸟治病救人而大树讳疾忌医这个结论提出异议。有的同学说:“啄木鸟没有爱心,它只劝说了一次就不去了,应当多去劝劝大树才对。”有的说:“大树开始身体还健壮才不听劝,如果病重时去劝他,他肯定会接受治疗的。大树本来不会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