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沉默是日常交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不同文化中沉默具有不同的舍义。因此,理解不同文化中沉默的不同含义对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有重要的意义。有时引文不了解文化差异会引起种种误解。本文分析了不同文化中沉默的不同含义,对跨文化交际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沉默所表达的意义有时具有共性,有时也会截然迥异,甚至造成许多困惑及误解。以陈国明所著《跨文化交际学》中所阐释的非语言交际及文化为理论框架,探讨沉默行为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视角下的对比意义、产生原因及其重要作用,旨在通过对沉默意义的分析,揭示跨文化交际视角下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王灵钰 《考试周刊》2012,(70):88-89
日常会话中,沉默行为是一种常见现象。作为非言语交际的一种形式.在跨文化交际中沉默常常阻碍正常交流,造成跨文化语用失误。本文从跨性别文化交际的角度,以性别差异来分析沉默这种非言语行为的内涵、语用功能及跨性别差异和产生的原因,同时指出对沉默进行跨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在两性交流中应对跨性别交际失误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沉默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交际功能。由于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不同,沉默语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沉默语的文化差异,恰如其分地运用沉默语,以提升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沉默行为是日常会话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常阻碍正常交流,造成跨文化语用失误.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以文化预设来分析沉默这种非言语行为的内涵、功能及跨文化差异和产生的原因,同时指出对沉默进行跨文化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不同的文化间语言的使用存在着差异,跨文化交流在语言文化交际中存在诸多障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使相同行为在语言表达上存在不同,因此掌握语言交际能力,提高跨文化交流减少交际障碍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在跨文化交际中,道歉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中西方使用道歉语在表达及含义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对道歉策略选择的差异、使用频率的差异等。不同文化对道歉言语行为的使用存在着一定影响,往往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不可避免的障碍,甚至产生误会或纠纷。本文针对道歉语使用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深层的文化剖析,并揭示这种差异根源于社会规范与文化价值观的不同等原因。尊重和提高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并尽可能多地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外语,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8.
蒋春丽 《海外英语》2013,(9X):243-244
人们既通过语言,也借助一些非语言行为,如手势、面部表情、目光交流,副言语等手段进行交际。"沉默"是一个容易为人们忽视的非语言行为。文章通过分析和比较中美两国文化中对"沉默"的不同阐释及其产生的原因,强调人们增强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了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强调了文化不同,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就存在不同.为此,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最为现实的意义就是要解决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晓芬 《海外英语》2014,(12):260-261
人类是使用符号的动物,符号是用来交际的工具。然而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随着文化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全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流不断增加,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和不可避免的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注意语言符号的差异,并对其进行深层解码,深刻认识其中存在的关系,以求促进跨文化交际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1.
确定词语言语意义的类别是为了提供分析和理解的范式样本。从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可以把词语言语意义分为以语言词义为基础的词语言语意义和由语境规定的词语言语意义两大类,它们共包括概念义、感情意义、语体色彩、搭配意义、联想意义、象征意义、形象色彩义、语境具体义、语境转义、语境降用义、语境同义和修辞义 12个小类。这 12个小类还可以从功能上概括为功能性言语词义、替换性言语词义、描绘性言语词义三类。言语词义的功能不同,则对它们的解释方法也不同。言语词义上述两方面的分类剖析共同完成了一个对它们识别、理解和概括,阐释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2.
浅论现代汉语中的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综述了各家对词义的界说,接着提出了我们对词义的认识:词义根据存在样态分为静态词义和动态词义。静态词义是语言中的词义;包括词汇间意义和语法意义;动态词义是言语中的词义,它在静态词义的基础上,根据两种不同语境而发生种种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外语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中,多种模态共同产生意义。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可看作是符号设计活动,教师作为意义调解者利用各种模态的符号资源和外语学习者一起进行设计和再设计,完成意义建构。由于外语学习者的记忆系统和认知结构的影响,各种模态的不同配合使用会产生不同的认知负荷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因而在外语学习的意义建构中,教学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文本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意义,即文本意义,它是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与表达.解释学史上大致有四种对文本意义的不同看法,即心理主义式的复原重建说、创造说、实用说、虚无说等.这些看法由于无视文本意义的真理性,导致了对文本意义的魔化.虽然作者写就文本必须依凭一定的语词载体,读者的释义活动实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阅读及把握文本意义,但是文本意义又不完全等同于作者意图、文本的字面意义及读者的释义.另外,对于同一文本,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释义,因而交流与争论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马克思主义解释学认为争论有其客观的标准--文本意义本身,这一标准也是绝对的,需要多次重复的.  相似文献   

15.
翻译的实质是双语在交流中的意义对应转换。本文以刘宓庆的翻译意义理论为向导,分析散文《野草》的两个英译文本(张培基译和刘士聪译)在概念意义和形式意义上对原文的传达程度,旨在洞察不同译者对原文的不同解读及他们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16.
对于古汉语词义引中方式,前修时贤已多有论及。但由于视角不同难免见仁见智。本文对其中一类比较特殊的引中——修辞引中作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成语的魅力主要不在其表层义和指称义,而在其隐含义、引申义和联想义。成语的词典翻译不同于文学语境下的语用翻译:前者往往是孤立静止的,后者则是灵活多变的。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学”+“翻译”,其中成语翻译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翻译的过程首要的是语义的选择过程。在选择语义之前了解语义的类型,对忠实顺畅地表达原语言非常有帮助。从Leech的语义七分法出发,将原语言进行语义分类,另运用直译、意译、套译、引中和词序的变化等一些翻译技巧,对翻译中的语义选择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词义的民族性是指词义中所融进的民族个性.词义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不同语言中的“特有词“体现了不同民族的特有社会文化与民族心理文化;反映同一客观事物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会因不同民族的文化因素,社会习俗而产生不同的意义内容和表达形式;表达同一类现实现象的词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各有自己的派生和引申历程,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特点;色彩词、数词、动植物的象征义、比喻义无不渗透着民族的文化心理,蕴涵着各民族丰富而深刻的文化风情.  相似文献   

20.
词汇是最基本的、最稳定的翻译单位。但是,词汇翻译并非简单的字字对译,有很多词汇无法直接对应。原因在于:词汇除了基本意义之外,还有搭配意义、修辞意义、联想意义以及文化意义。不同的语言中基本意义相似的词汇,可能在其他意义层面有所不同。译者必须对这些意义有完整的把握,要充分了解原词的文化内涵。文中选取几个汉语高频词汇作为分析对象,从不同的意义层面探讨其英语对应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