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贡士敏 《新疆教育》2012,(21):128-128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使用网络技术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已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一项难题。本文就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实施方法、注意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的时候,要求:"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这就说明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3.
信息伦理是指在信息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过程中应遵守的、一定的伦理规范。一位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应该是一位具有较好信息伦理道德素养的人。不过,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个有很强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人,倘若没有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他可能就会对社会产生严重的危害。人民日报2012年4月16日报道的《近年来在社会上产生严重后果的十起网络谣言案例》,虽不尽是学生所为,但可以肯定这与他们没有系统接受过良好的信息伦理教育有一定关系。可见,加强青少年信息伦理教育刻不容缓。信息技术学科首先应承担起信息伦理教育的重任。笔者力图通过对江苏、台湾地区初中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信息伦理教育比较研究,探索与建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信息伦理教育的实施策略与方法,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由此带来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也越显突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德育已经迫在眉睫。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是每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难题。下面我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吴周 《考试周刊》2012,(74):130-130
计算机和网络早已走进我们的生活.我省信息技术已纳入中考考核体系,这就给日常的教学带来了较大影响。如何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管理和创新,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发展,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需要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现行的人教版培智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提及的故事在智障生的生活中从未遇到,如战争题材的文章《王二小》、名人故事《雷锋》、寓言故事《乌鸦喝水》……智障学生根本就不能单单从字里行间来把握住故事发生的背景与过程,语文新课标中提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就非常难以实现,这就对特教老师提出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让这些特殊学生"身临其境"感知课文,进而对他们进行知识与情感的教育,而信息技术就能做到这点。要实现这一点,对特教语文老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就提出了要求,要学会通过网络搜集素材,还要学会对视频、音频素材进行剪辑,这比其他教师对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从教学实践出发谈一谈如何提高特教语文老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艺。  相似文献   

7.
2000年11月14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提出"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因此要培养小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就必须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了解到:初次接触《信息技术》这...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育过程中,积极使用网络课程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高中信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网络课程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建立良好的网络课程系统,让学生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网络课程学习.一、网络课程的教学构成信息技术高中网络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将信息技术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合理使用网络、树立网络道德规范,成为了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就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合理使用网络、树立网络道德规范,成为了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就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成了一种现代通用智能工具。在21世纪,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根据教育部的规划,在21世纪的前10年,将分三步在全国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即:2001年前全国所有高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05年前全国所有初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10年前全国所有小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应当说,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以后凡是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有初步的计算机知识和初步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目前,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为如何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工具帮助其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讨;教师在教授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时候,也要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王雪婉 《考试周刊》2011,(56):31-32
信息技术教育在当今世界各国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发达国家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是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信息伦理教育,重视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应用,重视宽广视野,而不是就计算机学计算机,加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而我国的信息技术更注重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化教学已成为过去,网络教学模式开始兴起。同时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已开始从过去单纯的计算机知识教育,向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信息工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向转变;学生也从过去学习使用电脑向现在利用电脑学习各方面知识的方向转变。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根据现状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的趋势,便成为信息技术教师不得不深思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也给教育带来了无限生机。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日益成熟与网络教学渐渐被重视和探索的今天,在《新课程标准》试行的时刻,如何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改革传统教学,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从而使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体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也给教育带来了无限生机。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日益成熟与网络教学渐渐被重视和探索的今天,在《新课程标准》试行的时刻,如何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改革传统教学,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从而使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体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带动了教育的现代化。掌握计算机知识,学会应用是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在中学阶段设置信息技术学科也就凸显了它的重要性,教师要让学生在校园就具备信息技术的素养,让教育和时代接轨。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  相似文献   

17.
侯改艳 《考试周刊》2013,(90):114-114
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指出:计算机将渗透未来生活的每个细微方面。而尽早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步入社会后的生活素质和生存能力。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新世纪国家教育的核心。同时,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精神,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的知识和基奉技能,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为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某个方向上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二是帮助学生养成主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习惯与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文化素养。作为教师,如何在课程改革中逐步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效性,是我们要经常认真思考和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怎样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文化基础,让学生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加有效,这是信息技术课程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应用领域空前普及,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把社会生产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计算机知识已经和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知识一样.成为现代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前农村.很多人不了解计算机。更谈不上应用。随着教育部颁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信息技术成了中小学的必修课,各个学科开始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但在农村仍有许多问题制约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