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众信息需求与体育新闻传播的现状,从体育新闻传播内容的“软化”及后现代发展趋势等方面,论述了受众需求与体育新闻传播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具体举措:了解受众需求而不一味迎合;正确理解后现代的大众化、浅俗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陈治  郭瑞青 《体育世界》2010,(11):27-28
电视体育新闻是用现代电子通讯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与体育活动与现象的报道。电视体育新闻传播对受众的影响效果表现为表层和深层两个递进的层面,这种影响效果的递进是一个逐步深化和扩大的过程。电视体育新闻传播对大众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改变大众的思维习惯,使大众的注意间歇化;第二,模糊社会真实,成为大众行为指引来源之一;第三,电视体育新闻传播的媒介语言反映和塑造了民族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网络媒体传播体育新闻中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提高网络直播的速度,丰富网络直播的内容;加大网络体育新闻报道的深度;网络媒体应努力打造精品体育栏目;综合性网站要注意处理好商业化和导向性的关系;规范网络传播,做好舆论监督工作;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应“竞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和实证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新闻传播教育状况进行研究。认为:由于新闻事业和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使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专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呈现报考和招收人数持续上升与体育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硬件不硬、软件太软”的矛盾。提出:应遵循体育新闻传播教育的办学规律,进一步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体育新闻传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阐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众信息需求与体育新闻传播现状的基础上,从体育新闻传播内容的“软化”及后现代发展趋势等方面论述了受众需求与体育新闻传播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具体举措:了解受众需求而不一味迎合;正确理解后现代的大众化、浅俗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体育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特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自然现象。坚持体育新闻娱乐化的“适度”,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能体现人文追求、满足受众需求、彰显体育文化。但是,必须避免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失度”,否则会使体育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最终导致新闻与娱乐的错位。  相似文献   

7.
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新闻传播的特征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新闻传播在媒介大融合的背景下呈现出如下特征:竞技体育传播的主体化、体育节目的娱乐化、体育传播的互动化、体育新闻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等.同时呈现出体育新闻传播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紧密结合,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移,体育新闻传播的跨媒体、全球化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周莅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6):651-65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广大受众对体育新闻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新闻传播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靠受众的认可度。因此,研究体育新闻传播中受众的需求,使体育新闻传播更具有为受众服务的功能已成为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中负面效果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冉强辉  祖丽 《体育科学》2006,26(11):34-40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中负面效果的成因进行探析。认为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中负面效果产生的客观原因主要有法制约束因素、经济利益因素、社会监督因素、内部管理因素、行业自律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网络传播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主观原因主要有职业道德因素、社会责任因素、“三观”异化因素、迎合趣味因素、文化修养因素和贯彻规则因素。提出减少我国体育新闻传播负面效果的对策;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提高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健全体育新闻法制体系、规范体育新闻媒体内部管理体制、完善各方对体育新闻媒体的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0.
体育新闻传播愉悦功能的表现是基于体育新闻传播带给受众的精神满足感来探讨的.北京奥运会的媒体传播在实现愉悦功能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主要表现为通过传播充满人文气息和人文关怀的内容和观念,引导受众一起分享体育带来的温暖和感动;回归体育新闻传播的本质,把从事体育活动和欣赏体育比赛当作人们快乐的情感体验;提升体育新闻传播的价值,传播和谐理念、营造和谐氛围,使受众更深刻地感受到体育带来的和谐力量,并在此力量的作用下追求更加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1.
从媒介融合对中高端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现实需求出发,梳理了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对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在导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创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教育建设的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媒体"是新时代多种媒介融合的综合体,它的迅速发展正好对应了电子媒体发展的飞速性,使传统媒体面临着挑战。在全媒体语境下,传统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困境。以探究全媒体时代体育信息的传播特征、体育新闻的教学现状与优劣成因出发,并以本校的体育新闻教学转型为案例,诠释全媒体时代重建体育新闻教育的理念。体育新闻教育应培养全媒体时代的体育新闻工作者,丰富课程体系,重视传播新技术教育,注重与"纵横媒介"的合作,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现代体育传播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邓星华 《体育科学》2005,25(10):23-31
以现代体育传播的兴起为出发点,探讨了现代社会为体育传播提供的基本条件,以及现代体育传播发展下,现代体育与媒体的结合形成了具有大众文化特征的文化形式——视觉文化;现代大众媒体所表现出的体育,集中体现了体育与媒体的狂欢,同时,大众媒体所推崇的锦标主义,忽视了对大众的关注,也影响到体育的形式和内容,使体育都是经过一定强化了的仪式表现出来。体育与大众传媒联姻而形成的体育传播的商业化,在促进体育发展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体育的发展。体育全球化进程中有着体育现代化的深深印记,而传媒在体育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体育传播促进了世界体育的传播,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体育交流。中国体育要成为世界体育的主流,必须主动融入到体育全球化大潮中,在改革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话语体系,形成自我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影像时代的权力移植——1988-1997竞技体育传播的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云亭 《体育与科学》2011,32(2):50-54,59
1988-1997年度竞技体育的电视传播所播散出的文化能量实现了对前期文化的超越,但在独立性影响力上却弱于前期。这一时期竞技体育的传播学价值体现在对通俗文化的革新和改造方面。通俗文化有极强的生理性内涵,中国的西部武侠片起源于寻根文化,西部电影用更为野蛮的原始主义击败已经孱弱化的都市文化,而竞技体育则以其绝对野蛮力象征的文化秉性,重新覆盖了西部电影的光彩,其观赏性直接逼近动物形态学。国人奥林匹克情结的需求和满足,已将中国人心中的百年隐患递进成了中国文化的历史性错位。世纪之交的竞技体育对电视世界以及整体的影像世界的诠释权的开拓将呈长期而持久之态,竞技体育传播权力的扩张还将延续到新世纪。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体育大众传播的娱乐化倾向及其异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运用文献资料、定量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大众传播的娱乐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目前这种娱乐倾向偏离了健康的轨道,发生了异化,具体表现为“色情”和“暴力”倾向。对此进行了社会背景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强化体育传媒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倡导健康的体育大众传播娱乐观等。  相似文献   

16.
依据体育新闻专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特点及社会需要,结合对体育新闻、武术专业教师的访谈及对96级、97级、98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对原教学大纲进行了重制,并应用于武术教学。结果显示,重新制订的教学大纲更符合新闻专业学生的特点及需要。  相似文献   

17.
篮球文化作为一种舶来品,传入我国已有100多年之久,这种舶来品同体育文化一样,可以通过向世界输出,得到世界的认可,从而使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尽管篮球文化传入我国已有一个世纪之久,但篮球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仍然受到了很大的滞碍。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我国篮球文化传播现状的研究分析,了解到思想观念落伍、发展环境失衡及场馆数量不足是导致篮球文化传播艰涩的主要原因,并从革新传播意识、利用大众传媒及发挥政府职能方面提出了相关的针对性的方法建议,对于我国篮球文化传播业的下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征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5):606-608,515
随着我国体育及体育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我国体育新闻教育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各大体育学院也为我国体育新闻事业输送了许多体育新闻人才。但总体而言,我国体育新闻教育还处于开始发展阶段,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或弊端,培养的体育记者也有许多写作能力不强、机器操作水平弱等实际问题,就新时期我国体育新闻发展需要体育记者的素质和要求,根据文献资料法,浅谈专业体育院校如何培养出符合新时期发展要求的体育记者,希望对我们体院院校更好的发展体育新闻教育事业提供些浅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