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个体的成长 ,不仅仅是生理的发育完善 ,同时还意味着人的社会心理的日趋成熟。问题是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 ,这种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并不和谐一致。行为障碍以其较严重的、广泛的和持久的生活及社会功能损伤严重阻碍着青少年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发展。本文拟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预防的视角来关注青少年儿童行为障碍的发生状况及其解决 ,以期促进青少年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及为开展这项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如何创编出适应青少年儿童心理、生理及让青少年儿童认知知识能接受好的舞蹈是舞蹈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本文浅谈了几个影响青少年儿童舞蹈创作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对于青少年儿童的行为障碍,个体治疗有时无法将治疗室中取得的良好效果迁移到青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中。家庭治疗作为一种积极的治疗过程,认为通过改变青少年儿童家庭成员围绕症状而出现的不良交往模式或者不良的家庭结构可以改变青少年儿童异常的心理行为问题和症状。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性教育实践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日益开放的社会和东西方价值观的冲突,使我们的性教育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实施科学的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的性教育,则成为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依据青少年儿童在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的性心理,探索对青少年儿童实施不同的性教育内容及其侧重点,提高青少年儿童性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儿童行为障碍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的成长,不仅仅是生理的发育完善,同时还意味着人的社会心理的日趋成熟。问题是在的成长过程中,这种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并不和谐一致。行为障碍以其较严重的、广泛和持久的生活及社会功能损伤严重阻碍着青少年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发展。本拟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预防的视角来关注青少年儿童行为障碍的发生状况及其解决,以期促进青少年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及为开展这项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关乎他们的健康成长,也牵动着千万家庭的幸福。天津市教育系统始终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大中小学、幼儿园积极落实上级要求,通过开足开齐心理健康课程、打造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式,提高青少年儿童的抗压、抗打击、抗挫折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特殊时期,采取线上交流、网络科普等途径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给学生心理带来的冲击,培养青少年儿童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健康阳光、和谐向上的心理素养。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中身体锻炼不仅被人们用来作为增强体质和生理功能的方法,也被人们用来作为调节心理的重要手段。合理地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青少年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儿童同伴接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伴接纳在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儿童青少年的同伴接纳的研究,综述了青少年儿童的同伴接纳与心理理论、友谊、学校适应及学业成绩等的相关研究成果,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在儿童、青少年的培养与教育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而中小学的音乐课程又是指导青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时间观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对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总结,提出新形势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方式,并进行对比阐述。  相似文献   

10.
火花     
《学习之友》2011,(11):55-55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王振宇指出,目前我国已有3000万青少年儿童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约1/5的孩子有抑郁倾向,自闭、自私、沟通障碍、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情况在青少年身上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1.
许多高职院校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甚感棘手,感到课难上,事难管。高职生因文化基础、基础素质较薄弱,导致厌学情绪大、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差、学习成就感弱、心理承受力脆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易发心理与精神疾病的高危群体。因此,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值得全社会关注,对其教育、预防与干预工作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从优抚医院调查中,在探索患者心理与精神疾病成因中,更进一步证实,高职院校如果针对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时采取科学教育、有力预防和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心理与精神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青少年儿童由于生理与心理的原因,在与父母、老师的交往中,一般都处于被动、受支配的地位。父母和教师的领导方式具体体现了对青少年儿童的教养方式与教育类型。一般来说,一个人从小在家庭和学校里所受到的管教方式和教育类型会对其长大后的处事态度、处事方式以及人格特质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环境变迁 ,我国青少年儿童心理素质受到影响 ,容易产生心理挫折。引起挫折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 ,也有主观因素。教育应面对不同的挫折反应类型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云南教育》2007,(7X):3-3
我国首次全国性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已开始,这一项目将在全国范围内取样,对我国10万多名6岁至15岁青少年儿童进行心理发育状况测查,以建立我国儿童青少年各阶段心理发展的标准与常数,编制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手册。  相似文献   

15.
学生厌学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校教育的顽疾。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的产生往往与其赖以生存的微生态环境有关.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研究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心理辅导有其优势,对青少年厌学心理辅导和转化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达平 《中学文科》2009,(9):144-14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也造成将近7500万青少年儿童留守家乡。父母长期缺位,使其子女在身体发育、性格形成、心理形成等方面得不到正常的呵护,也使留守青少年儿童形成了与主流社会不相适应、具有“矛盾人格”的特殊群体。探讨“矛盾人格”的成因以及改善之策,  相似文献   

17.
自信心是青少年儿童成才的前提,但一些青少年儿童往往在学习和活动中表现为缺乏自信。如何使儿童具有自信心?文章着重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青少年儿童缺乏自信的原因;二是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培养青少年儿童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是当前社会很棘手的一种精神疾病,患病率越来越高,患者年龄越来越趋向年轻化.在众多精神疾病治疗方案中,更多重视药物治疗,但只能控制临床症状,很难帮助患者彻底摆脱心理困境.在本案例中,咨询师给予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以营养补给、音乐理疗与心理矫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环境变迁,我国青少年儿童心理素质受到影响,容易产生心理挫折,引起挫折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教育应面对不 的挫折反应类型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在近十几年的发展中飞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互联网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尤其值得我们关注。据调查,截止2005年,我国的青少年儿童上网人数超过1500万,其中更有高达250万人沉溺网络。网络游戏、虚拟交友、网络迷信正悄悄地影响着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正确看待互联网与青少年儿童发展的关系,如何引导青少年儿童正确使用互联网,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青少年儿童在互联网上的道德表现,可以映射当代青少年儿童的现实道德水准,以便为将来的道德教育找准大方向、发掘新途径。一、网络特性与青少年儿童的自身特点网络对青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